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作者:优美奶酪VC

广东这片热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地佬文化,其根植于古老的俚僚民族。历史的尘埃中隐藏着无数个迷人的故事,等待我们一一拨开迷雾去探寻。到底地佬人是从何而来?他们的血脉源自何方?为何宋朝人会称地佬的语言为"鴃舌"难懂如鸟语?这些看似平凡的疑问,背后暗藏着广府文化的由来与渊源。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之路,追溯地佬的历史根源,揭开这些谜团的面纱,描绘出一幅广府文化的宏伟画卷。

俚僚人的原乡与迁徙足迹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追根溯源,俚僚人的祖先可以追溯至古老的百越族群。数千年前,他们的先祖便已在中国南方的广阔土地上扎根生息。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俚僚人距今约两三万年前的祖先,最初是聚集于北部湾沿岸一带。那时的北部湾,环抱着一片广袤无垠的原始沃野,清澈的河流汇聚成溪,绵延至远方的大海。俚僚人的祖先们就在这片沃土上耕耘、狩猎、渔捕,过着与自然亲和的原始生活。

几千年后的一个黎明,俚僚人开启了漫长的南迁之路。他们大约以北部湾为中心,分成两支队伍,沿着南中国海的岸线向两侧延伸。一支队伍沿着广东的海岸线向西迁移,大约在一万四千年前抵达了台湾岛。另一支队伍则顺着越南的沿海向南推进,后来发展成了今天的马来族群。

在广东这片土地上,俚僚人的足迹遍布各地。大约在三千年前,广东的南越族群从中分化出了西瓯分支,与广西的土著雒越族群融合,共同孕育了壮傣民族的祖先;而广东南越与福建闽越族群则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侗族。俚僚人在广东扎根生息,他们的血脉在这片热土上源远流长。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广东岭南地区的众多村落,都保留着俚僚先民的痕迹。从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到博白镇上陈氏家族的古老祠堂,从粤西那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到珠三角平原上的富庶城镇,俚僚人的后裔遍布各地,在漫长的时光中,与其他民族交汇融合,但始终保留着祖先的部分语言和习俗特征。

地佬血统的基因证据

时光穿梭至20世纪后期,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探寻地佬人的血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一项项严谨的DNA检测成为解开谜团的利器,让历史的迷雾开始渐渐散去。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最早的研究证据来自1946年,著名历史学家徐松石出版了《泰族僮族粤族考》一书。徐松石认为,广府地区的土著居民有高达70%的壮族血统。他的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很快就得到了分子人类学的有力佐证。

2006年,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教授团队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岭南民族源流史》研究中,对壮傣等族群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距今两三万年前,俚僚祖先就已在北部湾一带定居,并在那里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与考古发现的古老铜鼓文化等实物遗存相吻合。

更为直接的证据来自网络科普平台"蓝粤网"公布的数据。根据DNA检测,广府地区汉族血统仅占19%,而高达69%的人拥有俚僚土著血统。可以说,绝大多数广府人的根在这片土地上扎得很深。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除了俚僚血统占据主导地位外,分子考古还揭示出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广府一带居民的母系血统与客家人群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说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南下的汉族客家移民与当地俚僚土著发生了大规模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地佬文化。

不难想象,当年那些来自中原的客家移民怀着开拓新疆土的梦想远渡重洋,来到这片热土时,所见到的景象定然颇为陌生。他们身着粗布衣衫,手持家伙,在热带的阳光下汗流浃背。俚僚土著在林间小路上溜出矫健的身影,用着客家人无法理解的土语招呼着彼此。渐渐地,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地缘的亲近,移民与土著开始互相了解、互相理解,婚姻加深了种族融合,最终孕育出独特魁梧的地佬后裔。

正是由于汉民与土著的通婚,造就了广府地区族群血统的多元交融。地佬人的血液中同时流淌着客家先民的英勇豪爽和俚僚土著人的古朴纯真,这种独特的基因密码,造就了他们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的特色。这也使得地佬文化成为广府大地上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明珠。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宋代文人笔下的鸟语言

转念至宋代,笔墨官场上的文人们也对地佬人的语言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他们对这种"土人之语"的见解,为后世增添了不少有趣的猜想和探讨。

最早留下相关记载的,莫过于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了。作为宋孝宗赐进士出身的官员,周去非曾在广西钦州一带任职六年,对当地的人文风土了如指掌。他在巨著《岭外代答》中,对当时钦州的居民种类做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其中,周去非将"钦民"分为五类:土人、北人、俚人、射耕人、蜑人。对于"土人",他解释道是"自昔骆越种类也。居于村落,容貌鄙野,以唇舌杂为音声,殊不可晓,谓之蒌语"。对于"俚人",他则写道是"史称俚獠者是也。此种自蛮峒出居,专事妖怪,若禽兽然,语音尤不可晓"。

可见,在周去非眼中,钦州一带的土著居民与"俚人"所说的语言都极为生涩难懂,如同鸟兽的叫声一般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种对土著语言的印象,在其他文人遗作中也有所体现。

北宋时期,苏轼在其著名篇什《燕行亲书》中提到,他在广东的所见所闻让他有许多感慨:"往还数月,所见风俗与语音,与前代传闻全不同"。这番话虽然简短,但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原文人对岭南那片"语音"的困惑与陌生。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直至近代,对当地语言的评价仍然如此。清代学者纪昀在《阅世滍瀞》里写道:"广之夷猺,其声如鸟,莫可晓者"。这些带着一些偏见,却也不乏幽默的描写,生动地呈现了地佬语在上层文人眼中的奇特与陌生。

