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4天、9.69亿选民、1.2万亿卢比”,印度大选几无悬念?

作者:南方周末
“44天、9.69亿选民、1.2万亿卢比”,印度大选几无悬念?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9日,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金奈,选民排队投票。图/视觉中国

在贿选丑闻阴影下,2024年4月19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选举。

与2019年大选相比,此次选举登记选民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69亿,超过北美和欧盟人口总和。印度选举委员会称,仅登记投票的女性人数就增加了4000万。

2024年印度大选将分7个阶段进行,持续至6月1日。这场历时44天的“马拉松式”选举,是印度近七十年来最漫长的大选。

尽管印度大选最终结果将于6月公布,但舆论普遍认为,印度人民党(印人党)胜选、莫迪三度出任总理几乎毫无悬念。印度民调机构“益普索—印度快巴”(Ipsos IndiaBus)今年3月发布的民调显示,莫迪的支持率高达75%。

现年73岁的莫迪于2014年初登印度总理宝座,并于2019年连任。如果此番胜选,莫迪将成为继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第二位连任三届的总理。

“从印度国内的选情分析和民调结果来看,莫迪领导的印人党占据绝对优势,有很大几率连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蓝建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是,印度大选向来充满变数,印人党控制的一些民调也许未必能体现真正的民意。比如,2004年人民院选举时,瓦杰帕伊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以印人党为核心)选前被普遍看好,选后却意外被翻盘,丢掉了人民院多数地位。考虑到此次选举拉得较长,前后持续一个多月,中间或许会有新的变数出现。”

两大联盟角逐

“2024年人民院选举今天开始!我呼吁21个邦和联邦直辖区102个选区的选民以创纪录的人数投票。”2024年4月19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发文,呼吁选民参与投票。

与此同时,包括北方邦、中央邦、泰米尔纳德邦等在内的21个州和联邦直辖区正式开启第一个阶段的选举。一天之内,1.66亿印度选民将在18.7万个投票站参与投票,选出102名议员进入议会下院。

根据印度官方公布的选举流程,后续选举将分别于4月26日、5月7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5日举行,直至6月1日投票结束。

印度议会实行两院制,包括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正在举行的选举是人民院、即议会下院选举。

印度人民院有545个议席,2席由总统任命,其余543席通过选举产生,赢得多数席位(272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多数党领袖将出任总理。

印度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总人口超过14亿。因为选民多、投票率高,印度大选向来被视为最复杂、最昂贵的选举。

官方数据显示,为迎接2024年大选,印度设立了逾一百万个投票站,投入550万个电子投票器。大选前后,共有1500万名选举工作人员协助完成选举任务。印度选举委员会称,这是“世界上人力和物力投入规模最大的选举动员行动”。

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为了确保庞大的选民群体能够参与投票,一些选举工作人员不得不翻山越岭,深入暴力叛乱分裂的地区。

“44天、9.69亿选民、1.2万亿卢比”,印度大选几无悬念?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印度西孟加拉邦阿利普杜尔地区,搬运工、投票官员和安全人员徒步前往一个偏远的村庄,建立投票站。图/视觉中国

据估计,印度2024年大选的成本高达约1.2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042亿元),几乎相当于2019年选举支出的两倍。

“印度人民院选举和地方选举分开进行,各个地方邦有自己的选举时间,这也导致印度选举十分耗费金钱和精力。”蓝建学说,“莫迪曾提议把邦选和国选合并成为一场选举,但合并事宜已被决定留到本次大选之后再做考虑。”

尽管选举周期漫长、流程复杂,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印度大选的结果应该不会有太大意外。

印度实行多党制,约有2660个注册政党。尽管此次参加选举的政党多达2400个,但角逐将主要在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和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牵头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之间展开。

国大党曾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家族政党之一,长期处于执政地位。2014年大选期间,国大党惨败,丧失执政权,印人党领袖莫迪出任印度总理。2019年,国大党再度败北。

为了阻止莫迪连任,2023年7月,国大党牵头二十多个政党组建“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试图与印人党角力。

蓝建学认为,尽管国大党想要抱团抗衡印人党,但其牵头的联盟恐怕很难真正对莫迪阵营构成实质性的挑战。

“‘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包括26个政党,看似声势浩大,但却一盘散沙,内斗严重,很难形成合力。此外,国大党目前仅在全国三个邦单独执政、在两个邦联合执政,从中央到地方的影响力均比较弱。”蓝建学说。

莫迪的底气

眼下,印度大选刚刚拉开帷幕,但莫迪似乎已经做好了“梅开三度”的准备。

早在大选开始两个月之前,莫迪就曾在议会演讲中放出豪言,印人党要在大选中单独夺得370个人民院席位。如果加上盟友的席位数,印人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有望至少拿下400席。

“如果印人党确实能做到其大肆宣传的单党斩获370席,意味着它已跨越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门槛,将为莫迪推进所谓‘四个一工程’(一个民族国家、一场选举、一种语言、一种宗教)的政治理想扫除障碍。”蓝建学分析。

不过蓝建学坦言,莫迪想要取得压倒性优势并不是一件易事。

其一,印人党在拉贾斯坦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邦等“印地语心脏地带”非常受欢迎,但印度较为发达富裕的南部主要大邦对“印度教至上”、国家权力资源过分集中在北印度的情形早就十分不满。印人党及其NDA联盟能否如愿拿下400多票,还要看印度南部地区选民届时如何投票,变数还是不少。

