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作者:說三道四講古論今

#以書之名#

老頭子潘苔萊正在給小兒子葛利高裡說一門親事。

女方是隔壁村子裡科爾舒諾夫家的女兒娜塔莉娅。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科爾舒諾夫家是這個村裡的首富,也是地主,占着房躺着地,比潘苔萊家有錢。

相親結束後,娜塔莉娅的父母沒看上葛利高裡,他們不願意給女兒找個這樣的女婿。

長得太黑啦,黑得像茨岡人一樣。

難道我能給你招這樣的女婿嗎?我的寶貝兒!

可是,娜塔莉娅卻一見鐘情,愛上了葛利高裡,還非他不嫁!

甚至還威脅她爹說,要是不同意,就去修道院當姑子。

又是一個被愛情蒙蔽了雙眼的傻丫頭。

感情可不是一時的沖動,不管選對還是選錯,都需要用一輩子去償還。

最後,父親怒了,祭出了殺手锏:

他是個浪蕩子,色鬼,專門勾搭外出服役的哥薩克的妻子,他的壞名聲全村盡人皆知。

可是,幼稚的娜塔莉娅是如何回答的呢?

那我也不在乎!

還記得,《西廂記》裡的崔小姐為什麼會喜歡上一個窮書生?

而且,見面不過兩次,就上了床?

原因之一,就是小姐們養在深閨之中,整天無所事事,太寂寞。

同時,崔小姐春心萌動,也沒接觸過外面的世界,從小到大,除了她爹,她見過幾個男的?

莺莺小姐見識淺,還不如小紅娘知道的多呢

嬌生慣養的崔小姐從小到大,不是老頭,就是女的,就沒見過一根直溜的黃瓜。

冷不丁遇到一個年輕後生,也沒有可參照的對比物,自然就覺得好了。

其實,她要是稍微往外走走,就立刻明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小夥多着呢!

可惜,莺莺小姐不知道啊!

小小年紀,不聽老人言,私定終身,把自己一生毀了。

同樣,小姑娘娜塔莉娅不過18歲,也沒出過村子,她見過什麼世面?

尤其脾氣倔,還任性,遇到抉擇不是冷靜思考,權衡利弊,而是隻知道賭氣,和父母,和身邊的所有人賭氣。

這時候,事情一下子就變了味,似乎賭氣成了第一要務,賭氣反而上升成了目标。

與賭氣相比,其餘的似乎都不重要了。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以前,曾經認識過一對男女。

兩人可說是郎才女貌,都很能幹,掙錢都不少,看起來兩個人應該很般配。

問題出在女孩是回族,男孩是漢族。

女孩家裡的老人很頑固,無論怎麼勸說,就是不同意回族女孩嫁給漢族男孩。

男孩的家裡同樣也不看好這段感情,不認同這個女孩。

于是,兩個人的倔脾氣都上來了,也不妥協,也不結婚,也不分手,就這麼拖着。

一來二去,這一拖就是十年。

終于,女孩家的老人先熬不住了,因為這個女孩已經30多歲,快成老姑娘了。

于是,不得已松了口,同意兩個人結婚。

就在女孩家裡人吐口的第二天,兩個人分手了。

分手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兩人性格上都很強勢,生活中互不相讓,不能和平相處,吵架拌嘴是常有的事兒。

實際上,兩個人心裡都已經明白,他倆不合适。

但是,兩個人好像都憋着一口氣,誰也不願意在家人的脅迫下,做出讓步。

其實再說得直白些,兩人的感情一般,沒他們自己想象的那麼深。

但是因為性格原因,兩個人都在賭氣,和家裡人賭氣,和對方賭氣,同時,也和自己賭氣。

當外界壓力突然撤掉時,兩個人都沒有了繼續耗下去的動力,不約而同都選擇了放棄。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成熟,就可以看他處理事情時,是不是總是把情感放在理智的前面。

你要是不在乎,那我就更不在乎了!

既然這樣,那不過像是從我手裡拿走一袋面粉一樣呗。

娜塔莉娅的父親根本就不稱職,他沒有替女兒把關,心平氣和地幫她分析一下情況,詳細說明利害關系,特别要指明害處,供她參考。

可惜,他不僅沒這麼做,反而火上澆油,不負責任地也選擇了賭氣,還放狠話。

我的話都說了,你自己的路自己走,好壞你都自己擔着,我不管了。

此時,他所謂的寶貝女兒立時變成了一袋微不足道的面粉,拿走就拿走呗!

