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大山:用新聞評論傳播主流聲音

作者:江蘇商報

“評論是新聞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衡量一個媒體影響力、引導力的标尺。我會繼續在‘創’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花氣力,用真知灼見激濁揚清,傳播新時代主流媒體好聲音。”

“堅持以産引才、以才興産、産才融合,才能充分發揮高素質人才的智慧與才能,讓産業與人才‘同頻共振’,讓城市與博士‘雙向奔赴’、彼此成就。”

“城市更新從不是為新而新,必須與城市發展階段比對,融入城市功能演進,滿足城市裡人的需求。我們期待,‘加倍加量’的更新,會帶來更精彩的空間場景、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也會點燃更多的熱愛與光彩。”

《南京日報》上的這些精彩評論,出自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融媒中心理論評論部副主任劉大山之手。

自從2014年擔任黨報評論員,他一直以高品質評論鞏固黨報主流輿論陣地,積極探索媒體融合下新聞評論的創作方式、表現形式,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為讀者獻上一道道“精神大餐”。

視訊加載中...

做好精品評論這道“功夫菜”

常年從事新聞評論寫作,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劉大山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有點像廚師做菜。

“廚師選什麼食材作為主要原料,決定了端上桌是什麼菜。新聞評論裡的‘食材’即是選題。”劉大山解釋,它們有的來自突發的新聞事件,有的來自評論員長期關注的某一領域,也有的來自媒體自身長周期的策劃。

他獲得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論三等獎的作品《變“一刀切”為“一刀一刀切”》,選題正是來自自身對城市更新這一熱點問題的長期關注。

劉大山:用新聞評論傳播主流聲音

自2018年起,劉大山先後撰寫了十幾篇以南京城市更新為主題的評論,多次走訪南京已經或正在開展城市更新的社群街巷,與當地市民深入交流,同時大量查閱相關新聞報道和資料文獻,找到問題症結,總結好的經驗做法。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劉大山發現,在一些地方的實踐中,存在一聲令下、一刀切等現象,看似提高效率,實際并不科學、缺少溫度。他有感而發,打算以“反思城市更新中一刀切現象”為切口,撰寫評論。

劉大山的這一選題在2022年7月“立項”,成為南京報業集團年度精品新聞選題。他立即投身到緊張的創作工作中,查閱資料、收集素材、研究案例、尋找切口……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小西湖項目的采訪。從業人員告訴劉大山,小西湖項目從調研、立項、實施到正式亮相,曆時七年之久。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充分尊重他們“遷”與“留”的自主選擇;設計團隊紮根街巷,反複推敲,堅持“一院一策”“一戶一案”,有的甚至更新了20多版設計圖紙。

“七年磨砺,‘每一刀’都是政府部門、設計團隊、建設機關以及居民溝通協商、不斷磨合的結果。”在劉大山看來,正是這種“慢”與“精”,讓小西湖項目的更新改造充滿情感與溫度,實作了多方共赢,各得其所、美美與共。

他決定将小西湖項目的成功探索融入稿件中。“說來也巧,在文章即将成稿之時,2022年11月26日,小西湖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這是2000年該獎項設立以來江蘇省首次獲獎。這一獎項,為評論作品提供了最好的新聞由頭,也為文章謀篇布局提供了‘最佳切口’。”

初稿完成後,劉大山一次又一次修改打磨,“近半年的時間裡,從部門到報社,一次次集體讨論為作品賦能。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集團層面的作品研讨會。來自報業集團各部門、各兄弟機關的同僚和前輩,面對大螢幕上的稿件,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建議。每個段落、每個結構都仔細推敲,每個字句、标點符号都力求準确到位。”

在六易其稿、精益求精之後,《變“一刀切”為“一刀一刀切”》于2022年12月14日刊載見報。呈現在《南京日報》上的文章,立論鮮明、素材厚實、邏輯清晰、層層推進,整體飽滿又有力度。

劉大山:用新聞評論傳播主流聲音
劉大山:用新聞評論傳播主流聲音

“把人民群衆的宜居宜業放在首位,以‘一刀一刀切’式的匠心巧思,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進城市更新,城市将會更優雅地生長,人們也将更詩意地栖居。”

——劉大山

中國烹饪中有“功夫菜”的說法,顧名思義就是既考驗廚師功力,又要花時間的菜肴。在劉大山看來,《變“一刀切”為“一刀一刀切”》正是一道“功夫菜”。“它是我職業生涯中花費最多時間、最多精力的稿子。其中有我個人的努力,更離不開團隊的智慧與合力。”

讓立論成為評論的“利刀刃”

做菜大廚都會配備一把快刀,如果刀不快,刀功也不會好,就會影響美味佳肴的口感。在劉大山眼中,好的評論應該是一把鋒利的刀,立論就是刀刃——觀點明确、立場鮮明,評論這把刀才能鋒利。

今年劉大山創作的不少新聞作品都從熱點問題出發,在紛繁的資訊中提供一種不同的思考角度,為讀者提供有附加值的判斷。

在《“裝好刹車再上路”是提醒也是警鐘》中,他收集人工智能飛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安全風險防範。

