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王雪青有什么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王雪青老师,平面设计家、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奠基人、中国平面设计基础教育领军人。

王雪青,是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既接受过传统的东方美术熏陶,又在法国感受了西方的时尚设计理念,这样一层经历、穿梭在王雪青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里。1955年,王雪青出生在杭州的一个艺术之家,父母都是画家,因为在“文革”中遭受冲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执画笔,少年王雪青对绘画的痴迷、只能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得以满足。初中的时候很多,因为正是文化革命当中的时候,所以画很多东西,画刊头、出黑板报,出一个就是像那个时候的大字报,但不是大字报、是一些专栏,出得很多,到了高中也是,以前初中是出班级的,到了高中以后是年级的,整个一个高中的年纪都是自己负责黑板报、墙报什么的,一直是喜欢、但是家里还是并不是很希望我们继续这个东西。高中毕业,王雪青当过中学的代课老师,后来又去千斤顶厂做了一名车工,当时他最大的奢望是去纺织厂当一名美工。1976年的秋天,四人帮被粉碎,王雪青的父母终于同意让儿子学习绘画。知道未来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高考会恢复,这时候从心底里面对艺术的一种喜爱重新起来,开始准备,应该是从1976年开始做准备,一年多吧、很艰苦,因为自己在工厂当车工、三班倒,所以哪怕是下了班以后、睡一下觉起来,那时候除了上班以外,就是画画准备,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和自己原来的一些工厂的朋友,或者中学的朋友都没有什么联系,他们觉得很不理解,就是为什么叫你出来玩你不来了、或者怎么样,心里有一个目标,就是觉得应该考上艺术院校。1977年高考大门重新打开,22岁的王雪青考进了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当时填报的装潢设计专业并不是他的最爱。其实自己从心底里最早的时候是喜欢纯艺术、油画,为什么会考设计呢、因为77届,77届有十年的一个断层,然后十年断层当中有、当时是两万人来报考,招五十多名。当时油画是最热门,也就是说所有全国最好的人都会集中在这个系里面,那么自己就想避开吧,选来选去、自己觉得因为出墙报、出黑板报,自己说那我就选设计吧,但是当时说实话、自己在选择这个系的时候,我心里说我进去,我读四年,我同时我画画,四年以后我考研究生、考油画研究生,非常明确。

三个月后,王雪青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想法,他喜欢上了设计。觉得设计很有意思,纯艺术、比如说油画,它可能更多是一种自我表现,但设计不一样、设计它其实是在回答一种需求,我用我的想法、我用我的智慧,用我的能力来帮你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其实这是一种挑战。那自己觉得这个挑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完全那种很放松、很自由的自我表现可能难度上会更强一点,因为它有一种约束,那么你要在这个约束之间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自己觉得这个很具有挑战性,所以从自己的个性、自己很喜欢这个。这有很多都是当学生时的一些照片吧,比如像这个就比较有意思,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元旦文艺演出的一个照片,当时的设想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样能够作为一个搞艺术的、搞艺术设计的一个学生,怎么样能够利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去很好地设计这样一个剧目,当时想的节目叫《脸谱的变化》,就希望在这上面出现三张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人,换句话就是在场观众所熟悉的人的脸部的漫画,比如像这张、其实就是这个同学,现在是个背影,因为他姓马、我们叫他马铃薯,叫他马铃薯的原因、也是他头长得圆圆的、有一点像马铃薯,而且鼻子翘翘的,所以选了他。这是自己,自己这个时候在说这个事情、就是下一个,你们大家看一下,我们给你们一个很意外的惊喜,我可以保证所有的人一定会认识这上面的人,因为这个人为我们学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是这样的,所以大家就等待是怎么回事,结果一揭起来、这是还没有画的,我们还自己还用设计的手段还装饰了一下,一揭起来、白纸,上去、拿着笔墨现场画,当然我们事先都做过准备,不会失误,知道画出来一定像,然后一画出来、是我们当时的一个管学生的老师、团委书记,把他的漫画给弄出来了,全场哄堂大笑。