好像他家裡有三袋這樣的面粉,娜塔莉娅是老大。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有些人身體上成熟了,但是心智上并沒有真正長大。

處理起事情,有時仍然像兒童一樣任性和随意。尤其是很多女孩,事業上非常優秀,品格長相性格方方面面都很好,但是在處理感情問題上,腦子卻顯得很不夠用,或者說很幼稚。

許多所謂的大齡剩女就是這個原因。

尤其奇怪的是,有些人小事兒上總是斤斤計較,小心謹慎,買個菜也讨價還價,貨比三家,半天下不了決心。

可是,一旦遇到了大事,反而出奇的灑脫,根本不去細細考慮一下,或者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見,就立刻作出決定,似乎很随意,很唐突,很沖動。

娜塔莉娅的一家人,從老到小,都是這樣。

該怎麼評價呢?

說白了,就是小事精明,大事糊塗。凡事都不過腦子,一切決定都是跟着感覺走。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娜塔莉娅的一家人是怎麼想的呢?

  • 父親看中是:

葛利高裡是一名英勇的哥薩克;

從心眼裡喜歡他那種熱愛家務和勞動的勁頭兒;

葛利高裡獲得馬術比賽頭獎的時候,就認定他是全鎮青年中的佼佼者。

  • 憂慮的是:

葛利高裡是一個名聲很壞的窮小子;

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土耳其人,臉上可是有點兒不光彩,總要門當戶對嘛。

  • 母親看中的是:

長得也還漂亮;

是一個勤儉的人家,家境也還富裕。

  • 憂慮的是:

娜塔莉娅可已經為他得了相思病了,看那憔悴消瘦的樣子……真是動了心了;

應該愛惜自己的孩子嘛。

  • 女兒看中的是:

應該是一見鐘情,葛利高裡長得還挺漂亮。

(讀到後面,我才知道,葛利高裡原來是她哥哥的好友,娜塔莉娅以前應該見過他吧?

但是,兩個人相親的時候,又感覺好像是第一次見面一樣,這一點我很疑惑。)

  • 憂慮的是:

應該是被愛情遮蔽了雙眼,沒憂慮。

一家人誰都沒有去考慮一下葛利高裡的人品,誰都沒把他勾搭有夫之婦的行為拿出來讨論讨論。

或許,這種行為在當時挺常見,誰都不當回事兒?

在麥烈霍夫家,除了老頭子潘苔萊在乎,葛利高裡和他母親、哥哥、嫂子,還有妹妹都沒有特别在意這件事情。

哥哥還拿這事調侃他,逗惱了兩個人還打了一架。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其實,換一個角度說,也許娜塔莉娅考慮過這些,畢竟是自己的終身大事,别人不說,自己不可能不考慮周詳,18歲也不小了。

但是,看起來她真的不在乎,或者可以說,這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女孩。

另外,她應該也是一個為愛情不顧一切的人。

在這一點上,和葛利高裡,阿克西妮娅都是一樣的,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娜塔莉娅家裡挺富裕,并不乏追求者,但是她卻選擇了葛利高裡。

愛都是自私的,也許她覺得自己有能力改變葛利高裡。

顯然,她高估了自己能力,高估了婚姻的力量。

婚姻能改變一個男人,讓浪蕩子安靜下來嗎?

父母最後也屈服于她。

那麼,葛利高裡為什麼要娶娜塔莉娅?

從書裡看,是迫于父親的壓力,他父親堅持要給兒子娶個媳婦,他希望将兒子從恥辱中拯救出來。

或許,哥薩克男人活得很潇灑,根本不在乎女人的感受?

或者還有其他的原因,目前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需要繼續讀書尋找答案。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葛利高裡的父母來科爾舒諾夫家打聽親事。

當聽到親事能成時,母親從後背摸出一個大白面包,放在了桌子上,而父親從懷裡掏出一瓶紅蓋子的伏特加。

按照傳統,媒人來女方家說親,都要帶面包和鹽。

葛利高裡的母親也應該帶了鹽,這裡沒提。

但是,在上文中說到有很多追求者到娜塔莉娅家提親,可惜娜塔莉娅看不上他們,白白浪費了他們帶來的面包和鹽。

至于葛利高裡父親的紅蓋子伏特加隻是為了慶祝一下,沒别的意思。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在俄羅斯,面包和鹽的意義非同尋常。

按照古代俄羅斯傳統,向客人提供這樣的款待被認為是一種邀請的姿态,表明了主人的善意。

因為在古代俄羅斯,面包更像是一種象征,而不是一種普通食物。

在東正教信仰中,面包占有重要地位,是以它必須應該受到尊敬。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扔掉面包和面包屑,浪費在哪裡都是可恥的。收集起來喂給鳥不算浪費。

每個俄羅斯的家庭主婦都必須要知道如何烤面包,當然,現在的年輕人沒幾個會的,大家都去商店買。

就像我們國家一樣,現在有幾個年輕人會蒸饅頭?