在劉大山看來,“裝好刹車再上路”在技術研發層面的展現在于,開發者和企業既要努力確定系統的安全、可靠、可控,也要善于用技術制約技術。

“有公司建議給AI生成内容加上隐形水印或标記中繼資料,以幫助使用者識别資訊真僞,這就是一種為新技術安裝‘刹車’的做法。在企業和行業自律的同時,政府和職能部門也要有所作為,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出台,建立各種風險評估和管控機制,在監管和治理層面及時‘裝好刹車’。”他提議。

劉大山:用新聞評論傳播主流聲音

劉大山在作經驗分享

今年全國兩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為熱議焦點。在反複閱讀相關論述後,劉大山撰寫了評論《防止一哄而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文中,他提出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都是技術密集型産業,尤其需要基礎研發和核心技術支撐。“如果不顧客觀規律和自身條件一哄而上,不計代價、不講成本,隻會适得其反、欲速不達。”

“好的新聞評論不能光是觀點的輸出,更要用恰當的論據對觀點進行支撐。”經過篩選,他選擇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思考作為論據。“王傳福喜的是市場空間還很大,憂的是行業競争日益激烈。在他看來,如何加強産業協同、避免惡性競争?既是擺在相關從業者面前的問題,也是對所有人的一次深刻警示。”

鮮明觀點與鮮活論據的結合,讓劉大山的評論愈發入木三分。

在《防止一哄而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最後,他這樣寫道:“新質生産力的提出,标志着大陸經濟由‘量’的積累轉向‘質’的突破。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看準了就抓緊幹’;同時也要厘清‘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辯證關系,堅決防止一哄而上、把産業發展變成擊鼓傳花式的資本遊戲。隻有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推動新興産業健康發展、行穩緻遠,才能真正培育形成新質生産力,加快釋放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引發讀者共鳴要靠“做增量”

同樣的食材,相似的烹饪方法,廚師端上桌的菜肴呈現的色香味美有所不同,歸根到底是多一兩味調料的妙用和火候控制上的差異。在劉大山眼中,類比到新聞評論,就要能提供增量價值。

增量價值可以分為資訊增量和情感增量。“曾有位知名評論員說過,遇到經濟問題,要拿出市場理論,成本效率分析;講到網際網路問題,要有産品思維、使用者思維;講到黨的政策,要對上司人的講話全面了解。評論員把這些都展示出來,就要有比别人高出一籌的資訊增量。”劉大山解釋。

增量價值還有一種,就是情感增量。“好的評論,不僅要有理性的力度,也要有感情的溫度。在我的評論作品中,展現在對南京這座城市的熱愛上。”劉大山說。

今年清明假期,南京在“全國周邊遊目的地TOP10”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全國出行目的地TOP10”和“自駕遊黑馬目的地TOP10”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五。南京為何能吸引全國各地遊客競相奔赴、踏青賞花?為回答這一問題,劉大山創作了評論《看花不是花,賞花也賞城》。

“南京的花,開在景區古寺,開在湖畔江邊,也開在尋常街巷。或許隻有在南京,遊人才會深切感受到,什麼是山水城林融為一體,什麼是曆史文化融入生活。人們看的是一朵花,更是一座城;賞的是一座城的繁花美景,更是那些隻可意會的調性與質感。”他用詩意化的語言進行闡述,遊人們來南京看花,更是尋找六朝古都的氣質風流、唐詩宋詞的情感記憶、不期而遇的浪漫心動,以及“生活就在此處”的人生答案。

劉大山:用新聞評論傳播主流聲音
劉大山:用新聞評論傳播主流聲音

“遍布全域的多樣化泛旅遊空間,滲透進城市肌理的隽永文脈,讓遊客體驗‘一路生花’,每走一步都是故事,每個轉角都有寶藏。”

——劉大山

心懷對城市熱愛,劉大山在文中為南京發展“賞花經濟”支招——南京文旅行業可以因地制宜“花式整活”,将賞花與遊園、演藝、露營、國風、非遺、美食、旅拍等活動充分融合,從“上春山,尋梅問雅”“海棠初綻,花下聽昆曲”,到“古典園林,詩詞中的春意”“田園詩畫,尋一處慢生活”,講好花的故事、城的故事。

近年來媒體融合大潮洶湧澎湃,技術疊代速度越來越快,國内輿論生态、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都發生深刻變革,也給了劉大山新聞評論工作新的啟示。在他眼中,下一個增量價值,或許來自技術和呈現形式的創新。

“近幾年,我和同僚一道,圍繞着新聞評論的融媒體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 劉大山介紹,他們在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App上分别開設了“微評天下”和“紫金評彈”欄目,針對當天國内新聞熱點事件進行快評。與常見的“大塊頭”“長策劃”評論文章不同,這些評論主打短小精悍、一語破的,讓讀者讀起來感覺很有意思、很有嚼頭。

“評論是新聞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衡量一個媒體影響力、引導力的标尺。” 劉大山在“創”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花氣力,用真知灼見激濁揚清,傳播新時代主流媒體好聲音。

文|芮天舒 編輯|祁績

排版|王婧 攝影剪輯|周韬

美編|鮮曼青 稽核|顧軍

校對|熊向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