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期吃流量红利后期战术性撤退,是所有车企一把手营销的最终结局

作者:清晨谈科技

车企一把手们”蹭流量”,究竟能获得什么?

这两年,看着魏建军、李想、何小鹏这些车企老大们频繁蹭热点、冲流量,可把吃瓜群众乐坏了。

魏建军上《冒犯家》cos乔布斯,李想上知乎大谈新能源前景,何小鹏发微博评论公司动态……这群隔行如隔山的车企”掌门人”,俨然成了舆论场上的”顶流”。

靠着熟练操作各大社交平台的玩法,他们把个人IP经营得风生水起。

从营销角度看,车企老板们卖力接地气、蹭流量,无疑是为了给品牌和产品引流。

前期吃流量红利后期战术性撤退,是所有车企一把手营销的最终结局

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生产力,尤其对想要扩大知名度的新势力造车来说,老板”出圈”带货简直是标准操作。

通过各种发声渠道,让更多的潜在用户了解自家的车型,进而带动销量,这是一个闭环的逻辑。

可任何打法都有周期性。

前期借助老板IP红利吸引眼球也就罢了,但长期看,流量并非万能良药,反而可能成为车企掣肘的枷锁。

一来,过于依赖社交平台宣传,容易激起用户的逆反心理,一旦老板的言论或行为出现争议,品牌形象也会遭受质疑。

二来,如何把流量变现,是个技术活,这就要看车企的产品实力、服务水平够不够硬核。

否则,留不住用户,终将是昙花一现。

更要命的是,当车主遇到问题时,老板们往往避而不谈。

比如前段时间理想ONE自燃事件,李想的表态让不少车主大跌眼镜。

再比如蔚来超充故障致车辆起火,李斌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交代。

前期吃流量红利后期战术性撤退,是所有车企一把手营销的最终结局

老板们吸流量的时候声势浩大,真出事了却选择性失声,难免让人寒心。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产品和服务至上。

汽车行业更是如此,车企最需要拿出过硬的产品,而不是老是在营销上下功夫。

流量只能帮你吸引眼球,要想赢得口碑、站稳脚跟,还得靠产品说话。

比如特斯拉,虽然马斯克常常”口无遮拦”,但Model 3的市场表现依然抢眼。

前期吃流量红利后期战术性撤退,是所有车企一把手营销的最终结局

反观国内某些造车新势力,整天吹嘘”PPT造车”,结果车子一上市就原形毕露,这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吗?

先做实事,再讲故事,这应该是车企的基本逻辑。

相比起满世界蹭流量,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力上。

毕竟,消费者不傻,一辆车开个十年八年的,谁会为了老板的段子买单呢?当然,适当塑造个人IP、提升曝光度没什么不好,问题是要把握尺度,别本末倒置了。

所以,车企一把手们如果只顾着追热点、蹭流量,却忽视了产品和服务,那就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前期吃流量红利后期战术性撤退,是所有车企一把手营销的最终结局

前期吃红利,后期战术性撤退,这是许多车企老板最终的宿命。

毕竟,消费者要的是一辆好车,而不是老板的段子和梗。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与我互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