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印底刻有五个大字,日本人翻译后感觉太丢脸了

作者:狂人说史

历史总是充满有趣的故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在这个过程中,周边许多小国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日本也不例外。

公元1784年,日本岛上的两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块造型奇特的金块。这枚金印制作精良,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大字,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日本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印底刻有五个大字,日本人翻译后感觉太丢脸了

毕竟,这五个字直接揭示了日本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这一令人难堪的历史事实。不少日本学者试图对这一字面意思进行曲解和辩护,试图掩盖这一令人尴尬的过往。但历史的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这枚金印也为我们还原了中日两国过去的复杂关系。

中国的四大发明惠及全人类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在科技、艺术还是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都有着耀眼的成就。

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即纸币、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印底刻有五个大字,日本人翻译后感觉太丢脸了

纸币的发明,使得商业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为中国古代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指南针的发明,则极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铺平了道路。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为后世的武器演进奠定了基础。活字印刷术的问世,则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的传播效率,推动了人类智慧的传承和进步。

这些伟大的发明,不仅造福了中国,也惠及了全人类。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这些科技成就,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日本曾为中国的附属国

历史上,周边许多小国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这种关系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强大实力,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包容和文化影响力。

在众多的附属国中,最引人瞩目的要数日本。公元57年,倭(即日本)国就曾派使臣朝贡中国,并受到汉光武帝的褒赏和封赐,此后的几百年里,日本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朝贡体系。

这一特殊的历史关系,也反映在了前文提到的那枚“汉委奴国王”金印上。这面金印是汉朝皇帝赐予日本(当时称为“倭奴”)国王的御赐。这反映了当时日本的地位是中国的附属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统治地位。

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印底刻有五个大字,日本人翻译后感觉太丢脸了

这种屈辱的过往,显然是日本人难以接受的。所以当这面金印被发现时,日本学者就开始了各种曲解和辩护,试图掩盖这一令人难堪的历史事实。比如有人主张“委奴”并非“倭奴”,而是“汉朝委任的奴国国王”。还有人甚至直接否认这面金印的真实性,说这是后来的伪造品。

但历史的真相往往难以掩盖。考古学的证据显示,这面金印的制作工艺和汉朝其他皇家玺印极为相似,无疑是真品。这就无法否认,日本曾长期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存在的事实。

从“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出土,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曾经作为中国附属国的历史地位,还可以追溯到日本最初的国名来源。

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印底刻有五个大字,日本人翻译后感觉太丢脸了

在古代,日本的称呼是“倭”或“倭奴”。这个称呼并非出自日本自己,而是源自中国。根据历史记载,汉朝时期,中国人发现日本岛上的居民大多个子矮小,于是就用“倭”来称呼他们,意思是“矮小、卑微”的意思。后来,汉光武帝又将“奴”字添加在“倭”之后,形成了“倭奴”的称呼。

可以说,日本最初的国名,就是中国人给予的。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日本在中国的从属地位。后来随着日本的崛起,他们自然不愿意再使用这种带有贬低意味的称呼,于是多次向中国请求改名。直到武则天时期,中国才同意将其改称为“日本”。

所以,日本人对“汉委奴国王”这五个字如此过耳不忘,一方面是因为这揭示了他们曾经的附属地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他们对自己国名由来的不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即使到了今天,中日两国之间仍存在着历史芥蒂和文化隔阂。

日本出土一块金印,印底刻有五个大字,日本人翻译后感觉太丢脸了

面对日本学者的种种否认和曲解,我们还是要相信历史的真相。这一点,可以从另一件重要的考古发现得到印证。

1981年,在中国扬州市邗江县的一处汉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广陵王玺”。这枚玺印是东汉明帝赐给广陵王邢的。与“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出土时间相差仅一年,制作工艺也惊人相似。

这两件考古发现,无疑为“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我们知道,在汉代,皇帝赐给太子和诸侯王的印玺,通常使用龟纽造型。而赐给附属国国王的,则多采用蛇形、骆驼等其他造型,这块金印正是采用了蛇形,与其他附属国玺印的特征完全吻合,这对于日本来说或许是一个非常尴尬和难以接受的事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