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性·乡村·人性

作者:星星飞翔
女性·乡村·人性
女性·乡村·人性
女性·乡村·人性
女性·乡村·人性

合影/圣彼得堡,这只是关于爱情

女性·乡村·人性

邮差的白夜

女性·乡村·人性
女性·乡村·人性

黑桃皇后

黑色选择明

北京的秋天悄然降临,每年的这个时候,"俄罗斯电影节"也悄然举行,当你发现的时候,也许它基本上已经结束了。组织者显得谦虚而害羞,恐怕其他人都知道,完全避开了俄罗斯电影观众潜力最高的地区,很少做宣传,悄悄地完成了在电影博物馆的这一轮放映,这在地铁上是无法进入的,也不是文学青年打卡的目的地,就好像电影已经到达进入博物馆一样 - 成为某种"古董", 正如许多人自动将俄罗斯文化归因于"怀旧"一样。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伴随着秋季的俄罗斯电影节充满了近年来的俄罗斯电影。去年的节目以在俄罗斯具有强大票房吸引力的商业电影为特色,今年的节目展出了几部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最近的杰作。

今天的俄罗斯是什么样的?反正不是短视频中的样子。或许国内观众还是习惯性地用苏联电影的刻板印象来想象俄罗斯电影,其实它已经越来越符合好莱坞,很多电影如果改成英文就是美国电影,或者《内飞》制作的那种"乡村特色"的电影:虽然演员、导演都是从当地的故事出发, 但无论是挪威、意大利还是韩国,其价值观都是"尼非"。在这种环境下,要保持作者的独立思考和艺术个性并不容易。

1 个女人

虽然展会上没有一部电影是"新"的,但它们都是十年的作品。《圣彼得堡,只有爱》的首映式是一部出人意料的杰作,笔者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介绍的,无论是对国产电影制作还是观众口味都大有裨益。

这部电影由七部短片组成,很像多编剧拼盘电影"六位导演拍摄巴黎"。但不同的是,《圣彼得堡,只是爱》由七位当代俄罗斯女性导演拍摄女性故事,具有无可争议的女性创作特征。在女性问题日益流行的时代,这部电影的优点特别有价值。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在沼泽地上建造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它是欧洲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它非常"俄罗斯"。像俄罗斯其他大城市一样,女性不仅可以登上半边天,还可以登上大部分天空。这与俄罗斯人口的性别比例以及妇女在社会、婚姻和家庭中承担责任的意愿有关。

比如,一个盲目的"爱情",或者离婚,或者分手,谁来抚养孩子?通常是女性,这在俄罗斯单亲家庭中并不少见。而且,单身母亲往往是职场的主力军,无论是在服务业、商业还是文教行业,女性都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在几十年的转型中,在资本潮的冲击下,近期国内伪"大女人"剧卖出了各种焦虑,俄罗斯女性其实都经历过。

比较一下国内的伪"大姑娘"这部剧,有意思的是,面对焦虑,这些"大姑娘"节目的首选是"爱情",简单来说,永远是一个男人的"金手指";简而言之,必须有一个"人"对"我"的所有不服从负责。这就是典型的奴隶道德,也就是当下所谓《大姑娘》剧所宣扬的。睁眼看,这些剧都是焦急的白脸,满脸仇恨,很不合时宜,没有一个女主角配得上"大"字......

当然,这并不是说俄罗斯没有这样的戏剧性。"五十度灰"垃圾是全世界的毒品,俄罗斯流行文化产品也在受苦,而正因为如此,"圣彼得堡,只为爱情"的价值更加突出。这部电影的几个故事,都是关于当代俄罗斯女性面对各种焦虑贩卖"舒服"和"体面"的故事。

例如,其中两个是关于单身母亲(或"土著家庭")的故事。《小女孩》讲的是一对母女,母亲一直在抱怨,女儿发现丈夫出轨,选择分手,还坚持要第三个孩子,又不向丈夫要财产,这意味着她要三个孩子才能住在昂贵的圣彼得堡。骄傲的女儿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向男人要钱是她自己的个性,并与她的母亲争吵,让她负责。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俄罗斯概念。她不焦虑吗?当然是焦虑。

