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作者:诺斯罗普的笔记

宋朝有一位靠智慧而非武力闻名的将领,不仅能征善战,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就是李允则,就连苏轼都曾赞叹他的智术。

然而,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在仕途刚开始的时候,却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这到底是为什么?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首先要从李允则的家世背景说起。

李允则,字垂范,并州盂县(今山西省盂县)人。

关于李允则的家世,现存史料记载较少。宋人李复圭曾撰《李氏家传》,现不复存。

据《宋史·李谦溥传》载,李氏发迹于祖父李荛。李荛主要任职于后唐至后晋时期。后唐同光二年身为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节度推官的李荛,负责魏王李继岌的文书工作,但因其文学修养不够,被李崧替代。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此次易职,深深刺痛了李荛的自尊心。于是李荛不断勉励后代修文习字,这或许也是李谦溥和允则、允正兄弟“颇知书”的原由之一。

长兴四年十一月,秦王李从荣密谋逼宫。身为河南少尹的李荛受到牵连,配往石州(属今山西离石区)。借此机遇,李荛成为石敬瑭的幕僚。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清泰三年十一月,石敬瑭被契丹主册为晋帝。李荛也乘势升为开封府推官。后因谏言“屈节外国(契丹),非久长策。”被石敬瑭贬为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令。

不久,李荛逝于任上。此时,李氏尚属下级官员,其政治影响和人脉资源有限。

李允则之父李谦溥却在这纷乱时局中,以军事才能和胆略成为宋初高级武将。李谦溥,字德明。在父李荛的要求下,研习文章,“少通《左氏春秋》”,略有才学。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天福初,李谦溥随父李荛入开封府,荫补为殿直。乾祐元年,王景崇、李守贞等相继叛后汉。枢密使郭威率兵讨伐。

在征讨王景崇的过程中,宋宣祖、禁军将校赵弘殷勇猛抗敌,被升为护营都指挥使。随后,宋太祖亦募居郭威帐下。在平三镇之乱和驻守邺都期间,李谦溥“往来宣密命”,深得郭威赞赏。或就此期间,李谦溥与宋太祖父子交好。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广顺元年正月,郭威建立后周政权,部属李谦溥亦迁为亲从官供备库副使。显德元年,北汉约契丹南犯。征讨中,辽州久攻不下,周世宗特遣李谦溥前往。有胆有谋的李谦溥亦不辱使命,“单骑说之,(辽州刺史张)乙以城降”。

在征讨北汉的过程中,李谦溥越战越勇。至此,李谦溥御敌之智勇已经展露无遗,其远见卓识也初步彰显,这些智谋也传于李允则等后代。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当然,相比伴随世宗亲征淮南、已晋位殿前都指挥使的宋太祖,李谦溥自是不及。

陈峰曾撰文指出:“将门现象在北宋时期十分突出,他们在当时的军队及国防活动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而“贵胄子弟在宋初沦落街头者并不罕见”,在社会阶层流动频繁的宋代,“在强大急剧的社会向上移动力驱策下,要三代为将,固保富贵已经很不容易”。据何冠环统计,“能够三代以上为将的将家只及(北宋将家总数1291人)四分之一强”。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李氏家族能同李继隆家族一样,五代为将,即李荛、李谦溥、李谦升、李允则、李允正、李中和、李中吉、李昭叙等;虽未如李继隆官至节度使者,但李氏中一位防御使,两位团练使亦算是荣耀一时。

总之,在家族影响下,李允则也步入武官仕途。但与李允正厮杀疆场相反,李允则在太祖、太宗“右文”之风的影响下,重视文化建设,以善于用计闻名。

这或也是在“右文”之风初盛而武力仍占重要地位的太宗朝,李允则仕途升迁不如李允正的原因之一。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李允则的仕宦生涯

李允则生于后周广顺二年(953),卒于天圣六年(1028)六月戊辰,享年七十六岁。

受祖、父尚武传统和重文家风,以及太祖、太宗鼓励武将修文的政策影响,李允则年少便以才略名闻。

从其家世看,其父李谦溥与宋宣祖同里闬,以战守智勇深受太祖赏识,叔谦升与太祖为布衣之交,太宗即位后又将谦升之女纳与次子元僖。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李允则以衙内指挥使荫补入仕。但在太祖、太宗朝,李允则并未如王承衎等功臣子弟般备受优待。