1982年,王雪青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他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法进修两年。我们当时心中有一个目标,我们希望去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因为知道这所学院是在法国乃至欧洲、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院,而且好像是在我们进入这个学院之前、大陆还没有学生能够被允许进入过这个学校。结果我们一到巴黎、到奖学金机构,他就告诉我们,你们今天就可以去马赛,很意外、怎么会去马赛,我们填的第一志愿是巴黎,后来告诉我们,因为当时填三个志愿、我们填了两个,一个是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一个是马赛美术学院,哪知道你一填两个、他就让你去第二个,因为填巴黎的人太多了、为了减轻负担吧。那我们当时就觉得应该努力,好不容易到法国来、应该留在巴黎,就和奖学金机构的人交涉,他说这个我们没有办法,因为学校没有办法接受了,那我们就问、如果我们想办法和学校沟通,因为学校当时和我们还是有点、和学校有一点关系,我们如果去找院长了解一下情况,看有没有可能通过我们努力来改变这个状况。奖学金机构的太太倒是蛮好的,她说可以、我给你一个星期时间、十天左右,自己说可以,好、就这样先在巴黎很临时地安置下来,然后花了三天时间、把我们心目当中所了解的巴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圣母院、铁塔、凯旋门、蒙马特高地,所有和这些相关的全部扫了一遍,像这个、是在巴黎圣母院门前拍的照片,巴黎圣母院在我们心中太重要了,整个就是巴黎的一个象征,看上去很轻松吧,我们把所有的名胜兜了一下,其实当时心情还是有点沉重、我们在争取留在巴黎,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想、也许我们会去马赛,但什么时候再回到巴黎吧,所以我们抓紧时间,带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尤其对未来很未知的心情、先把我们心目中的巴黎去寻找一下我们心中的巴黎。这时,王雪青想到了一位前辈校友、旅法著名画家赵无极,同时的赵无极刚好在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任教,此前赵无极回国办画展时、王雪青还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赵无极先生也确实帮了我们这个忙,就是他联系了院长,院长同意在一个星期以后见我们,这样去见了院长,那么这个院长很不错,因为他听了我们的陈述以后,最后、当场拿了一张纸,就像给了一个尚方宝剑一样,在上面写、这是从中国来的教师王雪青,他可以在我们学校的任何一个课堂上通行,就是请接受他在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出入、可以参与。

在看了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的专业介绍后,王雪青选择了视觉传达系的大部分课程。在那里,他遇到了欧洲平面设计大师 让.维德迈。那么自己去了以后,自己把自己的这张东西、院长签字的东西给他一看吧,很顺利,很容易的就被他们接接待了,然后他们就告诉自己,你这样吧、你是中国来的教师,你不用像学生一样来做作业,你跟着我们一起给学生看,然后你有问题、你给我们提出来,我们也经常给你提一些问题,可能这样对你来说更有好处,自己说好啊。自己跟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吧,自己觉得可能光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自己做、你可能会更深刻地了解,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法会是怎么样,自己问那个让.维德迈教授,自己说我很想自己做一下,做一下以后、我想我这样会更好地理解,他说那好、那你做了以后我们一起看。自己当时一做,做大概这么大的小稿、设稿,做了一批、十几个,十个到十二个、自己记不清了,然后自己就对这个自我先做了一个衡量,觉得这张和这张蛮好的,保险起见、因为跟自己一起去的还有我们也是同校的宋建明老师,然后自己就跑到他那儿去,自己把东西拿给他看、自己说我希望他帮我来鉴别一下他喜欢什么,但是为了就是说很肯定的知道他的一个意图吧,自己就没有告诉他 我喜欢哪两个,他一看,这个蛮好、这个蛮好,巧合、完全一样,很开心、我的选择还是对吧,两个中国的青年教师、文化大革命以后的77届的、78届的,应该是很肯定的,第二天胸有成竹去见导师。

因为让.维德迈教授毕竟资深嘛,他拿着东西、像扑克牌一样,扇形,看了一下,抽出一张来、第二张,自己一看、抽出来那两张 我们的选择,心里很高兴吧,然后他告诉自己、这两张首先排除,昏过去、嗡一下,觉得不可能吧。就是自己刚才讲到过的,老师在点评过程中很无意当中选出来,觉得应该首先排除的设计稿,而在自己来说当时觉得、这是蛮好的一张东西吧,其实你说今天来看、尤其在中国,很多人还是会认为,哎、还可以的嘛,但是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自己再重新审视这些东西的时候,像自己今天再去看、自己觉得是比较落伍,从一种时代的理念上看、是比较落伍。自己说我希望你告诉我、为什么,我必须要了解,他给自己两个词,一个词是就是装饰、甚至有一点矫饰这样的一个装饰;然后还有一个词是图形,他就告诉自己、很简单,你们的东西更偏重装饰的、矫饰的这样一个东西,就是更多的你们还是希望通过你们的作品在描绘一个美好的故事。但是平面设计的功能是什么,传达信息,而西方发展到今天、平面设计的一个趋势和风格是一种非常图形化的,我们需要的是简单明了迅速地把我们的信息传达出去,我们没有时间去描绘一个美好的故事,他说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区别,这也是可能你需要很敏感去注意的一个问题。整个法国两年的学习,又跟着这么好的教授,给自己不论从理念上、还是对新的工艺、新的材料的一个认识上,应该说既有触动、又有很多实践的一个学习的机会,所以这两年对自己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