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大山:用新闻评论传播主流声音

作者:江苏商报

“评论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衡量一个媒体影响力、引导力的标尺。我会继续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花气力,用真知灼见激浊扬清,传播新时代主流媒体好声音。”

“坚持以产引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才能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智慧与才能,让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让城市与博士‘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城市更新从不是为新而新,必须与城市发展阶段匹配,融入城市功能演进,满足城市里人的需求。我们期待,‘加倍加量’的更新,会带来更精彩的空间场景、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会点燃更多的热爱与光彩。”

《南京日报》上的这些精彩评论,出自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中心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刘大山之手。

自从2014年担任党报评论员,他一直以高质量评论巩固党报主流舆论阵地,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下新闻评论的创作方式、表现形式,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为读者献上一道道“精神大餐”。

视频加载中...

做好精品评论这道“功夫菜”

常年从事新闻评论写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刘大山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有点像厨师做菜。

“厨师选什么食材作为主要原料,决定了端上桌是什么菜。新闻评论里的‘食材’即是选题。”刘大山解释,它们有的来自突发的新闻事件,有的来自评论员长期关注的某一领域,也有的来自媒体自身长周期的策划。

他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三等奖的作品《变“一刀切”为“一刀一刀切”》,选题正是来自自身对城市更新这一热点问题的长期关注。

刘大山:用新闻评论传播主流声音

自2018年起,刘大山先后撰写了十几篇以南京城市更新为主题的评论,多次走访南京已经或正在开展城市更新的社区街巷,与当地市民深入交流,同时大量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和资料文献,找到问题症结,总结好的经验做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刘大山发现,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存在一声令下、一刀切等现象,看似提高效率,实际并不科学、缺少温度。他有感而发,打算以“反思城市更新中一刀切现象”为切口,撰写评论。

刘大山的这一选题在2022年7月“立项”,成为南京报业集团年度精品新闻选题。他立即投身到紧张的创作工作中,查阅资料、收集素材、研究案例、寻找切口……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小西湖项目的采访。工作人员告诉刘大山,小西湖项目从调研、立项、实施到正式亮相,历时七年之久。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他们“迁”与“留”的自主选择;设计团队扎根街巷,反复推敲,坚持“一院一策”“一户一案”,有的甚至更新了20多版设计图纸。

“七年磨砺,‘每一刀’都是政府部门、设计团队、建设单位以及居民沟通协商、不断磨合的结果。”在刘大山看来,正是这种“慢”与“精”,让小西湖项目的更新改造充满情感与温度,实现了多方共赢,各得其所、美美与共。

他决定将小西湖项目的成功探索融入稿件中。“说来也巧,在文章即将成稿之时,2022年11月26日,小西湖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这是2000年该奖项设立以来江苏省首次获奖。这一奖项,为评论作品提供了最好的新闻由头,也为文章谋篇布局提供了‘最佳切口’。”

初稿完成后,刘大山一次又一次修改打磨,“近半年的时间里,从部门到报社,一次次集体讨论为作品赋能。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集团层面的作品研讨会。来自报业集团各部门、各兄弟单位的同事和前辈,面对大屏幕上的稿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每个段落、每个结构都仔细推敲,每个字句、标点符号都力求准确到位。”

在六易其稿、精益求精之后,《变“一刀切”为“一刀一刀切”》于2022年12月14日刊载见报。呈现在《南京日报》上的文章,立论鲜明、素材厚实、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整体饱满又有力度。

刘大山:用新闻评论传播主流声音
刘大山:用新闻评论传播主流声音

“把人民群众的宜居宜业放在首位,以‘一刀一刀切’式的匠心巧思,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将会更优雅地生长,人们也将更诗意地栖居。”

——刘大山

中国烹饪中有“功夫菜”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既考验厨师功力,又要花时间的菜肴。在刘大山看来,《变“一刀切”为“一刀一刀切”》正是一道“功夫菜”。“它是我职业生涯中花费最多时间、最多精力的稿子。其中有我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的智慧与合力。”

让立论成为评论的“利刀刃”

做菜大厨都会配备一把快刀,如果刀不快,刀功也不会好,就会影响美味佳肴的口感。在刘大山眼中,好的评论应该是一把锋利的刀,立论就是刀刃——观点明确、立场鲜明,评论这把刀才能锋利。

今年刘大山创作的不少新闻作品都从热点问题出发,在纷繁的信息中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考角度,为读者提供有附加值的判断。

在《“装好刹车再上路”是提醒也是警钟》中,他收集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风险防范。

