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延续性护理是未来?

作者:医学顾事红蓝融合
延续性护理是未来?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在答记者问时公布了一个数据,「目前,共计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了7类60余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患者在家即可获得相应的护理服务。」

几天后,国家卫健委举办的发布会上,邢若齐公布了全国注册护士数量,并阐述了目前护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总的来说,临床护理工作压力也在日益增大。其表示,一方面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多数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情况,老年护理及老年有关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对护理和康复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诊疗快速增长,住院服务量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以护士、护理为主题的发布会上,互联网护理、上门护理等关键词屡被提及,其中在5月7日的发布会上,除了阐述3000余家医疗机构可提供居家护理项目外,在老年医疗护理方面,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区,大量社会力量举办的护理院、护理站发挥明显的作用。

延续性护理是未来?

延续性护理或已成为护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延续性护理(Continuity of Care)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连续、一致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跨越不同的健康照护环境,如从医院到社区或家庭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强调在患者整个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健康照护提供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获得连续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1. 患者中心:延续性护理强调以患者的需求和偏好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不同的护理环境中接受到一致的治疗和护理。

2. 跨领域协作:这种护理模式需要不同领域的健康照护专业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专家和社区护理人员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3. 信息流通:延续性护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健康信息的流通。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的使用,可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支持护理决策。

4. 患者教育与参与:教育患者和家庭成员,使他们了解疾病管理和健康维护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是提高延续性护理效果的关键。

5. 质量与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对于持续改进延续性护理提供至关重要。这包括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患者和家庭的反馈。

6. 挑战与机遇:尽管延续性护理在理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资源分配、健康照护系统的碎片化、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障碍等。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健康照护模式的创新,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和健康结果的重要机遇。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全面、协调和个性化的护理模式,通过跨领域的协作和有效的信息流通,为患者提供连续、一致的高质量护理,是提高健康照护系统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试想如果生病了,不用去医院就可以提前找医护咨询、住院后仍可以有护士上门进行护理,你还会抱怨医院让患者不满15天就出院吗?

基于上述情况,健康界通过电话、设计问卷的形式,对二十余位一线护士进行了访谈。意在了解目前各地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护理方面的实施与落地情况,以及护士本身对上门护理的体验与感受。

各省均不同程度开展「互联网+护理」

多数护士仍有顾虑

访谈调研的二十余位护士中,他们主要来自河南、福建、广西、湖南、陕西、江西、山西、安徽、北京等9个省市地区。

我们发现,调研的医疗机构多数已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据了解,福建泉州、湖南浏阳集里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设有上门护理服务,但多数一级及基层医疗机构却少有触及。

北京一家大三甲的护士告诉健康界,其虽频繁接单「上门护理」,但较少通过自家医院上门护理,目前其所在医院还没有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多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的业务。

调研的医疗机构中,虽有超52%的医疗机构开设有互联网+护理,但实际上73.68%的护士都表示很少进行过上门护理。

来自郑州大三甲医院的一位男护士表示,其免费上门护理过几次,但也基于其与患者家属早已熟识的情况下,他对上门护理的态度,一是表示没时间,二是有安全问题的顾虑,「基本都是小医院去做,主要为医院拓展业务」。

在访谈的二十余位护士中,在对上门护理的态度上,一方面有57.89%的护士认为上门护理可提升收入;另一方面,护理人士自身安全问题、医疗风险控制、收费支付机制等问题备受护士们关注。

延续性护理是未来?

拿河南举例,2021年河南省开始进行「互联网+护理」试点,目前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开展了上门护理服务。

河南济源二院做得相对较好,一个月订单接近300单,焦作二院每月200 单左右;多数医疗机构的上门护理服务每月单量在十单左右,年度仅有百来单。据了解,焦作二院自2021年11月「上门护理」服务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24年4月,已累计注册护士149名;完成服务1226人次。

「想要盘活必须要有护理特色,例如焦作二院通过中药药浴,得以盘活上门护理服务。」除此之外,面对护士所担心的自身安全问题,一是医疗机构为护士个人购买医责险与意外保险;二是服务过程全程留痕,定位追踪和一键报警;三是通过提高护士服务绩效来促进服务积极性。

