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要小心在“习以为常”中丧失自己 | 读《庄子百句》

作者:中华书局
要小心在“习以为常”中丧失自己 | 读《庄子百句》

庄子本可以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他拒绝了楚王的好意,终究做了一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一生受着寂寞沙洲冷。

《庄子》难读,和作者的性格一样高冷,充满了自创的寓言,上古的重言,漫无边际的卮言。因为复杂,我们称之为“哲学”。于是,从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等角度去解读《庄子》的著作汗牛充栋。可是,《庄子》学问的本质是人生哲学,程式化的解读终究是把《庄子》玄学化了。

那么《庄子》果真难读吗?近日,一位教“庄子导读”课的朋友发来一篇学生作业和我分享,我觉得,这位学生似乎感悟到了庄子的苦心。学生说,倏与忽对混沌的“雕琢”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说:“在我大学刚录取的时候,爸爸就为我做了规划:大一考四、六级,大二考普通话、计算机二级,大三考教师资格证,大四考研、考编两手抓。毕业后差不多二十五岁,是结婚生子最好的年纪,千万不能耽误。”面对“人生规划”,这位同学发出了质疑。他说:“我很奇怪,什么叫耽误?二十多岁干什么不是最好的年纪?我们究竟在着急什么?”这位同学发现,倏和忽就是瞬间的意思,正是匆匆忙忙地活着的典型,他们不正是今天焦虑的父母们的隐喻吗?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第七》)

那么他们匆匆忙忙地在干嘛呢?在忙着为混沌凿出七窍,让混沌看起来和所有人一样,成为“应该有的样子”。对照我们今天的生活,那位同学发现,今天的父母们着急干的,就是把子女们放到流水线上,塑造成标准化“产品”。混沌就是未被标准化的孩子。最终,孩子们在标准化的过程中泯然众人,已然“死了”。

学生可能并不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大道理,但学生贴近生活的理解,则是对《应帝王》最真切的解读。沿着父母们的焦虑,我们进而差不多又看清了,父母们要求孩子“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寓言》);孩子若是做一些特立独行的事,把青春用在钻研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上,就会被嘲笑是“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让王》);父母们全然不顾地“以人灭天”(《秋水》),会造成人生遗憾。由此看来,两千五百年前的社会心态,与今天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读《庄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密切联系生活。陈引驰教授所选《庄子百句》,避开了那些诘屈聱牙的词句,也不探讨什么本体、认识与知识,而只讲“人生”,这本书可爱、可亲的地方正在于此。

要小心在“习以为常”中丧失自己 | 读《庄子百句》

庄子有个朋友做了宰相,却仍旧特别焦虑,他就是惠施。他甚至担心曾拒绝过楚王邀请的庄子,会来取他而代之。庄子于是讽刺惠施,说他就是那个叼着腐鼠去驱赶鹓鶵(yuān chú)的猫头鹰。庄子讽刺得很辛辣,但生活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不是惠施呢?我们担心孩子不抓紧考证、不抓紧考研、不抓紧结婚生子就会错过人生,于是驱赶他们的梦想,让他们现实一点。其实,恰恰是这些看得见的、稳定的利益,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孩子错过人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第十七》)

对于失去了高飞远游之可能和乐趣的惠施,陈引驰教授评价说:“人的一生,有时候不能只是守着眼前的利益,要知道放弃,仰头看天上飞过的鹓鶵,目送归鸿,望着它消逝在远方的天际,想象那里有怎样的风景。”陈教授讲《庄子》就是如此,他不为你“解读”,而是试着勾连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思考的语境。

要小心在“习以为常”中丧失自己 | 读《庄子百句》

庄周梦蝶

其实庄子作《庄子》本来就是这样,他当然不是要让我们成为哲学家,更不打算让我们去过他那样的生活,而在于为我们解构“习以为常”的日子。什么叫“习以为常”?倏、忽为混沌凿七窍的行为就是“习以为常”,惠施焦虑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是“习以为常”。“习以为常”让我们只知道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都变得“一样”。认识这个道理很重要,因为当我们明白了这点后,即使无力改变既定的生活,我们也能提防自己在“习以为常”中丧失自己、泯然众人。所以,让我们尽量在思想上保持“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状态,像庄子一样保持个性的独立吧。

(本文原载《中华读书报》4月10日第16版,原题为《拣尽寒枝不肯栖——读陈引驰〈庄子百句〉》)

要小心在“习以为常”中丧失自己 | 读《庄子百句》
要小心在“习以为常”中丧失自己 | 读《庄子百句》

《庄子百句》陈引驰 著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点导入,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点,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