在刘大山看来,“装好刹车再上路”在技术研发层面的体现在于,开发者和企业既要努力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可控,也要善于用技术制约技术。

“有公司建议给AI生成内容加上隐形水印或标记元数据,以帮助用户识别信息真伪,这就是一种为新技术安装‘刹车’的做法。在企业和行业自律的同时,政府和职能部门也要有所作为,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建立各种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在监管和治理层面及时‘装好刹车’。”他提议。

刘大山:用新闻评论传播主流声音

刘大山在作经验分享

今年全国两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焦点。在反复阅读相关论述后,刘大山撰写了评论《防止一哄而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文中,他提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需要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支撑。“如果不顾客观规律和自身条件一哄而上,不计代价、不讲成本,只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

“好的新闻评论不能光是观点的输出,更要用恰当的论据对观点进行支撑。”经过筛选,他选择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思考作为论据。“王传福喜的是市场空间还很大,忧的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他看来,如何加强产业协同、避免恶性竞争?既是摆在相关从业者面前的问题,也是对所有人的一次深刻警示。”

鲜明观点与鲜活论据的结合,让刘大山的评论愈发入木三分。

在《防止一哄而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最后,他这样写道:“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标志着大陆经济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看准了就抓紧干’;同时也要厘清‘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坚决防止一哄而上、把产业发展变成击鼓传花式的资本游戏。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才能真正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引发读者共鸣要靠“做增量”

同样的食材,相似的烹饪方法,厨师端上桌的菜肴呈现的色香味美有所不同,归根到底是多一两味调料的妙用和火候控制上的差异。在刘大山眼中,类比到新闻评论,就要能提供增量价值。

增量价值可以分为信息增量和情感增量。“曾有位知名评论员说过,遇到经济问题,要拿出市场理论,成本效率分析;讲到互联网问题,要有产品思维、用户思维;讲到党的政策,要对领导人的讲话全面了解。评论员把这些都展示出来,就要有比别人高出一筹的信息增量。”刘大山解释。

增量价值还有一种,就是情感增量。“好的评论,不仅要有理性的力度,也要有感情的温度。在我的评论作品中,体现在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上。”刘大山说。

今年清明假期,南京在“全国周边游目的地TOP10”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全国出行目的地TOP10”和“自驾游黑马目的地TOP10”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五。南京为何能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竞相奔赴、踏青赏花?为回答这一问题,刘大山创作了评论《看花不是花,赏花也赏城》。

“南京的花,开在景区古寺,开在湖畔江边,也开在寻常街巷。或许只有在南京,游人才会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山水城林融为一体,什么是历史文化融入生活。人们看的是一朵花,更是一座城;赏的是一座城的繁花美景,更是那些只可意会的调性与质感。”他用诗意化的语言进行阐述,游人们来南京看花,更是寻找六朝古都的气质风流、唐诗宋词的情感记忆、不期而遇的浪漫心动,以及“生活就在此处”的人生答案。

刘大山:用新闻评论传播主流声音
刘大山:用新闻评论传播主流声音

“遍布全域的多样化泛旅游空间,渗透进城市肌理的隽永文脉,让游客体验‘一路生花’,每走一步都是故事,每个转角都有宝藏。”

——刘大山

心怀对城市热爱,刘大山在文中为南京发展“赏花经济”支招——南京文旅行业可以因地制宜“花式整活”,将赏花与游园、演艺、露营、国风、非遗、美食、旅拍等活动充分融合,从“上春山,寻梅问雅”“海棠初绽,花下听昆曲”,到“古典园林,诗词中的春意”“田园诗画,寻一处慢生活”,讲好花的故事、城的故事。

近年来媒体融合大潮汹涌澎湃,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国内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革,也给了刘大山新闻评论工作新的启示。在他眼中,下一个增量价值,或许来自技术和呈现形式的创新。

“近几年,我和同事一道,围绕着新闻评论的融媒体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刘大山介绍,他们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App上分别开设了“微评天下”和“紫金评弹”栏目,针对当天国内新闻热点事件进行快评。与常见的“大块头”“长策划”评论文章不同,这些评论主打短小精悍、一语破的,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很有意思、很有嚼头。

“评论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衡量一个媒体影响力、引导力的标尺。” 刘大山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花气力,用真知灼见激浊扬清,传播新时代主流媒体好声音。

文|芮天舒 编辑|祁绩

排版|王婧 摄影剪辑|周韬

美编|鲜曼青 审核|顾军

校对|熊向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