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县域读懂这场变革!听听咱们武平县委书记怎样说?《中国水利报》刊发全文——

作者:武平发布

4月18日

中国水利报节水专刊刊发

县(区)委书记谈节水

《从县域读懂这场变革》

从县域读懂这场变革!听听咱们武平县委书记怎样说?《中国水利报》刊发全文——

聚焦福建省武平县、黑龙江建三江、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陕西西安市鄠邑区、

河北邢台市威县、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

因地制宜创新节水管理模式

为建设美丽家园

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的具体实践

从县域读懂这场变革!听听咱们武平县委书记怎样说?《中国水利报》刊发全文——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大陆人多水少,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大陆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通过减少用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与巩固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理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工农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推动大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大陆区域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实现水资源利用方式深层次变革的重要场域。自2016年12月底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多部门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联合印发的方式,提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质升级,到2025年,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和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将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涉及县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各主体对水资源利用的理念方式等多个方面,也关系着城乡融合发展中水资源是否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和保障。大陆幅员辽阔,各区域发展特点、水资源现状及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造成区域节水重难点及水平各异。2016年以来,大陆各县(区)根据水资源赋、经济发展状况、用水产业结构,探索县域节水工作创新,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机制变革,虽然路径各不相同,但把握住了核心关键,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着因地制宜,找准了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金钥匙”。

县(区)委书记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9年开始,本报在《节水专刊》开设“县(区)委书记谈节水”栏目,通过分享各地节水经验举措,记录着县域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过程,见证着这场发生在中国社会最基本治理单元的生产关系变革。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今年“中国水周”期间,“县(区)委书记谈节水”作为首届“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本报组织与陕西卫视共同实现传统纸媒与省级卫视大屏传播的融合创新为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凝聚起更广泛的共识和力量。

报道中

武平县委书记张丽华

以《让节水贯穿县域发展方方面面》为题

围绕

“地处丰水地区的武平县,

是如何推进县域节水工作的?

在调动公众参与节水的积极性方面,

武平县进行了哪些探索?

以及如何通过机制的建立和

完善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等问题

畅谈了武平节水措施和经验

一起来看全文

↓↓↓

张丽华(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委书记)

让节水贯穿县域发展方方面面

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接处,是革命老区县、原中央苏区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近年来,武平县抓住中央支持老区发展的机遇,一体谋划水量、水质、水均衡、水安全,推动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综合治理。针对丰水地区节水工作的薄弱环节,武平县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调动各行各业的节水积极性,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县域读懂这场变革!听听咱们武平县委书记怎样说?《中国水利报》刊发全文——
从县域读懂这场变革!听听咱们武平县委书记怎样说?《中国水利报》刊发全文——

地处丰水地区的武平县,是如何推进县域节水工作的?

张丽华

武平县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为此,武平县聚焦城乡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三个关键环节,统筹推进节水工作。在城乡生活节水方面,坚持“片区化更新”的理念,逐步推进改造老旧小区,配套实施一户一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20年的27%下降至2023年年底的8.12%。新建和改造了28座智慧云厕所,实现节水减排。同时,统筹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在农业节水方面,实施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及农业水肥一体化等项目,鼓励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茶果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2.18万亩。创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将氧化塘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在工业节水方面,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作为产业导向目录的核心指标,科学选择发展生态节水型、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显示产业。树立先进典型,推进循环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中水回用,严格监管工业用水,加强工业用水计量管理,推动重点用水企业和园区水效“领跑者”创建。

丰水地区的节水实践往往需要从改变意识开始,在调动公众参与节水的积极性方面,武平县进行了哪些探索?

张丽华

由于武平县水资源相对丰富,在推行节水型社会创建之初,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为此,武平县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建立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抓节水管水。2021年,武平县遭遇了60年一遇的干旱,政府部门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对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单位,实行计划用水;洗车、在建工地等特种行业一律使用河水,严禁使用自来水;暂停高耗水的服务场所营业,平稳度过缺水难关。二是加强宣传宣教。通过建设水文化公园、水生态馆,开展群众感兴趣的节水实践等,增强了群众节水意识。三是注重政策激励。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对成功创建节水型达标的单位、企业、小区等给予2000~3000元奖励,将节水水龙头作为奖品发放给群众等。

如何通过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来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张丽华

武平县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了“有人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通过将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党政领导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河湖长制考核等政绩考核内容,解决了“有人管”的问题;通过实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工作方案》《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细化举措,落实责任,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通过出台《“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等节水文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