护士上门护理收入比工资都高

壮大护士队伍,提升护理水平,护士收入不仅需要靠合理的绩效分配提升,访谈中频繁参与上门护理的护士,有的上门护理收入部分比工资都高,有的则在北京买了房或买车开餐馆。

比如在访谈中的一些护士表示,「有时候上门护理服务收入比综合工资高」。

上述来自北京大三甲医院的护士表示,其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做上门护理,2017至2018年几家第三方上门护理平台横空出世,平台花重金吸引护士入驻,「护士只要入驻平台接单便可以有120%-140%的补贴,早期一些护士拿着家里或朋友的号,在线刷单,不少护士薅了平台不少羊毛」。

不过也正是早期入局,这位护士在2017-2019年的接单量超600单,再加上额外的,三年间接单量大概在1200单左右。但是如今护士变多,第三方平台也在增加,整体来说个体护士接单量不如从前,「现在平台不给推送单了,甚至把我们兼职护士的手机号给屏蔽了」。

当然也有全职干的,上述北京三甲医院护士表示,其「认识一位干全职的护士,从2019年左右开始干,每天收入2000不成问题,之前在四川的时候可能工资只有两三千,现在在北京买了两辆车,虽说没买房但今年开了个饭馆」。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护士在上门护理过程中,也会衍生一些其他服务,比如很多患者输完液,下次不想去医院开药,护士可以收费代开;有时候会有一些减肥药、输注美白针的需求。

对于护士来说,上门护理不仅是收入变高了,还有获得感的提升。焦作二院的一位三十年护龄的护士表示,「上门护理在满足患者需求后,自身价值感会提升,传统意识中的护士就是输液打针,现在不只是满足医护服务,还可以延伸至家庭服务;除此之外,被患者信任感也有提升。」

还有很长路要走

目前全国各省市或多或少都有开展「互联网+护理」,但有的刚起步,有的则未完全发挥作用。

一直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赵京生,早年「互联网+护理」在厦门试点时,其便参与其中。

当时福建在厦门确定两个医疗机构作为试点,赵京生作为其中一个试点的负责人,遇到厦门一家没有医疗背景的国企,有很强烈的意愿做一个区域性的上门护理平台,还给当地卫健委写了方案。随后,卫健委组织各医院开会讨论,结果,各大医院都不愿意「接招」。

一方面,厦门大三甲医院门诊量本身就大,护士很忙没时间,另一方面各类风险管理、运营机制、甚至利润如何分配的问题,都是「法无可依」的状态。

医院也有医院的考量。赵京生回忆,当时整个厦门确实在积极推行「互联网+」护理,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除了上门护理,当时试点医院也归纳出一些其他的互联网推动下的护理服务,比如厦门市第五医院的护理部黄忠琴主任,就一直在规划院外慢病管理;第二块块则是上门护理;第三块则是一些专科特色院内外结合的接续性服务,像一些人流等手术的术后管理,随访、复诊等闭环管理。

当时厦门试点医院借鉴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二院」)及全国其他地方的模式,从运营模式上来看,要么医院自己派护士,自己出耗材,患者有需要就上门,但「收不了钱」。所有医院的收费都要基于院内的医保收费条目,哪怕是自费项目,没有收费条目也收不了。

一时间,收费成为问题。当时唯一适合的政策就是家庭病房,但当时算了一笔账后,发现这么做也是「白投入,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后来,试点医院也有探索根据护士职级医院自主定价,「但护士服务加上交通费用,再加上保险费用,再加上治疗的费用和耗材的费用,总共人均大概收到300~700不等,这个钱医院还是收不了怎么办?」

医院比较能接受的方案是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医院负责专业能力范围的诊治和医疗质量管理,第三方平台负责专业运营和其他配套服务的提供。

但医院出于风险角度考虑,后来也就免费为患者跑了几单。

总的来看,在访谈调研的二十余人后,我们发现目前上门护理服务仍多是由第三方平台开展,公立医疗机构虽有开展,但单量较少。除了医疗安全、护士自身安全顾虑,还有医保是否打通、项目如何定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