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作者:雨田观史海

在1941年底,进行完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日军对华作战强度悄然发生改变,偷袭珍珠港得手的日军开始将战略进攻的矛头,从中国战场转移到太平洋诸岛和东南亚丛林之中,大量的王牌师团从关内和关东军一线序列中被调走,国内抗战迎来拐点。

那么从1942年开始到二战结束,日军在关内(不含东北和宝岛)的部队的到底还剩多少?

这些部队到底成色如何,还剩多少精锐呢?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在中国战场的日军

巅峰时期百万兵力

在卢沟桥开始前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力皆为当时的17常设师团(近卫师团、1-20师团,缺编第13、15、17和18师团),以及在海外的驻屯军和东北守备队,这是日军的常备部队。而随着战争进程的加剧,日军的师团是一扩再扩。

那么在二战开始前后,日军兵力是如何变化的呢?

日军在原先的17个常设师团基础上,增加了7个特设师团,分别是:

恢复13(仙台)、18(久留米,也称福冈)2个原常设师团番号,以各常设师团所在的师团直管区,征召的后备役兵力101(东京)、114(宇都宫)、106(熊本)、108(旭川)、109(金沢)等4个师团,以及以独立混成11旅团(3联队制)扩编而成的26师团。

合计24个师团。

其中,除了在本土的御林军近卫师团,在半岛的20师团,以及隶属于(轮值)关东军的第1,2,4,7,12师团等6个师团外,剩下的21个精锐师团皆全部位于关内,占日军师团总数的80%以上。

总兵力为80余万人。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淞沪会战期间的日军部队

日军总兵力提升到了34个师团,除了上述的24个之外,新增的10个师团为,根据昭依照《昭和十三年军令陆甲第二十一号》文件建立的5个临时师团:15、17、21、22和23师团,新增的24、25、27、110、114和116师团。

在这些师团里面在关内的师团为24个,占日军师团总兵力的70%。

而之所以比例有所减少,并非是日军侵华强度减弱,而是要忙着北上和毛熊battle,此时在东北(满洲)日军有12个师团,在华北有12个,一旦对苏作战,日军可第一时间集结24个师团。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武汉会战期间冲入市区的日军

在1939年-1940年底,又增加了警备师团和部分常设师团,总兵力达到40个师团,在这些师团中新增了32-41师团,用于占领区警备任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丙种师团。

截止1941年底,为了对付北方苏军,和南下与英美争雄,日军在二战前再次扩军。

整个日本陆军扩编到58个师团,其中总兵力241万人,不过此时关内日军(此时已经改成中国派遣军)比例也是一降再降,在58个师团中,关外(对付苏联) 14个,关内23个,太平洋15个,虽然依旧是兵力众多,但比重却严重下滑。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诺门罕战役期间的日军

关内师团数仅占日军总师团数的40%,在兵力上仅占日军总兵力的27%,兵力也缩减到了65万。

这个比例,甚至还不如在东北关东军人数多(75万)。

因此在二战开始前后这段时间,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938年全面侵华作战以来最低值。

日本陆军一直以来就是追求“精兵”政策,在1944年之前的日本陆军在单兵上还算是参战国中较强的水准。所以在1941-1944年间,日军人数虽然也增加,但并未如欧美那般“克隆式”暴兵。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在太平洋上的日军精锐

那么二战开始后,统领关内所有日军的——“中国派遣军”兵力又是如何呢?

根据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所著《昭和17、8年的中国派遣军》记载,17年(1942年)末到18年(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兵力为24个步兵师团,1个装甲师团(坦克第3师团)、16个独立混成旅团、13个陆航中队。

被编成2个方面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3个军(11、13和23军)。再加上各军的直属部队,守备、警备等治安部队在内,总兵力在60万左右。

其人数仍为1937年前面侵华以来最低值。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的日军

因此,在此时间,日军中国派遣军所谓“五号作战计划”(从关中南下攻占重庆,迫使重庆政府投降)也因兵力不足终止,整个派遣军对华政策也发生转变从“促使投降”,转变为“加强国民政府统治力量(汪伪),加强占领区治安”。

整个作战态势,偏向于维稳和战略防御。

1943年末,中国派遣军和年初年兵力相差不大,师团数不变,独立混成旅团缩编为11个(其他5个师团扩充为治安警备师团) ,总兵力为62万人左右,这点兵力防御倒是可以,可要进行大规模进攻可就不行了。

而随着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交通线被断,亟需通过关内陆路给本土输血的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关内搞事。

因此在1944年开始后,大本营大力加强了中国派遣军的部队。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豫湘桂战役期间日军装甲部队

首先,是原来的第3飞行师团扩编为第5航空军,地面部队方面, 扩编14个步兵旅团,并调入精锐的关东军27师团,又从国内调来8个野战补充队,总兵力为70万,在战役过程中,日军因为伤亡也多次补充。

到了1944年下半年,又新组建115、 117和118师团,关内中国派遣军人数已经达到了76万人的历史峰值水平。

到了1945年,日军开始进行“一亿玉碎作战”后,中国派遣军也开始扩军和新组建大量师团进行决战,比如第 129 、130 、131、132 、133 、161 师团,因此到了日本投降时,日本在关内的中国派遣军总兵力为2个方面军(华北方面军和华中第6方面军),以及第6、13军和第23军,合计25个师团16个旅团,合计105万人。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日军投降时,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数量

这些师团里面,精锐占多少

可以说在在二战开始前,在对华作战中,皆是精锐汇集,原因无他,主要是当时日军的主要对象就是国军,不拿精锐打你,难道留在后方生崽?