那么,这种如"鸟语"般的土著语言,到底是怎样一种语言呢?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地佬话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俚僚语系。这种语言系统与汉语毫无亲缘关系,其声调复杂多变,语音发音部位与汉语也截然不同,这就注定了它在中原文人耳中会显得格外生涩和陌生。

更有趣的是,一些专家发现,地佬话保留了不少壮侗语的痕迹。比如地佬话的声调有高达10个以上,远高于汉语的4-5个声调,就与壮侗语语系的特点非常相似。另外,地佬话中还保留着大量独特的壮侗语词汇。这进一步说明,地佬文化与俚僚、壮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多元族群的融合与碰撞

从宋朝到元朝时期,广东一带人口渐趋稳定,但族群构成却发生了剧烈的变迁。这一时期,汉人移民与俚僚土著之间的相互影响、融合与碰撞,为这片热土的民族文化进一步注入了丰富的活力。

据专家研究,南宋时期广西地区的移民种类主要有客家人、潮人、閩人和中原汉人等。他们或是为了逃避战乱而南下,或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一波波汉族移民的到来,都为当地的民族构成带来了新的活力。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然而,这种新老移民与俚僚土著的相遇,并非一帆风顺。移民们带着中原文化的印记,与当地居民在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广西就曾多次爆发汉人与土著之间的冲突。

如1225年,广西一带爆发了规模空前的"蛮夷之乱"。大批俚僚土著联合起来,对抗汉人移民的压迫和掠夺。双方的武装冲突持续了数年之久,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损失。这样的事态,充分说明当时两个族群之间存在着深重的隔阂和矛盾。

尽管如此,和平相处毕竟是大多数人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和土著开始相互学习和借鉴,逐渐走向了融合。汉人学习土著的耕种和狩猎技能,而俚僚人则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接受儒家思想和教育理念。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民间更是出现了大量跨族通婚的例子。比如著名的苏家客了,他们的始祖苏侉本是汉族,却娶了俚僚女子为妻,随后就在广东一带扎根生息。苏家客的后裔如今遍布粤港澳大湾区,无不自豪地津津乐道自己的"番祖"渊源。

正是在这种彼此包容、开放和吸收的过程中,地佬人的独特文化渐渐形成并极富特色地发展。他们在家居饮食、服饰礼仪等生活习俗方面,都充分吸收了东南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譬如,地佬人喜欢吃以咸鱼腌制的"咸蛋",这种做法很可能源自俚僚人的海产加工技术;而他们盛行的坐月子、三朝村官等风俗,则来自于中原传统。地佬文化的这种多元交融特性,正是源于不同族群在漫长时期里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结果。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地佬文化的独特魅力

纵观源远流长的地佬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它蕴含着极为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来自它的多元融合特性,更来自于广府这片热土给予地佬先民的休戚与共的磨砺。

自上古时期开始,广府就是一片多民族聚居的热土。俚僚、客家、潮汕、闽南等不同族群的人们在这里扎根生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让这里的文化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各族群逐渐形成了融合一体的地佬文化。地佬文化就如同一朵巍峨挺拔的参天大树,根深蒂固于这片热土之上,吸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滋养,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作为岭南文化的主体民系之一,地佬文化最鲜明的特色莫过于对祖先的崇敬。从城乡民居,到庙宇阁楼,无不可见龙凤呈祥、雕梁画栋的精美木雕艺术。这些木雕大多取材于中原儒家经典,诸如《三字经》《二十四孝》等,却又融入了地佬先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呈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而在地佬人的祖庙里,更是能见到他们虔诚祭祖的场景。每逢正月十五,香烛流丝氤氲,便是族人们向祖先朝拜的时刻。传统的祭祖大戏便在这时上演,由操戈客家戏班担纲主演,以浓墨重彩的唱腔和翩翩起舞的身姿,娓娓道来先祖的丰功伟绩。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除了崇祖这一重要特征,地佬文化同样集中体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廖家宗庙正门的彩塑雕刻、大良民居楼层临街的雕窗,各种精雕细琢都彰显出地佬先民的匠心独运。而广府厨房里那独特的饮食文化,更是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揭秘地佬:广府人多是什么血统?宋朝人为何说土白话“鴃舌”?

如鲘门咸蛋、虎凳脚煲、北帝斗笠等一干美味佳肴,无不融合了地佬人的求新好奇与传统包罗万象的精神。广州酒家文化更是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成为岭南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曾几何时,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这些承载了文化基因的物质符号也饱经考验和磨砺。明清时期多次农民起义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重创,广州城遭兵燹数十次,大量古迹化为灰烬。但就如同广府人的不屈不挠,经过一次次的重建,他们的文化精神依然根植于斯,熠熠生辉。

结尾

是的,地佬文化就是广府这片热土上一颗宝贵的文化明珠。它用独树一帆的辉煌灿烂,昭示着人性的光辉;它用包罗万象的博大风范,述说着先民的智慧和勇气。地佬文化之所以能散发出如此独特的魅力,正源于广府先民在漫长岁月中的沉淀与积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