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军军演之际,缅甸反叛军打着“投诚”旗号,在中缅上演离间计

作者:郑继永教授

大陆解放军军演之际,缅甸反叛军之一的克钦独立军,向中方抛出了橄榄枝。其发言人表示:“如果我方能获得与中国德宏州同等的待遇,那我们愿意将克钦占领区视为中国疆域内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解放军军演之际,缅甸反叛军打着“投诚”旗号,在中缅上演离间计

【克钦独立军发言人称愿意加入中国】

这里提到的德宏州,也就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北、西、南三面都与缅甸接壤,而克钦族一向自诩与景颇族同根同源,选择以德宏为“对标对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从表面上看,克钦军与大陆走得似乎比较近,其前任主席布朗森的墓地,就安置在距大陆边境线仅五十米的地方,而且其碑文上还刻有:“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中国伸出援手,克钦军将永远记住中国的帮助”类似的话。

在此基础上,克钦军这次主动向中方提出加入要求,似乎是诚意十足,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克钦军。

克钦独立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97年,英国殖民者用武力占领缅甸后,将缅甸划为了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其中到1929年才被完全控制的克钦邦,一直都被英国人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并保留了当地民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解放军军演之际,缅甸反叛军打着“投诚”旗号,在中缅上演离间计

【克钦军使用的装备大多来自美国提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量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深入克钦族的聚居地进行宗教传播。在这期间,克钦邦民众深受美国文化影响,就连其现在通用的拼音文字,也是由当时的美国传教士帮助制定的,而且当前约有近九成的克钦族人口信仰基督教。

二战期间,缅甸又被日本占领,因为缅甸地势复杂,想要加大对侵略者的打击必须有当地人的配合,因此盟军开始寻求更多的原住民力量进行结盟。其中与西方信仰相仿,且充满战斗精神的克钦人,被选中成为了美军的结盟对象。

在这之后,美军通过空中投送武器等方式,将克钦人装备成了一支全美式装备武装的丛林山地游击队,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101突击队”。他们跟随美军参与了许多次对日作战,完成了许多险要任务,比如深入敌方背后执行侦查、突袭及炸毁敌方弹药库等,对以丛林作战著称的日本第十八师团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到1945年初,这支原来只有2000人的克钦人已发展为一支拥有2万多人的部队。其中部分士兵甚至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对日战争,获得了美国总统和美国国防部的高度评价。二战胜利后,尽管美军从缅甸撤军,但他们仍然保留了101突击队的番号并设立了“101部队基金会”。在此基础上,克钦军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解放军军演之际,缅甸反叛军打着“投诚”旗号,在中缅上演离间计

【美方一直都在暗中支持克钦独立军】

如今,克钦军已经成为了缅甸最大的民族武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在缅北作战的三兄弟联盟,比如同盟军和德昂军,都是在克钦的扶持下发展壮大起来的,而若开军更是克钦军手把手创建发展起来的。因此,克钦可以说是缅北混乱局势的核心。

说到这儿,大家也应该明白了,现在的克钦军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是美军安插在缅甸内部的“不定时炸弹”,它的不断壮大背后,离不开美国的鼎力支持,据美内部人员透露,从2004到2010年,美国向克钦军提供的援助费用,超过了5000万美元。

这使得克钦军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出现了明显的敌意。在过去的几年里,克钦军一直在中缅边境进行分裂主义活动。他们创建了诸如“文蚌民族同盟会”和“景颇文蚌国人民政府”等组织,试图建立一个所谓的“文蚌民族”的统一国家。而他们计划中的“国家”领土,就包含了大陆的云南怒江、保山、德宏地区以及西藏的一部分。

此外,2007年,中国在克钦邦建设太平江水电站时,就被克钦独立军要求支付巨额的“开工税”;2011年,中国与缅甸共建密松大坝的合作项目,也遭到了克钦军的阻挠。

解放军军演之际,缅甸反叛军打着“投诚”旗号,在中缅上演离间计

【敏昂莱正在积极向中国靠近】

在这种情况下,要说克钦军是真心实意想要加入大陆,肯定是不可能的,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以此离间中缅两国。

在缅甸此前的内乱期间,中国一直努力在其中进行调停。随着近期缅甸军政府的连续败退,敏昂莱开始不断向中国示好,不仅加大了对电信诈骗分子的打击力度,将其国防副部长也主动交出,而且还在积极推动中缅经济项目的进展。

对于反叛分子来说,缅甸军政府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显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们选择了这种公开“投诚”的方式,试图向外界暗示中国与反叛分子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挑拨缅甸军政府与中国的关系。

但这种离间行为,对中方并不管用。长期以来,中国坚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对于如克钦武装这样带着所有权未定的土地寻求“归属”的行为,中国是不会接受的。而且需要提醒克钦军的是,如若有人胆大妄为、危及到中国的边境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会坐视不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