天天看点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作者:北方农村网

为什么这样说呢?

咱们说事实说话,更要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话,特别是站在农民的立场说话。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证据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已经大面积实现了“节水节肥”一亩增产200斤至300斤。

咱们种植户“同样的肥水投入”,至少应该一亩增产200斤吧?!如果不能,可见品种多么“落后”了。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证据二:“亩穗数”和“千粒重”决定了小麦产量的“天花板”。

下图,来自研究小麦最权威的科学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1)高产型小麦品种“亩穗数多”,低产型小麦品种“亩穗数少”。这是因为,至少100个以上的麦穗所产的籽粒=1个玉米果穗所产的籽粒,大家思考1分钟,想想你家的玉米多大密度就行了。

(2)和“亩成穗多”同样重要的是“千粒重高”(籽粒大)。

(3)小麦“亩产构成三要素”中,最没有价值的就是“穗子大”——如果仅仅“穗子大”,但是“亩成穗少”和“千粒重低”(籽粒小或籽粒又黑有小),又怎么可能高产呢?!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而且,中国农业大学王志敏教授指出, 大穗型小麦品种之所以很多是“废品”,根本因素是:亩穗数上不去,千粒重低,不抗旱,不耐热(见下图)。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大穗型小麦品种要想“打破容易减产”的魔咒,需要在审定的穗粒数40粒左右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亩成穗40万左右、千粒重45克以上”(以审定公告为准)——也就是说,审定的单穗籽粒重1.8克以上(审定的穗粒数×千粒重),审定的亩成穗40万左右,才利于农民实际亩产1400斤以上。

证据三:品种不能早熟也不能晚熟

小麦品种的成熟期要和当地大多数品种基本一致为好,因为,这是几十年来“物竞天择”而形成的——过于早熟或过于晚熟的品种,都在过于被淘汰掉了。例如,上图王志敏老师的科研资料证明,晚熟小麦品种容易被“高温逼熟”,灌浆不好,弱势粒多=千粒重低。

证据四:秸秆不宜过矮,也不宜过高

除了上图指出的秸秆过矮,不利于产量的形成之外,下图的科研资料,更是强调了“矮秆不抗倒的实例比比皆是”(因为根茎腐烂、“枯白穗”比例大而诱发倒伏)。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因此,审定的株高75厘米至80厘米属于【黄金株高】——既利于产量的形成,又利于综合抗性的提升。

另外,小麦育种人张立东、李奎亮、王中兴、田香伟、王黎明等,都认为小麦容易高产以75厘米至80厘米为好。同时,小麦育种人廖平安认为,较高的株高利于抗病(植物细胞壁厚利于抗病)。

如果小麦品种秸秆过矮,需要非常非常多的“亩成穗”才能避免减产(至少审定的亩成穗40万以上为“底线”)。因为,据河南科技学院乔红研究员对3个小麦品种的对比,每生产500克小麦籽粒=需要800克以上的小麦秸秆。这就像1斤小麦籽粒产不出1斤面粉一样。

证据五:审定的“亩产构成三要素”在667公斤至800斤为好。

稍微具备一定的科技常识的人都知道,小麦的产量来自“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3者关系属于【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因此,以审定公告中“亩产构成三要素”667公斤至800公斤的品种为好。

你总不能指望“亩产构成600公斤左右”的品种,强过“亩产构成700公斤以上”或“亩产构成800公斤以上”的品种吧?!

证据六:同样的“亩成穗”和“穗粒数”,千粒重越高越好

下图来自小麦科技书籍,大籽粒的小麦(审定的千粒重高)根系发达,小籽粒的小麦根系少而欠发达。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根系发达的小麦片,不仅仅利于小麦高产和增产显著,也利于抗旱++抗冻+抗倒+抗干热风+抗耐“枯白穗”(抗耐根茎腐烂)等而“五抗合一”——发达的根系可以深入土壤深层吸收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养分,利于植株健壮。同时,遗留在土壤深层的根系会产生大量的养分、有机物质和有益微生物,利于下茬玉米“少用肥,更高产”甚至一亩增产几百斤玉米。

就是一位“大成功且持续成功”的高手,一定是“利人利己”(自己有利也让别人有利,自己高兴也让别人高兴)。

但是,社会中也有不少“小精人”或“小人”而热衷于“损人利己”(更多的结果是“损失不利己”或“损人又损己”)。例如,某个 “籽粒又黑又小”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枯白穗”比例大(根腐病、全蚀病、茎基腐病和纹枯病4种根茎腐烂的病害严重造成的),不仅小麦容易减产,也会诱发下茬玉米“青枯”和“黄枯”(引发下茬玉米纹枯病、玉米全蚀病、玉米苗枯病、玉米根腐病、玉米茎腐病等)。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总结:

根据@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30多年的农业实践以及每一年都保持“更新认知”,建议如下:

(1)品种一定要“亩成穗多”(以审定公告为准)——黄淮南片品种不低于40万左右,黄淮北片品种不低于46万以上。每少1万穗,应该千粒重高1克以上。

(2)品种一定要“千粒重高”(籽粒大)——黄淮南片品种45克为“底线”,黄淮北片品种44.5克为“底线”。每少1克千粒重,应该亩成穗多1万以上。

(3)审定的“亩产构成三要素”在667公斤至800公斤,越多越好。

(4)审定的【抗病鉴定】注意“高感病”越少越好,而且同时“抗双锈”(既抗条锈病又抗叶锈病为好)。据许为刚院士介绍,抗2种病害以上的小麦品种占比13.3%。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5)田间对比,一定要“枯白穗”比例少于其它品种。特别是一定不要盲目追求“抗赤霉病”——原因有三:一是赤霉病属于“偶发型病害”,只在养护期高温高湿才发生;二是抗赤霉病品种容易茎基腐病严重(据河南农业大学郑宏远老师的科研结果);三是“扬花前”都需要喷药预防吸浆虫和蚜虫,可以加配几元钱的杀菌剂预防即可。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6)品种一定要抗旱。

因为黄淮麦区基本上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区域,一旦遇旱或浇水不及时,不抗旱的小麦品种减产严重。而“籽粒大、千粒重高”(同时审定的容重在820克/升以上)且“亩成穗不少”的小麦品种,相对抗旱。

重磅大实话:小麦一亩增产200斤,才是真正好品种

(6)要具备“三位一体”的抗倒伏能力:根系发达+抗耐“枯白穗”(抗耐根茎腐烂)+茎秆韧性好(秸秆不软也不硬,像竹子一样有弹性为好)。

(7)要抗干热风——以不早熟、不晚熟的正常成熟期,且籽粒大、色泽好、千粒重高、容重高于820克/升以上,可以证明“灌浆能力好”=抗干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