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作者:东京老萧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

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

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

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看风云千樯,

你作出选择的那一天,在日记上,

相当的沉闷和平凡,

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陶杰 《杀鹌鹑的少女》

24年开篇,频道曾经做过一期内容《移民日本十年的中产,都过了怎样了》,如今时间过去三个月有余,中间收到各类私信询问,比如:

老萧,我现在已经三十好几了,现在出国来得及吗?

老萧,我目前拖家带口的,东京消费如何,我能负担的了吗?

老萧,我和你列举的朋友年龄相仿,都过了十来年了,现在过来,我能适应吗?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林林种种,比比皆是。问的多了,我既不搞什么收费咨询,又实在无法一一对应回复,便想着,干脆出一期人到中年,移居到日本的故事,这里面有对陌生国度的迷茫,有对生活日常的适应,有对消费习惯的改变。我始终相信,普通人的内心点滴,即便在外人眼里平平无奇,但在其生命中,亦是自己的惊涛骇浪~

重来的勇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年危机这个词越来越提前。按照固有思维,中年危机应该发生在不惑之后,至少也得是版本惯例的35岁吧。但是对于张先生来说。他的版本更新似乎比别人更快一些。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2017年,中国互联网一片热烈。张一鸣先生那句新时代slogen:你想看的,才是头条。揭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唯一铁律:大数据。信息茧房这一古老词汇,重登时代C位。那一年共享单车还不担心退款,那一年微信主理人张小龙先生还可以情怀拉满喊出那句:

让大家用完即走,丝毫没有如今恨不得打包用户全部时间的野望。

也正是在那一年的热烈中,时年34岁的老张突然收到了上层的寒气,以优秀人才的身份被输送到社会上。

至于环境如此火热,老张怎么就突然被裁了,老张喝口酒满是回忆的望向北方说道:君向潇湘我向秦,老板说去北美出差了,下周就回来。老杨拍了拍老张肩膀,说道:哥们,故人风雨散,啥都别说,都在酒里了。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失了业的老张投了半年简历,能力没问题,技术没问题,心态也没问题,但这个34岁的年龄似乎有点问题。大抵是:

平替岗位没位置,自降身份不甘心。

就这么蹉跎了半年后,35岁来了,这不和版本呼应上了吗。三个月两场的面试强度,属实让老张有点破防了。这不,岁月不曾绕过我,吾亦未绕过岁月。

就这么的,老张这一年,讲过网课,拍了视频,接过代写代码,生活痛吻我,我报以灵活就业。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其实总体来看,虽然灵活就业,但收入也还凑合,日子也能过下去。但那两年社会对中年男人的恶意似乎格外刺耳,收入可以就说你身材发福,身材不错就说你讲话油腻,好不容易居家办公话说少了,又说你和社会脱节。

一边喊着叔圈天菜,一边喊着中年男滚出。让一众普通男性,似乎都被开除人籍了。

在这么个氛围下,曾经高材生的老张开始琢磨着出海再就业,环顾亚洲叠加关键词互联网,版本答案不言自明。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于是老张开始联系日本的IT外包公司,这里稍微解释一句,所谓的日本IT外包公司,基本是因为10年前后,彼时中日互联网有着巨大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差距,有些实在享受不了996福报的哥们,干脆出海。几个人合伙弄个软件外包公司,承接日本的IT公司的外包业务,这批人就像是初登英格兰的维京老哥,结结实实的给日本的程序员们开了个大眼。有个哥们曾我说:他们公司给自己定下的dead line一度让甲方接受不了,原因对方公司沟通的进度,赶不上他们项目推进的速度。就在这么个环境下,这种对日本职场稀缺又降维打击的公司开始批量涌现。

最终,在和爱人商量许久后,张先生下定决心,赴日工作。日本那边的offer来的也很快。给出的待遇相较前东家,除了项目提成少一点,但算上年终奖和彼时日本对人才的渴求,收入差不多。新东家表示:毕竟都是被寒气冻到过的,咱都懂。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于是,在2019春节过后,在爱人的支持下,张先生一人一背包,踏上了飞往东京的单程航班。

陌生的局促

在经历了长达2个半小时的飞行后。下机,入境,填单子,出关,按照网上查的攻略配合手机的翻译,一个小时搞定。

完全所有手续后,走出机场大厅的一瞬间,老张说:巨大的异国感扑面而来,我在飞机落地看到标语时不落寞,在用蹩脚英语配合机场小姐姐填写资料不落寞,我在机场听着此起彼伏的日语时不落寞。但到了大厅,有爱人深情相拥,有人亲友举牌等待,而我,孤身一人,一包。这种异国的孤独感几欲让人窒息。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但这种不适感也就停留了几分钟,这是机场,35岁了,没有资格为赋新词强说愁,只能天凉好个秋。整理心情,按照老板给的位置,对比谷歌地图,一路摸索来公司。

