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作者:说三道四讲古论今

#以书之名#

老头子潘苔莱正在给小儿子葛利高里说一门亲事。

女方是隔壁村子里科尔舒诺夫家的女儿娜塔莉娅。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科尔舒诺夫家是这个村里的首富,也是地主,占着房躺着地,比潘苔莱家有钱。

相亲结束后,娜塔莉娅的父母没看上葛利高里,他们不愿意给女儿找个这样的女婿。

长得太黑啦,黑得像茨冈人一样。

难道我能给你招这样的女婿吗?我的宝贝儿!

可是,娜塔莉娅却一见钟情,爱上了葛利高里,还非他不嫁!

甚至还威胁她爹说,要是不同意,就去修道院当姑子。

又是一个被爱情蒙蔽了双眼的傻丫头。

感情可不是一时的冲动,不管选对还是选错,都需要用一辈子去偿还。

最后,父亲怒了,祭出了杀手锏:

他是个浪荡子,色鬼,专门勾搭外出服役的哥萨克的妻子,他的坏名声全村尽人皆知。

可是,幼稚的娜塔莉娅是如何回答的呢?

那我也不在乎!

还记得,《西厢记》里的崔小姐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穷书生?

而且,见面不过两次,就上了床?

原因之一,就是小姐们养在深闺之中,整天无所事事,太寂寞。

同时,崔小姐春心萌动,也没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从小到大,除了她爹,她见过几个男的?

莺莺小姐见识浅,还不如小红娘知道的多呢

娇生惯养的崔小姐从小到大,不是老头,就是女的,就没见过一根直溜的黄瓜。

冷不丁遇到一个年轻后生,也没有可参照的对比物,自然就觉得好了。

其实,她要是稍微往外走走,就立刻明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小伙多着呢!

可惜,莺莺小姐不知道啊!

小小年纪,不听老人言,私定终身,把自己一生毁了。

同样,小姑娘娜塔莉娅不过18岁,也没出过村子,她见过什么世面?

尤其脾气倔,还任性,遇到抉择不是冷静思考,权衡利弊,而是只知道赌气,和父母,和身边的所有人赌气。

这时候,事情一下子就变了味,似乎赌气成了第一要务,赌气反而上升成了目标。

与赌气相比,其余的似乎都不重要了。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以前,曾经认识过一对男女。

两人可说是郎才女貌,都很能干,挣钱都不少,看起来两个人应该很般配。

问题出在女孩是回族,男孩是汉族。

女孩家里的老人很顽固,无论怎么劝说,就是不同意回族女孩嫁给汉族男孩。

男孩的家里同样也不看好这段感情,不认同这个女孩。

于是,两个人的倔脾气都上来了,也不妥协,也不结婚,也不分手,就这么拖着。

一来二去,这一拖就是十年。

终于,女孩家的老人先熬不住了,因为这个女孩已经30多岁,快成老姑娘了。

于是,不得已松了口,同意两个人结婚。

就在女孩家里人吐口的第二天,两个人分手了。

分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两人性格上都很强势,生活中互不相让,不能和平相处,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儿。

实际上,两个人心里都已经明白,他俩不合适。

但是,两个人好像都憋着一口气,谁也不愿意在家人的胁迫下,做出让步。

其实再说得直白些,两人的感情一般,没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深。

但是因为性格原因,两个人都在赌气,和家里人赌气,和对方赌气,同时,也和自己赌气。

当外界压力突然撤掉时,两个人都没有了继续耗下去的动力,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放弃。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成熟,就可以看他处理事情时,是不是总是把情感放在理智的前面。

你要是不在乎,那我就更不在乎了!

既然这样,那不过像是从我手里拿走一袋面粉一样呗。

娜塔莉娅的父亲根本就不称职,他没有替女儿把关,心平气和地帮她分析一下情况,详细说明利害关系,特别要指明害处,供她参考。

可惜,他不仅没这么做,反而火上浇油,不负责任地也选择了赌气,还放狠话。

我的话都说了,你自己的路自己走,好坏你都自己担着,我不管了。

此时,他所谓的宝贝女儿立时变成了一袋微不足道的面粉,拿走就拿走呗!