其二,印人党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游戏也暗流涌动,掌管印人党意识形态、以“国民志愿服务团”(RSS)为首的宗教派和输送选战经费的财团组织之间存在不少矛盾。

“不过,总体上来说,这些变数恐怕无法动摇莫迪阵营的竞选优势。”蓝建学说。

而反观印人党内部,则显得踌躇满志。2024年3月18日,人民院选举日程公布第二天,莫迪就迫不及待召集内阁会议,为选举结束后的新政府制定百日计划和未来五年发展路线图。

“这是莫迪的选举策略,一方面显示了他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在势头上压过反对党,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戴永红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

“44天、9.69亿选民、1.2万亿卢比”,印度大选几无悬念?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2日,印度道萨,在印度大选之前,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路演中做手势。图/视觉中国

但在选举策略之外,手握执政大权的莫迪拥有多重优势。

2014年莫迪初次当选时,印度GDP总量为2.04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十。莫迪掌权十年后,印度已跃居世界第五大经济体,GDP平均年增长率为5.98%。

“莫迪前两届任期实现了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在外交方面通过积极开展多边合作,提升了国际声望。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印度在美西方及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这一切都有利于印人党继续执政。”戴永红分析。

“民调显示,印度民众对于过去十年莫迪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成果普遍比较满意。”蓝建学进一步指出,“除了‘亮眼’政绩之外,莫迪所在的印人党的执政资源优势、组织动员能力也是其被普遍看好的重要原因。”

“连续执政十年的莫迪,可以充分借助自身的执政资源,通过发放福利以及优惠政策倾斜等方式,最大限度笼络印度选民支持。此外,印人党自身拥有约1.8亿名党员,其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遍布印度各个地区,特别善于走街串巷登门拉票,力求‘每票必争、每票必抢’。”蓝建学解释说。

内外挑战

2024年4月14日,印度大选前5天,印人党在新德里总部公布了名为“莫迪的承诺”的竞选宣言。

莫迪用大量篇幅回溯了过去十年的执政成果,并向印度民众描述了未来印度的美好愿景——“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30年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他承诺,在宣布选举结果后,将立即启动宣言的实施工作,把重点放在加强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

自2014年问鼎总理宝座以来,莫迪及其带领的印人党已执政十年。在此期间,印度经济先后超越俄罗斯、英国、法国,成功跻身第五大经济体。而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印度经济却实现逆势起飞。

印度统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23年GDP同比增长8.4%,远高于市场预期的6.6%。“这一增速显示了印度的经济实力和潜力。”莫迪兴奋地说。

在戴永红看来,莫迪的执政成果与十年前国大党打下的良好底子密不可分。远在莫迪出任总理之前,在以国大党为首的印度联合进步联盟领导下,印度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就达到了7.74%,“莫迪实际上继承了国大党留下的政治遗产。”

然而,繁荣的经济数据,却难以掩盖印度发展的种种隐患。

“莫迪宣传的‘亮眼经济数据’和民众获得感之间存在落差。”蓝建学指出,“表面上看,印度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高失业率、通货膨胀以及债务高企、农民生计举步维艰等诸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印度。”

2023年,印度“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近42%的印度人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改变,22%的人认为状况反而恶化了。此外,约有29%的与调查者表示,失业问题是目前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是贫困和物价上涨。

“印度每年要为近1200万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我们必须大规模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印度前驻华大使阿肖克·康特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

其实早在2014年莫迪上台时,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试图在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然而,从2015年至2022年,制造业占印度GDP比重已经从16%下降到13%。

“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水平是‘印度制造’的重要阻碍。即使美西方把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到印度,印度能不能承接还是一个问题。”戴永红指出。

而在社会层面,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扩张,印度国内的宗教矛盾正在不断恶化。美国《时代》周刊指出,自莫迪当选总理以来,印度国内针对穆斯林教徒的恐吓变得更加普遍。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与锡克教徒之间的矛盾呈现溢出效应,在国际上越闹越大。

锡克教是世界第五大宗教,占印度总人口约2%。1947年印巴分治后,激进的锡克教徒掀起“卡利斯坦运动”,试图在印度旁遮普地区建立一个名为“卡利斯坦”的锡克教主权国家,实现高度自治。

但在印度政府打击之下,锡克教的活动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卡利斯坦运动”在印度国内跌入低潮,却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地区再次抬头,公投和抗议活动频发。

蓝建学认为,“卡利斯坦运动”国际化本质上就是印国内族群矛盾向海外扩散的体现。

2023年9月,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在加拿大遭枪杀,加拿大指控暗杀事件与印度政府特工有关。随后,印加两国爆发外交争端,双方互相驱逐高级外交官并叫停贸易谈判。

两个月后,美国纽约市联邦检方就一起在美国境内针对锡克教领袖暗杀未遂案提起公诉,美方认定一名印度官员为主谋。多家外媒分析,这或将影响美国政府乃至其盟友拉拢印度的努力。

“莫迪治下的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颇受俄罗斯、美国以及欧洲追捧。印度正是吃准这一点,才敢不断将国内针对锡克教徒的极端做法,盲目转向海外。”戴永红补充说,“如果印度长期处于这种自信心爆棚的状态,很可能会面临‘骄兵必失’的局面。”

蓝建学分析指出,2024年印度人民院选举绝非一场普通意义上的例行大选,“这次选举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未来至少5-10年内印度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对内对外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总体基调,也攸关印度这一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能否持续保持稳定、处理好同世界各国尤其周边邻国的关系。”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责编 姚忆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