导演向我们展示了她在产前检查期间如何惊慌失措,并留下了对丈夫的感情,希望能安慰他。但只有她的母亲来陪她。她一直害怕为了女儿而退休,只是为了随时帮助她。当医生告诉他们胎儿健康"小女孩"时,母女在那一刻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不是动了?这种幸福不需要社交媒体的滤镜,更不需要化妆,它是对你生活、性别和生活的肯定!不是"母女终于和解了",她们永远知道什么是纽带,她们的心才是真正的"小女孩"。

《Just a Concert》中的单身母亲是圣彼得堡一个建筑工地上一台塔式起重机的司机,通常很"粗糙"。有一天,她化了妆,仿佛是度假者,穿着借来的晚礼服,只是为了听儿童之声合唱团的音乐会,她的儿童女高音独唱是她的孩子。她显然不熟悉戏剧礼仪,当电话响起时,她很忙。但这不是鸡汤式的,让可怜的妈妈引以为傲的反击励志故事。

晚餐时,孩子偷偷取下裹在胸前的绷带——原来是一个女孩——这是第一次逆转,仿佛母亲为女儿的性别感到羞愧,让女儿"变成"男孩,从而给她带来荣耀。不可否认,这给她的女儿带来了一些性别困扰和焦虑 -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声音迟早会出来,她只会成为一名女高音。然而,母亲的话打消了她的疑虑,也形成了第二次反转,母亲并没有想那么多,作为一个打工,她只是想给女儿更多的机会,但是没有女声合唱团,只有男生合唱团。在这里,你最不需要的就是"你要努力"这种思维模式,没有悲伤的母爱式的"感动",但这里的母爱却很动人。

也许关于女性和职业这个话题最乏味的想象是看似动人而拙劣的成功故事,所有这些都太多了。阿尼奇科夫大桥的主人公是一位讲英语的导游,他通常的工作是参加圣彼得堡的美国团体旅游。她的问题是,生活太紧张了,就像一个固定的闹钟,按时把游客送到一个旅游景点,说评论就像背书一样。有一天,一位司机的超时给了她一个新的理解。她不得不迅速带领游客参观圣彼得堡的象征之一,即阿尼奇科夫桥上四座巨大的驯马师青年雕塑。但当她很快完成评论时,几位游客从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了它,所有这些都是有道理的。就在这时,她绷紧的琴弦终于松开了,美国人用"体面的胡说八道"逗她笑了起来。她开始尝试以一种新的"放轻松"的心态重新审视这座熟悉的城市,并给自己倒了一杯红酒。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叫《这只是爱》,但里面所有的女人都是单身。那是什么意思?一方面,"爱"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浩瀚、非常高贵的内心温暖;

中国女性观众害怕有深刻理解的一点是,几十年前宝岛爱情小说输出的"爱情太大了"(你刚刚失去了一条腿,但子玲失去的是整个爱情啊!这完全是一种公共滋扰,尤其是对女性的贬低和伤害。然而,时至今日,各类电视剧也会把"找爱情"作为判断女性幸福的最高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那也只能是呵呵。影片揭示了单身对女性来说还可以,但爱情的到来不是问题,也没有必要把男人看作女人的对立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自信、成熟、轻松的心态。

影片中有三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这两个关于年轻人的故事都很好看,对青春的爱情有点傻,有点自恋,但也源于真诚和善意的感觉。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故事《遛狗》具有更永恒的含义。

薇拉是一个35岁,受过良好教育的未婚女性,有一双丰满,漂亮,害羞的眼睛。她期待爱情,但从不盲目和恐慌,她也约会,但发现这三种观点严重不合适将决定性地结束。她暗暗喜欢有吸引力的同事,但世界是清醒的,她不让自己陷入妄想。她很清楚世界上女性的刻板印象(例如,当人们看到一个女人遛狗时,他们以为她抱着一只公共狗),但只是微笑,不要让她的心被打扰。她也没有"变瘦"的焦虑,而是让平安充满她的心。她有男性的幽默感和真正的幽默感,在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她和一个说话很好,幽默的男人一起遛狗,这似乎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顺便说一句,"Vera"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希望,信仰",我不认为这是偶然的。