究其原因,或在太祖立势时,李谦溥尚守丹州,未能参与太祖立势之事。

其次,李谦溥长期在隰州,太祖建国后亦未能进入权力中心,成为开国大臣。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除此之外,宋太祖、太宗对武将亦有掣肘,“多为武臣等级,责其边功,非有奇功殊勋,无因超越,故文臣正郎、员郎各止于三转,而武臣正使、副使必各九转。”而众多以恩荫补官的功臣子弟“因父兄财力,率豪横奢纵,”也受到太祖、太宗的抑制,“凡以资荫出身者,皆先使之监当场务,未得亲民”,骄纵放肆者“以贱职覊縻之。”

这些政策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李允则的仕宦迁转。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太宗即位后,李允则尽管凭借自身才能,在宋辽关系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前往边境第一线典静戎军榷场。

然随着宋辽战事的再次爆发,李允则被迫易职。随后,李允则作为皇帝亲从官,多次被临时特派地方,检察地方事务,东奔西走迁转于南北,不再担任长期性的地方职务。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但李允则也借此在这四处考察和督事中,更详细地了解了宋初各地的社会情况,使其在以后治理政务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安抚百姓,稳定治安。

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李允则终于在真宗即位后不久,出守重镇。先后任职于潭州、沧州和雄州。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在潭州期间,李允则废除前朝及宋初冗税、积极赈灾,一任之后,百姓请留。随后李允则在恢复经济的同时,也致力于扶持荆湖地区文化教育,积极扩建岳麓书院,不仅规范了书院的建制格局,而且促进了北宋较长时期内地方书院的兴起和发展。

此外,他在雄州的十三年,是继何承矩之后,在该地任职最久的地方长官,成为名传内外的善守良臣。李允则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政策和在此过程中的斗智斗勇,被后辈大臣所赞誉。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仁宗朝左正言刘随叹允则“素怀韬略”,包拯曾多次称赞以李允则御辽是“委任得人”“极一时之选”,苏籀誉其“绝出伦类”“奇略高才”,袁甫更是专文夸耀其“奇谋”。相比此后雄州守臣,李允则堪称典范。

此外,从官阶来看,李允则从出身到致仕,如诸多将家子一样,都沿着武将品阶逐渐升转。不过,当仔细检视李允则家世、亲属的言行,我们会注意到,李允则与另一武将子弟曹利用一样,并不属于真正的以军功为官的武将。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尽管李允则亲属背景中没有如曹利用般,有诸多科第出身的文臣,也未直接参与文臣党争,但祖父李荛、父李谦溥至弟李允正三代都注重知书修文,特别是李谦溥晚年在洛阳期间,与士大夫往来密切,李允正一生所任之职也主要从事文官事务。

因此,李允则可作为北宋以恩荫入仕,徘徊于儒门与将家之间的武官的代表之一。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李允则知潭州

开宝九年(976)春,李谦溥逝世,太祖对其子弟尤嘉赏赐。李允则由衙内指挥使升任左班殿直,成为太祖的亲从。然好景不长,是年十一月,太祖骤亡,太宗即位。此后六年,李允则的相关事迹,史料记载不详。

太平兴国七年(982),三十岁的李允则被太宗派往河北军事重镇静戎军,领榷场事务,似乎将被重用。随后,李允则又作为“有事则遣,事已则罢”的“短使”,相继被临时委派多个地方,代表中央处理地方政事。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这些年间,他典静戎军榷场、整顿河东囚案、按察荆湖事务、浚治汴水、制西北形胜图、考察西川城防、入辰州招降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于是在咸平元年(998),李允则被命知潭州。刚到任上,李允则便到巷闾一一寻访百姓之苦,“下车布政,比屋允怀,恭考吏能,寻绎民病”。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时值潭州重大火灾之后,“民无居舍,多冻死。允则亟取官竹,假民为屋,及春而偿。民无流徙,官用亦不乏”,可见李允则的治政之才。

随后,李允则便是废除五代以来对百姓征收的各种冗杂税务,改革弊政,其次是及时赈济灾民,安抚百姓,更重要的是对岳麓书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和扩建,使岳麓书院成为宋初南方书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李允则在潭州的诸项政绩,不仅被当地百姓称道,也为真宗所欣赏。任满后,有心提拔李允则的真宗顺势将李允则调往局势紧张的河北,处理边境事务。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经过十余年的打磨,再次前往宋辽边境的李允则在河北地区处事将更加稳重和周全,以至在河北二十年间,名传异国。

咸平五年(1003)七月,李允则被召还京师,“连对三日”。对于李允则在潭州应所取得的治绩,真宗颇为满意,开始对他加以重用。

宋朝守边第一大将,被称为“智术大师”,为何最开始却仕途不顺?

于是,在宋辽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况下,真宗将李允则派往北地。在此期间,李允则的治边事迹突出, 受到了史家的高度赞扬,“李允则在河北二十年,设施方略,不动声气,契丹至以长者称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