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米脂县孟庆雪家庭农场:植根乡土变“荒”为“宝” 返乡青年闯出“致富路”

作者:农业科技报

摘要:

2017年春,孟庆雪与丈夫姜军宏积极响应当地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到姜军宏的家乡米脂县郭兴庄镇贺家沟村,创建了米脂县孟庆雪家庭农场。他们是年轻、有文化、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农民,经过6年努力,夫妻两人植根乡土,将曾经广种薄收的山山峁峁变得粮果丰收,变“荒”为“宝”,带领乡亲闯出致富路。

基本情况:

孟庆雪家庭农场成立于2017年,位于米脂县印斗镇对岔村。负责人孟庆雪是中共党员、中级职业农民,2010年大专毕业后,她做过销售,也做过老师,2017年回乡创业。她在郭兴庄镇贺家沟村流转380亩撂荒山地,种植苹果、小米、豆子,同时经营千头规模的现代化湖羊养殖场。她回乡的目的就是“让荒山不荒”,让现代化农业焕发出新活力。目前,农场种植山地苹果400亩,建成养猪场和湖羊养殖场,生猪存栏80头,湖羊存栏100头,2023年各项收益达到50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1个,支付务工工资200万余元。2019年,该家庭被评为榆林市十大幸福家庭,2020年,该家庭农场被认定为陕西省示范家庭农场。

米脂县孟庆雪家庭农场:植根乡土变“荒”为“宝” 返乡青年闯出“致富路”

农场苹果喜获丰收

一、让荒山不荒

(一)创办原因。孟庆雪回乡探亲,走在黄土高原的乡村小路上,入目的不仅是高原风貌,还有沉寂的村庄,走进村里看见的是村民佝偻的背影和尽显岁月沧桑的脸庞。曾经长满庄稼的土地,一片荒芜。看着成片的山地荒芜,她觉得非常可惜,想着要是能做点什么就好了。随着米脂县大力推广种植山地苹果,孟庆雪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新时代造就了新农业,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经过认真考察和规划,她开启了返乡创业的步伐。

(二)创办历程。孟庆雪对家庭农场的规划有着明确的定位,走“种养结合”的生态有机循环农业路子,再加以现代化农机具辅助。人常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可见养分对植物的重要性。搞规模化种植,必然要配套养殖业,再以种植业反哺养殖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对劳动力紧缺的现状,农机一体化也就成了必备的条件。

米脂县孟庆雪家庭农场:植根乡土变“荒”为“宝” 返乡青年闯出“致富路”

农场的现代化羊舍

二、用科技兴农

有米脂县山地苹果种植体系和政策的指引,在区域站的技术帮扶下,农场按照“科技兴农”的发展思路,种植山地苹果,修整高标准梯田。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农场开展科学的田间管理,有效应对各样的气候变化和田间病虫害。

在追溯系统的加持下,农场能对消费者吃的每一个苹果给予品质保证,让大家吃得放心。采用“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的区域互帮互助模式,再加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销售方式,山地苹果销路越来越广,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农场种植的豆类和秸秆做了湖羊的口粮,湖羊的粪便又给果树和豆类植物提供了养料。通过秸秆饲料化的利用技术,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生产成本,同时农场的20台农机具也可以为周边村镇的小农户提供农机具服务,从而解决了为周边村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缓解家庭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米脂县孟庆雪家庭农场:植根乡土变“荒”为“宝” 返乡青年闯出“致富路”

农场的玉米种植基地

三、与乡亲共富

孟庆雪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并将多年积累的农业实践经验用在农场建设和发展上。她经常邀请技术人员、行业大咖、专家教授来农场开展现场教学,专门把周边农户组织起来一起学习交流。农场一直着力构建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向农户传递农业信息,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农场自成立以来,优先雇佣贫困农户来农场务工,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累计发放工资280多万元。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脸,孟庆雪体会到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更多感受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别人帮助的喜悦感。

作者: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