见了面,老板倒了杯水,冰的。老张的心顿时就凉了,老话说热茶迎客,冷茶送人,这倒杯冰水,怕不是没看上我吧。但聊了没两句,发现老板其实挺热络实在一人,大自己三岁,同是当年被大厂向社会输送的优秀人才,有着差不多的履历和成长经历,如今算上老张公司一共12个人,其中8个中国程序员,一个BD,一个实习留学生,一个本地的华裔。人不多,但都是多面手,岗位也算全,从架构到测试维护都有。老板更是六边形战士,项目忙的时候可以一起敲代码,没项目的时候,带着BD跑客户。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目前公司有两单长期维护的项目做为现金流保证基本工资,但大头收入还是在那些短期开发项目。

聊完后简单的介绍了同事们,老板带着张先生上下转了转,公司是一栋二层小楼,面积加起来差不多一百多平。一楼办公,二楼是有三个房间算是生活区。偶尔项目急,老板会在这里休息。考虑到老张刚来东京,加上东京的房租喜人,表示如果不嫌弃,可以腾出一间给老张暂时落脚。不收房租,平时搞好卫生就成,说到这里,老张喝完杯中威士忌,又嘬了口冰水。老杨调笑道:老张啊,这会儿适应冰水了吗。老张大笑说:嗨,我哪知道,东京这地方大家一年四季都喝冰的啊。得亏我媳妇没和我一起来,要是媳妇来,上来就喝冰的,指不定会想着这上司怕不是搞什么颜色暗示吧。

衣食住行

老张安顿好差不多两个月后,就把媳妇接来了。顺带说一句,诸位别老看什么男女对立,什么中年夫妻亲一口,噩梦能做好几宿。这世上有遍地好妹妹的老杨,也有结婚七年,聊着聊着就啵一口的老张,还有在旁边受到暴击的我。媳妇来了后,老张开始租房,什么押金,礼金,头金都说过很多次了,就不说了,反正日本租房,开始差不多是准备半年房租。

接下来就是日常的衣食住行,咱们一个个来聊。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先说衣,老张没啥可说,程序员BUFF在那儿摆着,公司连带老板,衣服9成来自优衣库。这牌子,全球价格都差不多。至于媳妇,按照说法是,东京的衣服价格属于便宜衣服贵,贵的衣服便宜。这话我都听愣了,而一旁的妇女之友老杨解释道:嫂子的意思大概是,这里的普通衣服基本起步就要几千日元,大概两三百人民币,想像中国淘宝那样几十块弄条小裙子的估计是难找了。而真正品牌的衣服,咱不说去逛新宿伊势丹,就说奥莱,因为关税的原因,那地方的衣服其实也就一两万日元,大概千八百人民币的,这个价格对比中国大概率还便宜些

老张在一旁猛猛点头,我TM就好奇了,老杨的技能点还真是杂乱且有序啊。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至于食,这个大概是老张吐槽最多,也是第一次异国生活最不适应的地方。毕竟衣服你可以从晚一些买,但饭你得天天吃吧。这里面的吐槽集中在两处: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比如刚逛超市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把日元换成人民币,于是就有了六块钱一根的萝卜,八块钱一个的苹果以及十二一把的蔬菜。行么,夫妻俩第一趟超市逛下来,尽买肉蛋奶了。没办法,那十二块一把的青菜,对于第一次在异国的人来说,确实让人有压力。然后等安定了一两个月,松屋吉野家都吃遍,开始怀念中餐后,15元两根的油条差点又让张哥破防了。

而张哥觉得更奇葩的是,由于刚来,对一切都有极大的好奇感。他说过一则趣事,同样是一瓶可乐。街上的贩卖机有卖120日元,有卖140日元,有卖160日元。而且这三个机器有可能前后距离不到100米。这事儿上哪说理去?

再比如,同样一瓶矿泉水。2L装的便利店卖120日元,而500ML的可能也卖120日元,这事儿上哪说理去?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但待了两三个月后,会发现早餐便利店里有100日的包子,150日元的饭团,,午餐有松屋600日元的牛肉饭,有800日元的便当,有1000的拉面。这些对比在上海吃一餐的成本,似乎也差不多。而如果是去当年觉得逼格拉满的几十个碗碟的怀石料理,反而人均1万日元就能拉下。两天工资罢了。对,这价格折合人民币500,也不便宜。但同样的东西,在上海,人均5000别嫌贵,人均2000那都得属于良心店。反正对于以前的老张来说,这种餐厅,属于看一眼都觉得犯罪的地方。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至于行,这其实对于上班族来说是最快适应的东西,毕竟东京有着全球最贵的出租车费用,动则几千上万日元的费用,工薪阶层基本就告别这种出行方式了,但好在东京有着全球最健全也最复杂的电车系统。都内有着几十条各种电车路线,叠加个停,准急,急性各种方式,除了费用比中国稍贵,其他没什么不适应的,说到这里老张轻笑:我刚来第一个月,光是坐地铁电车就用了将近小两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快1000了。心里贼肉疼,想着,这钱我在中国恐怕每天打车上下班也够了吧。但肉疼还没发作呢,月底结工资的时候老板说记得把这个月的交通费提交一下,这才知道。原来日本公司基本都是默认报销交通费的。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这些林林总总,事情很小,金额不大。但对于初到异国的中年人来说,没有人,言必称历史,动则是家国。这些小事儿才是息息相关的东西。

