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拔出内心的“刺”?

作者:鹰哥19

​《清醒地活》作者:迈克·辛格

如何拔出内心的“刺”?

​上一节我们说到,人的内心其实充满能量,但是很多人由于封闭内心,失去了对这些能量的控制。因此,作者辛格指出,只有放下对内心的防护,才能慢慢掌握内在的能量。

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聊聊另外一个话题:如何破除内心的执念?

每个人都有执念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执念。就像一个人逛动物园,看到有小动物被关在笼子里,心里可能会觉得:动物好可怜,失去了自由。可是站在小动物的角度来说,它被人类饲养,逃过了被大自然淘汰的危机,还有人用笼子把它保护起来,每天喂给他食物,这样看,似乎也并不能用可怜来形容。

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人内心的矛盾。我们总希望自己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又希望能有一个“笼子”出现,让自己不用面对外面的风风雨雨。这些执念有时候是升职加薪、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有时候是想比身边人过得好,苛求自己事事完美;还有时候是那些早就不再同路的人,早该翻过去的事。

很多时候,正是有这些执念,人才容易自怨自艾,觉得过生活很累,让人疲惫,陷入“产生执念——自我捆绑——执念加深”的恶性循环。对于这个问题,辛格说得很直白:“要么现在就放手,要么坠入深渊。”因为在他看来,执念其实就来自人的内心。佛家也把执念叫作“我执”,本质上它是随自我而存在的,只有通过自己,通过内心才能彻底化解。如果一个人无法放下这些执念,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不愿。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明明是被各种执念困扰,非常痛苦,怎么能说我不愿放下执念呢?

辛格指出,这是因为恐惧。恐惧是生活中最常见,同时也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情感。生活中处处有恐惧,大多数人面对恐惧的态度,是保持恐惧并不断躲避。

这么做听起来很安全,但久而久之,恐惧就会催生人的不安全感和软弱感。当人们试图不被恐惧影响,就会不可避免地与生活对抗,认为其他人没有按照他们应该的方式行事,事情也没有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展开,生活开始变得失控,进而产生某种执念。

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有个年轻人刚进入工作岗位2年多,时间不长,但适应地很快,各项业务都掌握了,业绩也很不错。但是这时候部门来了一个新人,学习能力比他更强,很快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年轻人觉得,是新人抢走了自己的“风头”,慢慢变得不自信,业绩有所下滑。

后来新人的业绩果然超过了年轻人,让他很苦恼。无奈之下,他向上司提出调换部门,原因是部门已经有了新人这样的生力军,自己也做不出更好的业绩了。谁知这时候,上司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为什么你会觉得新人是来跟你竞争的呢?你们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搭档啊。”

这个时候,年轻人才突然发现,从新人一进部门,自己就下意识把对方当成了竞争者。看到新人成长很顺利,他又觉得对自己造成了威胁,让自己业绩下滑了。

这就是恐惧的作用,想要躲避恐惧的人,会发现恐惧无穷无尽。年轻人明明可以和新人进行合作,却害怕被对方抢了风头,把对方摆在了对立面,把事物不符合自己认知的部分看作“不合理”,自然会觉得生活是一场战斗。

这些执念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让人单纯以功利化的“输”和“赢”去定义生活,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也会随着这个定义而变化。

“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那么对此,作者辛格认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经受执念时,不抗争、不做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但他不是让人消极或躺平,而是提醒人们,生活本来就不受我们控制。如果谁想要控制生活,即使是一件最微小的事情,都会让人无法充分地活着,只能与恐惧和执念为伍。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生活感到如此焦虑,如此忧心忡忡。他们的脑海里总是会出现那些令人困扰的对话,以及那些不想看到的情况。大多数时候,他们不是在试图阻止事情发生,就是在因为这些事情已经发生后,拼命思考对策。当他们与生活展开斗争,这就会让天地万物成为生命中最可怕的东西。所以对于恐惧,每个人都要学会放手,学会接受生活不受控制、不断变化的样子。

