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作者:喵喵说事

骆家辉这位曾经的华人政治明星,一个拥有深厚中国血统的美国政治家,从一个普通移民家庭走到美国政坛的高位。1996年,他成为华盛顿州的州长,是第一个华裔美国人担任这样的职位。但你知道吗?虽然他多次强调自己的华裔身份,却在政治舞台上展示出一种典型的“两面派”行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骆家辉的故事,可以说是充满了戏剧性。他的祖父在清朝末年离开了贫穷的中国,带着希望和梦想踏上了通往美国的旅程。在美国,骆家辉的家庭生活并不容易。他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美军,战后,这个家庭靠开一家小餐馆勉强维持生计。在这样的环境下,骆家辉从小就明白,只有教育能改变他的命运。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奖学金,骆家辉最终进入了耶鲁大学,并且完成了在波士顿大学的法学学位。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华盛顿州的地方检察院,后来进入政坛,先后担任了州议员和金县县长。他的政治生涯一路顺风顺水,最终在1996年成为华盛顿州的州长,这在华人社区引起了巨大的骄傲和热议。

骆家辉的政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在1996年以58%的高票当选州长,但他的身份和立场却始终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作为一名华裔政治家,他经常强调自己对华裔社区的贡献和对中国血统的自豪。在他的推动下,华盛顿州政府禁止在公文中使用“Oriental”这一带有歧视的词汇,这一举措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但是,骆家辉的一些行为和言论,却让人感觉他在利用自己的华裔身份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服务。尤其是在他与中国的交流中,他多次强调自己的中国血统,这让不少人感动,认为他是一个真正关心祖国的爱国侨胞。在美国国内,这种强调血统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争议,甚至有人质疑他是否会将私人情感置于公共职责之上。

2009年,骆家辉进入美国内阁,担任商务部长。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也让他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挑战。他在任期间,一方面要处理国内对他的种种质疑,一方面又要维护与中国等国的经贸关系。在这种双重压力下,骆家辉的一些决策和言论似乎总是难以平衡国内外的期待。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特别是在2010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中,骆家辉明确表示,他作为美国商务部长,首要任务是推动美国的经济利益,即便这可能会与中国的一些利益产生冲突。这番话虽然是政治人物的常规表态,但在一部分华裔社群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他们开始怀疑,骆家辉是否真的关心华人社区,还是仅仅利用这个身份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谋利。

骆家辉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上的一些决策也被批评为过于倾向于保护美国的利益,而忽视了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对中国的一些关键技术出口实施了更严格的控制,这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使得他在华人社区的形象受到了挑战。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尽管如此,骆家辉在任期间也推动了一系列利好商业的政策,如简化出口程序、推动创新和创业等,这些都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但这些成就常常被他在族裔身份处理上的争议所掩盖。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骆家辉的政治生涯似乎越来越多地卷入了种族和族裔身份的争议中。他的一些公开言论和行为,虽然在表面上看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但不免让人质疑,他是否在利用自己的华裔身份,来为自己在政治上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一条路径。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骆家辉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复杂的。在多元文化的美国,族裔身份无疑是一个敏感且有力的工具。如何在坚持自己族裔文化的不被这层身份限制,而是用它来促进更广泛的社会融合和共同进步,是每一个族裔政治人物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2013年,卸任驻华大使的骆家辉频繁“出差”中国,只为捞金不爱国

骆家辉的政治旅程无疑是光辉的,但也充满争议。从一个普通的华裔移民家庭到美国政治的高层,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不容易。他的故事反映了一个华裔美国人在政治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困惑,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族裔和国家认同之间所面临的复杂抉择。骆家辉是否只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演员,还是一个真正的社区领袖?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