好像他家里有三袋这样的面粉,娜塔莉娅是老大。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有些人身体上成熟了,但是心智上并没有真正长大。

处理起事情,有时仍然像儿童一样任性和随意。尤其是很多女孩,事业上非常优秀,品格长相性格方方面面都很好,但是在处理感情问题上,脑子却显得很不够用,或者说很幼稚。

许多所谓的大龄剩女就是这个原因。

尤其奇怪的是,有些人小事儿上总是斤斤计较,小心谨慎,买个菜也讨价还价,货比三家,半天下不了决心。

可是,一旦遇到了大事,反而出奇的洒脱,根本不去细细考虑一下,或者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就立刻作出决定,似乎很随意,很唐突,很冲动。

娜塔莉娅的一家人,从老到小,都是这样。

该怎么评价呢?

说白了,就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凡事都不过脑子,一切决定都是跟着感觉走。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娜塔莉娅的一家人是怎么想的呢?

  • 父亲看中是:

葛利高里是一名英勇的哥萨克;

从心眼里喜欢他那种热爱家务和劳动的劲头儿;

葛利高里获得马术比赛头奖的时候,就认定他是全镇青年中的佼佼者。

  • 忧虑的是:

葛利高里是一个名声很坏的穷小子;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土耳其人,脸上可是有点儿不光彩,总要门当户对嘛。

  • 母亲看中的是:

长得也还漂亮;

是一个勤俭的人家,家境也还富裕。

  • 忧虑的是:

娜塔莉娅可已经为他得了相思病了,看那憔悴消瘦的样子……真是动了心了;

应该爱惜自己的孩子嘛。

  • 女儿看中的是:

应该是一见钟情,葛利高里长得还挺漂亮。

(读到后面,我才知道,葛利高里原来是她哥哥的好友,娜塔莉娅以前应该见过他吧?

但是,两个人相亲的时候,又感觉好像是第一次见面一样,这一点我很疑惑。)

  • 忧虑的是:

应该是被爱情遮蔽了双眼,没忧虑。

一家人谁都没有去考虑一下葛利高里的人品,谁都没把他勾搭有夫之妇的行为拿出来讨论讨论。

或许,这种行为在当时挺常见,谁都不当回事儿?

在麦烈霍夫家,除了老头子潘苔莱在乎,葛利高里和他母亲、哥哥、嫂子,还有妹妹都没有特别在意这件事情。

哥哥还拿这事调侃他,逗恼了两个人还打了一架。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其实,换一个角度说,也许娜塔莉娅考虑过这些,毕竟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别人不说,自己不可能不考虑周详,18岁也不小了。

但是,看起来她真的不在乎,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孩。

另外,她应该也是一个为爱情不顾一切的人。

在这一点上,和葛利高里,阿克西妮娅都是一样的,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娜塔莉娅家里挺富裕,并不乏追求者,但是她却选择了葛利高里。

爱都是自私的,也许她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葛利高里。

显然,她高估了自己能力,高估了婚姻的力量。

婚姻能改变一个男人,让浪荡子安静下来吗?

父母最后也屈服于她。

那么,葛利高里为什么要娶娜塔莉娅?

从书里看,是迫于父亲的压力,他父亲坚持要给儿子娶个媳妇,他希望将儿子从耻辱中拯救出来。

或许,哥萨克男人活得很潇洒,根本不在乎女人的感受?

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目前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需要继续读书寻找答案。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葛利高里的父母来科尔舒诺夫家打听亲事。

当听到亲事能成时,母亲从后背摸出一个大白面包,放在了桌子上,而父亲从怀里掏出一瓶红盖子的伏特加。

按照传统,媒人来女方家说亲,都要带面包和盐。

葛利高里的母亲也应该带了盐,这里没提。

但是,在上文中说到有很多追求者到娜塔莉娅家提亲,可惜娜塔莉娅看不上他们,白白浪费了他们带来的面包和盐。

至于葛利高里父亲的红盖子伏特加只是为了庆祝一下,没别的意思。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在俄罗斯,面包和盐的意义非同寻常。

按照古代俄罗斯传统,向客人提供这样的款待被认为是一种邀请的姿态,表明了主人的善意。

因为在古代俄罗斯,面包更像是一种象征,而不是一种普通食物。

在东正教信仰中,面包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必须应该受到尊敬。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扔掉面包和面包屑,浪费在哪里都是可耻的。收集起来喂给鸟不算浪费。

每个俄罗斯的家庭主妇都必须要知道如何烤面包,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会的,大家都去商店买。

就像我们国家一样,现在有几个年轻人会蒸馒头?