甚至还有被人互联网吐槽骂的最多的有小礼而无大义,各种日式鞠躬。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老张笑谈:我就一日子人,我希望在外面别人服务我的时候客客气气的,我也对别人客客气气的,这有啥不好的呢。至于鞠躬,在人家看来就和握手寒暄一样,基本礼仪罢了。人家笑着脸和你鞠躬,你能弯腰就弯,不能弯,就笑着点个头,人家知道你是外国人,也不挑理。过日子里咱们日常碰到的99%的情况都只需要小礼,至于大义,我什么人物啊,千秋历史上的大义是我这种人能左右的?19年日本寄口罩的时候,咱不还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吗。我们呐,充其量就是古诗里那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万亿生民,史书上无非两字罢了。

工作与习惯

在日本工作定居,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该不该,只有合不合适。这话出自老张来了一年后的朋友圈。

在经过一年的磨合,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如果还是决定在异国长居,那么下一步则是要开始习惯异国各种潜移默化的潜规则,以及那些点滴小事的生活习惯。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比如日本生活上的一些最常见的区别。走路靠左走,开车靠左开,上自动扶梯一律靠左站,这种其实很快就能适应,比如你上自动扶梯,所有人都站在左边,你一定也会不由自主的靠左站,时间长以后,如果你看到有一个人站在右边一动不动,这人百分之百是个游客。

比如东京电车上普遍不怎么说话,任何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那么在一个安静的电梯里,你自然也会安静。这和什么互联网上大家喜欢上升到的素质层面无关,就是单纯的习惯。

至于垃圾分类,一个袋子全部都是瓶子,你丢在纸巾进去,自己也会觉得奇怪吧。比如街上没有人抽烟,你突然点一根,路人全部侧目,你还能泰然自若的吞云吐雾吗。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而工作方面,张先生则表示,这个不用适应。在中国卷久了来日本得算是向下兼容了。

因为这里的版本似乎没还进化“中年危机”。35岁跳槽、转行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打零工度日的人都不少。毕竟这里便利店,居酒屋零工的话,一个月勤快点也能有20万日元左右,不说很滋润,但单身活着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正经社员,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大错,在日本辞退一个人是很高成本的事儿,公司轻易不会开口,而只要工作不丢,收入稳定,所谓的中年危机也就平复了大半了。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如果你还能再这个基础上,保留当年的卷王精神,在互联网行业,怕的不是被公司优化,而是公司劝你赶紧休假。原因其实也好理解,目前日本的IT行业大多都在服务金融和制造业,因此更注重稳定可靠。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甲方会给你一个很明确的技术要求,不用去考虑琢磨五彩斑斓的黑,和凌晨三点最活跃的用户画像。标准就在那里,按时按点交付就完了。

说道这,老张开玩笑问我:你知道为啥程序员一遇困难就想回家种地么。我说:

海看多想见人,人看多了想看海,毕竟天天在工位待着,偶尔会想起田园牧歌嘛。

老张轻笑:因为地里的玉米不会半夜给我打电话说他今天想结个芒果试试。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就这样,老张在35岁做出了选择。他曾以为要用很久才能融入日本的生活。而结果是,从局促到融入,从求职不顺到异国就业赚钱,他只用了不到一年。按照老张当年的计划,自己IT派遣公司干个两三年就找机会跳槽到日本的本土公司。也许薪资会少一些,但胜在稳定长久,且上升通道可见。这也是当年赴日程序员的普遍计划。

设想的很好,但这是19年,世界即将停滞,而如今五年过去有余,老张前段时间找了聊买房子的事儿,预算4000万日元折合200万人民币,在离新宿半个小时电车的地方,买个90平左右的一户建。贷款7成,首付3成,35年还请,贷款利率2%左右,聊到这个老张猛吐槽,嗨,日本人都0首付,年息0.5%,到我这儿就三成首付+2%利息,但不买不行呐。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我问为啥,他说:媳妇二胎了。

我沉默半响,望向空旷的房间,一时间不知道是该祝福还是该报警。嗨,哪有什么中年危机,哪有什么七年之痒,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此刻我只想喝酒。

后记

中年移民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许它未必是最优解,却实实在在的可以为你的人生提供一个选项。

人到中年,移居日本适应吗?

但是,每个选项都意味着选择成本和适应过程。做出选择前你需要问自己有没有重来的勇气。因为这个选择很可能会促成你人生的转向。

如果你想不清楚,我们不放选择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抛硬币。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们可以把硬币的正反面设为是与否。只抛一次。如果你看到结果后想抛第二次的话,那你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我始终相信,

普通人的内心点滴,

即便在外人眼里平平无奇,

但在其生命中,

亦是自己的惊涛骇浪

......

咨询:masonjapan

-

END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