言归正传,看看日军在二战前的在华精锐有多强?

淞沪会战,日军组建的中国派遣军和第10军,皆是当世日本陆军中常胜之军,比如第3、6、师团。华北有最强的第5、10师团。

在武汉会战中,日军参战部队为的第3、6、9、10、13、16、18、27、101、106和116师团,其中常设师团占5个,特设师团5个(最强的13和18均在列,其战斗力甚至要强于的部分常设师团),其战力不可谓不强悍。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日军精锐部队

到了1941年前后,虽然日军部分部队已经的轮休和北上抵抗苏军,但实际上仍有大量精锐在一线和国军作战,比如常年和国军精锐九战区作战的,王牌11军的常规作战序列中,就有的第3、6、13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南方面军(还没去南洋前)就有第5和18两个最王牌师团。

而即使在1939年以后成立的10个警备师团(番号32-41)其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视,这些师团都是常设师团后备役部队组成,其特点是火力强于特设师团,和常设师团不相上下 ,但步兵联队缺少行李队、炮兵联队缺少联队段列和大队段列,弹药和补给数量远远少于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日军关东军

比如33师团。

长期是第11军主力,在被征调华北方面军后,战绩依然彪悍,其也是国军最大惨败之一的——中条山会战始作俑者。39-40师团也是11军的常客,多次在一线和74军作战。

所以,在二战前在关内战场的日军皆是精锐这话多少还是有点道理。

不过正如关内日军数量在二战开始后急剧减少一样,二战开始后,日军大量王牌部队被抽调南下加入南方军。

以强大的11军为例。

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阿南惟几手下还有第3、4、6师团等一等一的精锐师团,但到了二战开始后除了第3师团和13师团,其他几个师团都到了太平洋和美军battle了。

11军如此,华北方面军也抽调大量精锐都进入太平洋战场,32师团1944年南下菲律宾挨炸、到缅甸和远征军作战的33师团,35和36师团去了巴布新几内亚挨饿。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在华北战场(山西)作战的日军

故而,到了1942年后,实际在关内的日军精锐并不算太多了。

这里面,雨田君将其分为4档。

第一档,第3、13、47、116师团为主。

这4个师团一直是二战开始后中国派遣军的头号主力,前两个更不用说,从淞沪会战开始就一直在关内作战。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史》中是这个评价他们的

“第3、13师团是昭和12年(1937年)上海事变(淞沪会战)以来作战经验老练的部队11军的核心力量,在对华作战中,被认为是最精锐的部队。”

其第3师团被称为关内日军救火队长,哪里需要就往哪打,国军精锐几乎都交手了一遍。第47和的116师团是后续组建而来,前者虽然番号靠后,但装备好,火力猛,其装备水平甚至要要超过的第3师团。关内作战的终战——雪峰山之战就是以这两个师团为主导,虽然深陷国军包围,但依然让其开溜。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在中国战场一直打满全场第三师团

第二档,则是由于由以前特设师团或者临时组建的警备师团组建而成。

典型的师团有27、34、40、110师团,这些师团都设有炮兵联队或者炮兵大队(日本投降前),在作战上经常作为头等师团的补充,比如40师团就长期在11军编制内,负责战役前扫荡工作。34师团从1939年开始就一直在湘赣地区和国军作战。

第三档,则是1942年以后组成治安丁等师团。

这些部队缺少重武器,平日里只是在占领区里作威作福,典型的有62师团,平日里在华北过的逍遥自在快活惯了,68师团比较倒霉,到了长衡会战进攻衡阳的作战中损失惨重,因此这些部队其战斗力并不见得比国军精锐强到哪去。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日军治安部队

第四档,临时组建的师团。

就更不行了,在1945年日军为了决战,抽调本土次等兵员逐组建的100以后(非特设)师团其战斗力,也就普通国军水准,其队伍中充斥着大量的孩子和老人,以及一些恶疾被刷下来的不合格兵员,其在训练、兵员素质上,要弱于1944年以后的国军青年军兵员。

二战开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还有多少兵力,这些部队战斗力如何?

在战争后期,被补充到前线的少年兵

因此,在抗战结束前,别看日军在关内还有100万大军,但基本上精锐师团都已经被抽调一空,剩下的更多是丙类和丁类师团,缺乏重炮装备,一个师团的战斗力,跟国军一个精锐师差不多的水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