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了。坐火车跨越7个省,终于来到驻地…

作者:雪域情怀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的军旅生涯

孙云彩

一、应征入伍

我的家乡位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河南省鹿邑县中部地区的赵村公社,距县城13公里,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面积63.87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311國道横穿全境。

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了。坐火车跨越7个省,终于来到驻地…

(鹿邑县地理位置)

1967年年底时,鹿邑县开始了1968年度春季征兵报名工作。正在中学读书的我,已满18周岁,于是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历经面试、体检、家访、政审、填表、审批等几轮环节后,1968年2月4日,我接到了应征入伍通知书,梦寐以求的理想实现了,喜悦心情无法言表。

当年赵村公社共有89名青年应征入伍,在这89名青年中除9名初、高中生外,其余均为小学文化程度。按照部队要求,这89名应征青年随后携带入伍通知书到县人民武装部报到,并按高低个儿排队,依序领取配发的1、2、3号军装、衬衫、军帽、腰带、挎包、瓷缸、被褥、背包绳带等物品。

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了。坐火车跨越7个省,终于来到驻地…

(1968年河南省的入伍通知书)

随后接兵连长张文彬、副连长左金德,手把手教会我们这些应征青年如何打背包。待背包打好后,左副连长逐一点名,被点过名的新兵按序列队,从左至右,每10名为一列,每列为一班,共计9个班,每班第一名为班长,最后一名为副班长。我被编入二班最后一名,担任副班长。尔后,老家在商丘的张连长用浓重的豫东乡音讲了话,他说道:今天是农历大年初六,初七可在家一天走亲串门,初八上午8点准时背起背包到公社集合。

2月6日早上(大年初八)公社大院人头攒动,新兵全部准时到达公社集合。随着一声响亮的哨音响起,新兵列成方队位于公社大院中,随后举行欢送新兵入伍仪式。公社革委会主任首先致欢送词,接着接兵干部张连长讲话,新兵代表武兴新也随后发言。欢送新兵的亲属和人群站满了公社大院,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不绝于耳。简短的欢送仪式结束后,89名新兵带着全公社人民的嘱托踏上了新的征途。

在从公社徒步到县招待所集结的路途中,当新兵队伍步行约1.5公里,途经我家所在的化塔村旁时,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热情洋溢地站立在道路旁,有的还喊着我的名字,眼神中露出羡慕的目光。我强压着澎湃激烈的心情,向父老乡亲们招手致意,在心底充满激动和喜悦之余又有些茫然。马上就要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乡恋油然而生,随着队伍前行,不时回头遥望熟悉的故乡,好难舍难忘的故乡呀,真想“走一步退两步”!随着故乡渐渐地淡出我的视野,激烈跳动的心脏才慢慢恢复了平静。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徒步,新兵队伍到达了县招待所集结驻地。在稍作休整时,从人群中显露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定神一看,是我旁院年过近六十的孙效孟大伯。大伯叫着我的名字,来到我的身边,从兜里掏出仅有的两块四毛钱送给我,当我接过这沉甸甸的钱时,心情无比感动,泪花湿润了我的眼睛,这沉甸甸的两块四毛钱,是对我多么的厚望和寄托,使我终生难忘。同时我大哥也送我一本红色塑料封皮上印有凹形的“工作手册”字样的笔记本,里边写着“你己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祝你在新的岗位上作出新贡献。”

当天我们被安排在县招待所一个较宽敞的大房内,晚饭后,昏暗的房屋内两端悬挂着油气灯,新兵席地而睡,部分新兵的亲朋好友也在房间另一端席地而坐。

2月7号早餐后,集合哨声响起,鹿邑县1968年入伍的各新兵连的新兵背着背包列队从县招待所徒步向汽车站挺进,在那里乘坐己准备好的车辆。比较幸运的是,我所在的新兵连乘坐的是我们县仅有的两辆客车,其他新兵连则依序坐上敞篷卡车,随后由多台汽车组成的绿色长龙直奔距鹿邑县70公里的商丘火车站。

商丘火车站当时是陇海线的关键站点之一,是鲁、豫、皖三省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淮海战役中的军事要地。中午13时许,各新兵连在商丘火车站按序迅速登上绿皮火车,将背包整齐放在行李架上。当时大部分新兵均是首次乘坐火车,而且又是乘坐绿皮客车,心中无比的兴奋,有的四处张望,有的低声细语,有的谈笑风生。

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了。坐火车跨越7个省,终于来到驻地…

(当年乘坐的绿皮火车)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北去的列车徐徐开动,从商丘经徐州过济南,跨天津,穿越山海关,最终在运行36小时并跨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7省市后,沿沈丹线到达辽宁省本溪市桥头镇火车站。我们新兵连随即下火车换乘汽车,15分钟后来到陆军第64军190师后勤部二道河子新兵训练驻地。短暂休息后,河南省项城县、吉林省长春市等地的新兵也陆续达到,随后来自两省市的新兵们被混编成两个新兵连,我被编入新兵1连2班。

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了。坐火车跨越7个省,终于来到驻地…

(本文作者1968年刚到部队时于 辽宁省本溪市桥头镇留影)

1964年入伍的林德全,是我戎马生涯的首任班长,他看似很严肃,有着中等个头的魁梧身材,浓眉大眼,高鼻梁,满口沈阳口音。新兵在班务会上一一自我介绍了一番之后,便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在系统学习了条例规定,以及完成队列、战术、体能、军事科目等训练之后,初步具备了军人的风范。虽说八亿人民八亿兵,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但普通老百姓与一个合格的军人(士兵)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入伍训练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968年五一前夕,新兵集训结束,当年入伍的新兵分别被分配到190师后勤部营房科、军需科、卫生队(医院)汽车营、坦克修理营、黑龙江嫩江农场、辽宁省苏家屯农场和师后勤部直属分队等单位。

作为新兵的我被分配到190师后勤部汽车运输营1连。两个多月后,连队组织安排4台教练车对下到连队的新战士进行汽车驾驶专业培训,每台车4人。记得刚学开车时,教练车辆是嘎斯五一型,驾驶室顶端是木质制作,车厢前挡板两侧竖立着印有“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字样的木牌,学员轮换学开车时均向主教班长行军礼,然后左手扶着汽车保险杠,右手紧握摇手柄将车发动,(学员不充许用脚采起动机发动车辆),再按动作要领上、下汽车驾驶室,尔后,按主教班长的口令谨慎规范地操作每个驾驶动作。

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了。坐火车跨越7个省,终于来到驻地…

(嘎斯五一型汽车)

经过三个多月的专业驾驶培训和理论学习,新战士对汽车的基本构造、技术性能、维修保养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为成为合格的军人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孙云彩:河南省鹿邑县人,1968年2月入伍,在原沈阳军区陆军某部后勤汽车连服役,1971年5月调入成都军区后勤部汽车27团,历任班长、排长,干事、指导员、协理员,1985年末,转业到地方工作直至退休。

1968年春,我应征入伍了。坐火车跨越7个省,终于来到驻地…

作者:孙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