举例来说,就像某个孩子,在学校做了一件错事,内心非常烦恼和不安,他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考虑如何掩盖这件事,如何避免让父母知道这件事,如何消除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可当孩子回到家后,发现家人已经知道这件事。孩子被教训了一顿,但在此之后,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那样糟糕,他的生活还在继续,他恐惧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过程中,最糟糕、最难熬的时间,反而是他掩盖问题,为此纠结的过程。当问题真正发生后,他反而没有那么痛苦了。

为此,辛格建议,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掌握“向上看”的技巧。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永远都朝前看,不断开辟生活的新旅途。如果我们总是盯着眼前的问题,看着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只会觉得每分每秒都是煎熬,但是如果我们超脱当下,把目光放到将来,回过头来看自己,转换一下视角,就会发现,很多困扰自己的事物,只是人生中的一段体验。

比如,很多人在学生时代,觉得上学实在是太辛苦了,考试的压力很重、家长的管束很严格、学校老师的要求也特别多……身处其中,一切都那样难熬,每个人都恨不得早早地毕业,早早地进入社会。

但是,等我们真的进入了社会,再回过头看学生时代,就会发现那时候的求学时光很美好,大家都充满青春活力,每天都不用为生计发愁,内心总是感到很充实。这就是我们看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如何拔出心中的“刺”

除此之外,很多人对执念不肯放手,是因为他们受过伤害,好比别人在他们的胳膊上扎了一根刺,扎得很深,一时间拔不出来,一碰就疼。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我保护,这个刺让人感觉很痛,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碰它,也不要让别人碰。第二种则是长痛不如短痛,一把将刺拔掉,以后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如果认真考虑,大部分人应该都会做第二种选择,一次性地疼痛,永久地把这根刺拔掉。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选择了第一种,不再去碰那根刺,也不让别人去碰。

举例来说,一个女孩恋爱了,但很不幸地,遇上一个不忠诚的男友,分手后她对爱情的第一感觉,多半是伤心失望,觉得短时间内,不想再投入一段新的恋情,甚至对自己和对男性都产生了怀疑。

这其实就是给自己埋下了一根刺。可以想象,在她以后的生活中,也许一谈恋爱,或者接触到其他男性,就忍不住和自己的初恋做比较。而每次比较,就是一次去触碰那根刺,让自己心态失衡。

如果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人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刺”,那些错过的人,失败的事,痛苦的经历等等。如果无法真正释怀,它们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出来,给人带来很多痛苦。

时间长了,一个人人的内心、行动就被限制了,不敢和别人离得太近,不愿和别人建立太亲密的关系,因为害怕再被碰到心中的刺。这样一来,一个人就被内心脆弱的地方主宰了人生,没法自轻松地生活在世界上。

那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在内心中拔刺呢?辛格指出,拔刺的过程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意识到自己有拔刺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适当地关注内心,但同时要学会抽离。我们还是用刚才的例子,一个女孩子在初恋中被男友背叛,一直无法释怀,如果有一天,她偶然间遇见了初恋男友,要怎么拔出这根“刺”呢?

这个时候,也许她很快又回到当年的痛苦中,甚至想要逃离,不管对方,眼不见为净。但如果要拔刺,这个时候其实不能想着逃跑,而是要专注内心的感受。尽管很痛苦,也要暂时地接纳和忍受。

然后在内心问自己:是谁在痛苦呢?又是谁让我感受痛苦呢?是前男友吗?似乎不是,他们之间已经很久不联系了。这个时候,女孩会意识到,最初的痛苦似乎是初恋男友给予的,但后来的痛苦,和初恋男友并没有关系,而是她自己带来的,她一直把自己当作那个初恋的小女孩,没有走出来。

意识到这一点,女孩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孩子了,应该可以释怀了。所以拔刺的真正方法,就是发现自我的方法。当我们不再为当初的自己而痛苦,下定决心选择放手,那些“刺”自然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