而盐最初是从国外带进来的,很贵,但是每个人还都离不开它。

每个家庭的桌子上都有盐,说它像一个家庭护身符并不为过。

于是,“面包和盐”成了俄罗斯的传统,象征着主人的热情好客,因为客人得到了主人家里最重要的食物。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面包和盐也可以被用来祝福。

例如,为出远门的人送行时,总是会有面包,希望远行的人在路途中获得力量。

签订合同后,双方吃了一小块加盐的面包来确认。

这是一个象征仪式。如果食言毁约,会被认为是一种侮辱,同时,也是为不守信用的人带来厄运的征兆。

在俄罗斯婚礼上,面包和盐也是必备品。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一个钟头以后,两位亲家公已经紧靠着坐在一块儿了,潘苔莱的大黑胡子的鬈毛已经碰着科尔舒诺夫的笔直的枣红色胡子了。

潘苔莱甜滋滋地喷着酸黄瓜的气味,在喋喋不休地开导亲家。

“我的亲爱的亲家公,”他压低嗓门儿,嗡嗡地开口说道,“我的好亲家公呀!”立刻又把声调提高到像喊叫一样,“亲家公!”他吼了一声,露出那一嘴又黑又钝的牙齿。

“你们要的这份定礼,就是宰了我,我也拿不出来!你想想,我的好亲家,你好好想想,你真叫我为难啊:第一,一双带套鞋的长筒靴子;第二,一件顿河羊羔皮袄;第三,要两件毛料衣服;第四,要一条丝绸头巾。要知道这等于叫我倾——家——荡——产——呀!……”

两位亲家公都借着酒意开始讨价还价了。

“聘礼是一定要的!……她当然有自己的嫁妆,好几箱子,可是如果她真正合了你们心意的话,那就请你尊重我的意见!……这是咱们哥萨克的风俗。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咱们要遵守古礼……”

“我尊重你的意见!……”

“那就好啦。”

此时,酒成了媒人,将两位亲家的胡子交织在了一起。

潘苔莱吃了一条干瘪的酸黄瓜,解了解亲嘴的气味,他百感交织,不禁泪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俄罗斯男人们之间是可以互相亲嘴的。

在俄罗斯,男人之间的亲吻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这和他们的性取向没有关系。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在战斗前,战士们举起武器,同时拥抱和亲吻。

拥抱和亲吻都象征着兄弟之爱,代表着希望战后能活着再次见面。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尤其是在婚礼或者葬礼期间,俄罗斯人都是亲个不停。

一般来说,都是接吻三次。

在古代俄罗斯,数字三具有神奇的力量。

“三重之吻”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护身符,可以抵御邪恶势力的影响。

苏维埃国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就特别好这个,是他恢复了这个古老的传统。

见面先拥抱,然后亲吻了三次:首先是左脸颊,然后是右脸颊,最后是嘴唇。

这个仪式甚至有自己的名字,叫做“勃列日涅夫的三重吻”。

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害怕他的多情,拒绝与苏联领导人会面。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勃列日涅夫的初吻献给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

他于1968年访问苏联时,勃列日涅夫无法克制自己,向他表达了爱意。

阿拉法特本人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对阿拉伯人来说,亲吻嘴唇意味着信任达到了一定高度。

勃列日涅夫的第二次是在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会晤中,他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吮吸嘴唇时太用劲了,把铁托的嘴唇都吸破,流血了。

哈哈!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古巴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挺聪明。

每次下飞机时,卡斯特罗都会点燃一支雪茄,含在嘴里,这样就避开了苏联的热嘴唇。

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

正式向苏联发了一封信函,谈到了齐奥塞斯库同志患有一种罕见疾病,就是细菌恐惧症,并希望苏联同志给予谅解。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读苏联名著《静静的顿河》(12):固执的娜塔莉娅

关注我,一起读名著,一起给生活找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