而鹽最初是從國外帶進來的,很貴,但是每個人還都離不開它。

每個家庭的桌子上都有鹽,說它像一個家庭護身符并不為過。

于是,“面包和鹽”成了俄羅斯的傳統,象征着主人的熱情好客,因為客人得到了主人家裡最重要的食物。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面包和鹽也可以被用來祝福。

例如,為出遠門的人送行時,總是會有面包,希望遠行的人在路途中獲得力量。

簽訂合同後,雙方吃了一小塊加鹽的面包來确認。

這是一個象征儀式。如果食言毀約,會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同時,也是為不守信用的人帶來厄運的征兆。

在俄羅斯婚禮上,面包和鹽也是必備品。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一個鐘頭以後,兩位親家公已經緊靠着坐在一塊兒了,潘苔萊的大黑胡子的鬈毛已經碰着科爾舒諾夫的筆直的棗紅色胡子了。

潘苔萊甜滋滋地噴着酸黃瓜的氣味,在喋喋不休地開導親家。

“我的親愛的親家公,”他壓低嗓門兒,嗡嗡地開口說道,“我的好親家公呀!”立刻又把聲調提高到像喊叫一樣,“親家公!”他吼了一聲,露出那一嘴又黑又鈍的牙齒。

“你們要的這份定禮,就是宰了我,我也拿不出來!你想想,我的好親家,你好好想想,你真叫我為難啊:第一,一雙帶套鞋的長筒靴子;第二,一件頓河羊羔皮襖;第三,要兩件毛料衣服;第四,要一條絲綢頭巾。要知道這等于叫我傾——家——蕩——産——呀!……”

兩位親家公都借着酒意開始讨價還價了。

“聘禮是一定要的!……她當然有自己的嫁妝,好幾箱子,可是如果她真正合了你們心意的話,那就請你尊重我的意見!……這是咱們哥薩克的風俗。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咱們要遵守古禮……”

“我尊重你的意見!……”

“那就好啦。”

此時,酒成了媒人,将兩位親家的胡子交織在了一起。

潘苔萊吃了一條幹癟的酸黃瓜,解了解親嘴的氣味,他百感交織,不禁淚下。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俄羅斯男人們之間是可以互相親嘴的。

在俄羅斯,男人之間的親吻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這和他們的性取向沒有關系。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在戰鬥前,戰士們舉起武器,同時擁抱和親吻。

擁抱和親吻都象征着兄弟之愛,代表着希望戰後能活着再次見面。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尤其是在婚禮或者葬禮期間,俄羅斯人都是親個不停。

一般來說,都是接吻三次。

在古代俄羅斯,數字三具有神奇的力量。

“三重之吻”被認為是一種強大的護身符,可以抵禦邪惡勢力的影響。

蘇維埃國家上司人勃列日涅夫就特别好這個,是他恢複了這個古老的傳統。

見面先擁抱,然後親吻了三次:首先是左臉頰,然後是右臉頰,最後是嘴唇。

這個儀式甚至有自己的名字,叫做“勃列日涅夫的三重吻”。

很多國家的上司人害怕他的多情,拒絕與蘇聯上司人會面。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勃列日涅夫的初吻獻給了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上司人亞西爾·阿拉法特。

他于1968年通路蘇聯時,勃列日涅夫無法克制自己,向他表達了愛意。

阿拉法特本人倒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為對阿拉伯人來說,親吻嘴唇意味着信任達到了一定高度。

勃列日涅夫的第二次是在與南斯拉夫上司人鐵托的會晤中,他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吮吸嘴唇時太用勁了,把鐵托的嘴唇都吸破,流血了。

哈哈!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古巴的上司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挺聰明。

每次下飛機時,卡斯特羅都會點燃一支雪茄,含在嘴裡,這樣就避開了蘇聯的熱嘴唇。

羅馬尼亞上司人齊奧塞斯庫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

正式向蘇聯發了一封信函,談到了齊奧塞斯庫同志患有一種罕見疾病,就是細菌恐懼症,并希望蘇聯同志給予諒解。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讀蘇聯名著《靜靜的頓河》(12):固執的娜塔莉娅

關注我,一起讀名著,一起給生活找點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