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维佳教授:耳脑同治新未来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

作者:CPAC正在移动中
孔维佳教授:耳脑同治新未来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主办,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于5月10日-12日在广东珠海市召开。本届大会邀请全国多位专家围绕眩晕医学相关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深入探讨,带来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饕餮盛宴。在本次大会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孔维佳教授以“耳脑共病研究现状与多学科诊疗趋势”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孔维佳教授:耳脑同治新未来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

本文作者:医脉通眩晕会议报道小组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孔维佳教授:耳脑同治新未来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

头晕病史问诊及分层问诊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龄化的定义和分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为轻度老龄化,>14%为中度老龄化,>21%为重度老龄化。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中国是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据2022年统计报告,中国≥65岁人口占比达14.9%,已进入中度老龄化,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将加速老龄化进展。

老年人通常患有很多老年性疾病,其中认知障碍(MCI)患病群体庞大,一项全国横断面研究显示,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MCI患病率15.5%(约3877万例)。认知障碍是引起老年人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一项加拿大5年随访研究显示,认知障碍但无痴呆患者较无认知障碍患者更可能出现不良预后,包括更高的住院率、痴呆诊断率和死亡率。

与认知障碍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听力损失。据2021年WHO统计,全球有超15亿人罹患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超58%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发生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国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根据调查数据推算的全国听力残疾人总数达2004万,占残疾人总人数的24.61%;单纯听力残疾人群主要致残原因是老年性聋,病因构成比占51.61%。

认知障碍患者可常伴听力损失、前庭功能障碍。研究显示,MCI或痴呆老年患者中(53-96岁)听力损失患病率达60%。另有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D)、MCI患者较认知正常者更易存在前庭功能低下。相关性研究显示,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及痴呆风险增加相关;眩晕等前庭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患者认知障碍,

关于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的关联机制,目前单一机制无法独立解释,多种机制假说可能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

孔维佳教授:耳脑同治新未来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

图 多种假说整体可分为因果假说和共同病因假说两类

认知障碍诊疗现状

WHO 2019年发布的《降低认知衰退和痴呆风险指南》中提出,听力损失管理是降低痴呆风险的措施之一。“健康中国2030”也提出认知及老年脑健康行动指标,如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应增速下降等。此外,国内很多学会陆续发布了多项老年脑部共病相关共识,行业内专家也在不断推进“华佗工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尽管如此,认知障碍诊疗现状仍存在诊断评估不足,痴呆早期防控面临挑战。例如国内“记忆门诊”仍存在“普及率低、知晓率低、就诊率和检出率低”的瓶颈问题。这导致认知障碍漏检率低、错过最佳干预期。其次,当前检测老龄人口认知障碍和听力损失的临床评估工具,如MMSE、MoCA等仍然存在局限性。听力损失等感觉缺陷可能对认知测评表现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随后对认知衰退的高估,有研究表明,MMSE痴呆误诊了率可能随听力下降而增加。因此,有必要探索排除听力对认知评估干扰造成的过度诊断。

耳脑同治全程管理

➤ 听力干预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影响

Meta分析显示,听力损失参与者使用听力恢复设备(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对患者认知功能有益。与未矫正听力损失受试者相比,助听器使用与长期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19%相关;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用后,与短期评估一般认知的认知测试分数提高3%显著相关。Meta亚组分析显示,助听器使用在以下三个亚组中均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显著相关,包括认知障碍风险降低(HR=0.79),从MCI进展为痴呆的风险降低(HR=0.73),痴呆风险降低(HR=0.83)。

➤ 助听器使用可减少听配能和促进皮层重组恢复,提高认知表现

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助听器可减少患者长时间语音处理过程中的听配能和精神疲劳,提高认知表现。对ARHL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助听器干预研究显示,助听器干预后,ARHL听觉皮层的跨模态重组发生逆转,与认知表现的改善一致;助听器可促进大脑皮层组织和功能恢复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 人工耳蜗植入显著改善重度ARHL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一项法国研究显示,人工耳蜗植入12个月后,81%植入前认知评分最差的患者表现出整体认知功能改善;植入6个月后即观察到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得分改善。

➤ 人工耳蜗植入可能延缓ARHL患者从MCI到AD的发展进程

Gauthier报道,5年内超过50%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Mosnier报道,人工耳蜗植入对认知功能的长期疗效研究中长达7年随访结果显示,植入前31例(45%)MCI患者中仅2例(6%)进展为痴呆。

➤ 当前可行的共同干预措施

孔维佳教授:耳脑同治新未来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

➤ 强化早期发现,促进基层筛查开展

老年听力损失早期发现极为重要,60岁以上老年人群应进行听力筛查,并且鼓励社区老年居民每年参与一次认知筛查。

➤ 丰富MDT团队,完善“前哨”多学科认知障碍诊疗

高效协同的MDT团队对认知障碍早期识别意义重大,应由相关科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对认知障碍的专病化诊治水平,建立以诊前自助初筛、诊间专病评估、诊后千预随访于一体的针对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的专业诊疗体系。

最后,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学科建设、完善人才团队、规范临床路径,以及提供和利用有效的平台工具实现耳脑同治,前移综合防控战线,共绘早期同防同治新未来。

医脉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专题报道

孔维佳教授:耳脑同治新未来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华夏眩晕医学论坛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