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作者:小雪陪你聊历史

你知道吗?在2009年,有一位曾经的日军侵华战犯的骨灰,被其遗孀送到了中国这片曾经被他玷污的土地。这位名叫赤坚柏仓的老兵,晚年来华下跪谢罪,试图用这种方式为自己曾经的罪行求得一丝宽慰。可是,历史的伤痕真的能够通过一次简单的下跪和一堆骨灰来弥补吗?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罪与罚、忏悔与救赎的故事,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这位战犯的最后愿望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中国土地上,这背后隐藏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他的忏悔能为那段血腥的历史带来多少救赎?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赤坚柏仓,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符号,但对于那些曾经遭受他侵害的中国人却是刻骨铭心的痛。昭和13年(1938年),赤坚柏仓随日军来到中国的山西安邑,开始了他的“恶魔生涯”。六年间,他和其他日军一样,沉浸在了无尽的杀戮和暴行之中。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日本军国主义的洗脑教育使得赤坚和他的战友们,在屠杀无辜的中国平民时,竟无一丝悔意。他们唱着“越过高山,尸横遍野;越过海洋,尸浮海面”的军歌,将心中的恐惧和不安转化为对无辜者的极端暴力。赤坚柏仓亲手害死了无数无辜的生命,其中不乏妇女和儿童,甚至还有孕妇。他自己也在战后的《悔罪实录》中写到,那些无辜者惨死的情景,至今仍旧挥之不去。

1945年,世界格局震荡,苏联对日宣战,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终于在巨大的压力下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对于赤坚柏仓战争的结束并没有给他带来心灵的平静。他被收容在太原的战犯管理所,在那里接受教育和改造,最终在1956年获释。释放后的他,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忏悔与自责。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晚年的赤坚柏仓决定回到中国,带着沉重的罪孽,他来到曾经侵犯过的这片土地,下跪谢罪。这一幕,是否真能洗清他的罪行?他自己心中并不明朗。在他去世前不久,他通过一个反战组织联系到了蔡星天,一个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学者,并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自己死后,能将骨灰撒在中国的土地上,以此来完成他生前未竟的忏悔之旅。

2009年,赤坚柏仓的遗孀和蔡星天一起,把这位老兵的骨灰带到了中国。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起眼的牲畜交易场,那里没有战争的纪念碑,没有英雄的雕像,只有平凡的日常与泥泞的土地。也许,对于赤坚柏仓这样平凡的地方才是最适合他的最后安息之地。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蔡星天和川香美纪子悄悄地将骨灰包裹好,撒向了湿润的土地。雨水渐渐将骨灰冲刷入泥土之中,仿佛是大地在接纳一个曾经的罪人。川香美纪子一边撒骨灰,一边默默祈祷,她的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愧疚、释然,还有深深的悲伤。

这一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恐怕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经的侵略者在寻求救赎的场景。赤坚柏仓的骨灰在这片他曾经蹂躏过的土地上,是否真的得到了救赎?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赤坚柏仓生前一直被罪孽的重压所困扰,他在《悔罪实录》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罪行,试图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警示后人,不要再走上他当年的老路。他的忏悔之旅,虽然晚了,但至少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尝试了用自己的方式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历史的伤痕是无法通过个人的忏悔就彻底抹平的。赤坚柏仓的行为,虽然让人感受到了战犯个体的悔悟,但更多的是引发了对历史的反思。战争留给人们的创伤如何治愈?一个战犯的忏悔能否代表一个时代的反省?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对于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们而言,赤坚柏仓的忏悔可能只是一场迟到的表演。他们心中的伤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才能慢慢平复。而对于历史的记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认知上,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警惕未来。

2009年,一份来自日本的骨灰,送到了中国,这时为何?

赤坚柏仓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日本战犯的忏悔记,更是一段深刻的历史教训。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尽管他在生命的尾声尝试弥补过去的错误,但历史的伤痕与个人的忏悔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