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故事是最接近圣彼得堡的故事。它讲述了伟大的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的故事,他与一位法国女导演一起加入了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一位女演员的母女。这位法国女导演有点讽刺意味,她代表了"西方"对俄罗斯文化的态度,但无法深刻理解。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师傅,杰作一代而出,承载着圣彼得堡神店的记忆。母女俩各扮演布罗茨基三个时代的缪斯女神——布罗茨基是圣彼得堡的文化代言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给古城的一封情书。

2 人性

帕维尔·隆金(Pavel Ronkin)是当代俄罗斯最活跃的导演之一,也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该节目以他的新版本"黑桃皇后"为特色,这是后来对普希金小说和柴可夫斯基歌剧的现代改编,也获得了俄罗斯"尼卡"奖。但笔者认为,这部电影并不成功,反而暴露了导演一贯的不足。

本来,这个关于金钱对人性的歪曲,暴露人性黑暗的经典故事,确实特别"现代",但毕竟有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的经典放在那里,普希金即使这种哥特式风格的故事也有明快轻、举重,而对导演来说,一切都变得油腻而太辛苦了, 一切都是黑暗和黑暗的。

影片显然模仿了达伦·诺斯基的《黑天鹅》,但《黑天鹅》风格的自我意识主题却掺杂着金钱、赌博、犯罪等诸多线索,效果非常混乱,导演似乎想把人性的所有黑暗渲染到银幕上,结果却是一团糟的油画调色板。这位演员显然无法应对复杂性,他的演技本身也需要磨练,这与他的祖父奥列格·扬科夫斯基(Oleg Jankowski)相去甚远,后者出演了塔可夫斯基的《怀旧》。

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应该喜欢亚历山大·科特的实验。以冷战时期的美苏核竞赛为背景,影片并不复杂,而是讲述了"一个时代的灰色落在一个人的头上是一座山"的故事:核试验对普通人的创伤。

作为库尔特近10年前的作品,《实验》显得颇具艺术野心,在哈萨克草原的现实拍摄中,在视听语言、场景调度上下努力,有一种油画般的质感,这大概是年轻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美丽的女主角虽然是混血儿,但显然不是哈萨克人。整体来看,影片美观而轰动,静态制动的叙事策略颇具眼界,但缺乏更深层次的东西。科特出生于1973年,才华横溢,艺术野心勃勃,但同时面对市场经济,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除夕电影《圣诞树》在俄罗斯票房大卖,却是最俗气的家庭电影,他似乎在路上。

3 乡村

同时展出的还有俄罗斯电影传奇人物安德烈·康查罗夫斯基(Andrei Koncharovsky)的《邮差的白夜》(The Postman's White Night)。康查洛夫斯基可谓是世界电影常青树,劳动模范的角色,在他80年代末依然在工作,延续了他多年的戛纳、威尼斯荣耀。《邮差的白夜》是康查洛夫斯基过去十年来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并为他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非专业演员通过邮递员的眼睛看俄罗斯乡村的故事。作为"原型",乡村经常在俄罗斯文学中扮演着对抗现代城市文明的救赎角色。但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种理想主义功能在缓慢的剧情推进和俄罗斯北部风景如画的夏日美景中的丧失。这种宁静和安宁必然会被噪音(通常伴随着各种开发商的到来)所取代,因为一代小城镇(年轻人去大城市)。也许这是最后的田园诗般的(尽管它伴随着人类共同的烦恼)。

但主人公去了大城市,回到了看似宁静的岛屿,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独自生活的老邮递员的朴素面孔,老橡树般强壮的身体,仿佛在宣告"最后的固执",虽然他总是被噩梦所困扰,但我们知道他会永远在那里。"那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有"坚持"的意思。此外,这是一部只有在大银幕上才真正吸引人的电影,音乐令人印象深刻,老作曲家爱德华·阿尔吉耶夫(Edward Algiev)的作品也是如此,他也是塔可夫斯基许多电影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