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滇南地区牛油果种植秘籍,轻松掌握成功技巧
高玉洪等
牛油果(Persea americana Mill.)是多年生常绿乔木,属樟科(Lauraceae)牛油果属(Persea),也称为油梨、酪梨等 ,原产于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其果实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007 年普洱市孟连县从以色列引入牛油果试种成功,孟连产区的光照、热量、土壤等自然环境资源尤为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牛油果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县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 3333.3 hm 2 ,投产面积突破 666.7 hm 2 ,产量突破 4000 t,实现产值 2.57 亿元,牛油果产业成为了孟连县“一县一业”的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牛油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文章结合该产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和栽培模式,总结了一套适宜滇南产区的牛油果栽培技术,以期提升牛油果种植水平,并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种植户提供借鉴参考。
1 建园
1.1 园地选择与规划
1.1.1 园地选择
选择土壤排水良好,不易积水,土壤结构疏松,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的缓坡丘陵地种植较好。园地条件要求:一是海拔 700~1300 m,坡度 25°以下,年总日照时数2000 h,年无霜期 300 d,年降雨量 1000mm 以上背风向阳的南坡、东南坡、西南坡;二是周围无或少病虫传染源;三是土层厚 1 m 以上、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无污染土;四是交通方便、近水源、排灌水便利。
1.1.2 园地规划
根据地形、坡度、坡向等条件,科学合理地做好牛油果园设施配套和小区规划。在园内合理配置水池、电力、道路、排灌系统、小区、防风林、肥池、药池等。做到功能齐备,操作简便,省工省力。
园区道路和小区规划。果园外及果园中的主路宽5~6 m,果园内部支路宽 3~4 m,小区间的人行步道宽 1~2 m,主路和支路硬化或铺设砂石路面,设置错车位、倒车场。道路纵坡<8%,转弯半径>14 m。果园内,按照道路、地势、品种情况,每 7 hm 2 左右为 1 个小区。
1.2 土地整理与培肥
为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打牢果园基础,要按照建园规划进行土壤整理和培肥。果园开垦时间一般为每年 11 月至次年 5月。每个坡度相近的山坡地块按一定的等高距测量、开垦等高台地。一般台面宽不低于 3 m,整个台面全部深翻 80~100 cm。在已深翻的基础上,在定植点处再开挖 80 cm × 80 cm × 50 cm 的种植坑,株距 4~5 m,暴晒 1~2 个月。施足底肥(每个种植坑施农家肥 30 kg,商品有机肥 10 kg,钙镁磷肥 1 kg),与坑内土壤拌匀,回填细表土至高于台面 20 cm 以上,等待种植。平地需建设主排水沟,主排水沟深度>1 m。
1.3 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设施
为解决产区干湿季水源和施肥问题,全园配置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灌溉系统由水池、肥池、过滤器、输水管、控制阀、滴管、滴头、喷管、喷头等组成。根据水源情况,依据地形地貌规划配套能满足灌溉所需用水的若干个储水池,布局好引水、抽水和灌水系统,配套规划出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
1.4 种植规划
山地果园按等高台地种植方式规划,平地果园按正方形栽植法和长方形栽植法规划,行向与主风向一致。
大多数牛油果品种为雌雄异熟花,按雌雄蕊成熟时间不同分为 3 个类型:A 型花,第 1 次开花在上午,雌蕊成熟,柱头容授,但花药不成熟,中午闭合。当天或次日下午第 2 次开放,雄蕊成熟,可传粉,但柱头萎黄凋谢,不容授;B 型花,雌雄蕊成熟期和容授性与 A型花相反;交叉型花,雌雄蕊成熟期重叠,可单株结实。A 型花品种或 B 型花品种单独种植,或花期不同的两种花型品种混植,都会由于未能授粉而不能结实 。因此,建园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以提高授粉率。在孟连县等滇南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早熟品种(品系、优良单株)有绿银 1 号、绿银 3 号,绿皮品种,成熟期为 4—8 月;中熟品种(品系、优良单株)有哈斯、爱丁格、富尔特,成熟期为 9 月至次年 3 月;晚熟品种(品系、优良单株)有莱姆哈斯,成熟期为 3—5月。应选择花期相遇的 B 型花和 A 型花品种植株合理搭配,以提高授粉率;授粉品种(品系、优良单株)选择与主栽品种(如莱姆哈斯)花期相同的授粉品种(如富尔特、爱丁格),比例为 10 ∶ 1。合理配置授粉树和 A 型花、B 型花植株。另外,也可根据栽培目的如鲜食或榨油等选择适宜的品种;或选择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搭配种植延长鲜果的供应期。
定植时要确保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浇足定植水,定植后定期浇水来维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根部生长,如遇长期大雨要及时排涝。
1.5 种苗选择与定植
1.5.1 定植时间
5—6 月雨水下地后的晴天或阴天定植,有灌溉条件的定植时间为 3—6 月。
1.5.2 种苗质量要求
从规范化苗圃选择优质种苗,种苗要求品种纯正,苗木根系发达,要在整个袋内充满活性根,无穿孔根,无烂根现象;苗木主干高 40 cm 以上,苗高 60 cm以上,有 3 个以上分枝,接口愈合良好、叶色浓绿、无病虫危害、无机械损伤。
1.5.3 苗木定植
牛油果种植株行距一般为 5 m × 5 m 较为适宜,坡地种植,可将行距缩小,密度适当提高。植穴的大小要求长×宽×高为 1 m × 1 m × 1 m;定植密度也可以根据品种特性及自然条件而定,常采用的定植株行距为5 m × 6 m、6 m × 7 m 或 6 m × 8 m 等 [3] 。定植时,在回填好的定植坑中央挖 1 个宽 30 cm、深 30 cm 的定植穴,将营养袋撕开、去除,将土球置于定植穴中,理顺舒展根系,分层将土压实,用高 1.2 m 的竹竿立在苗旁将苗固定好,做 1 个直径 1 m 的定植圈,浇足定根水,用地膜覆盖树盘,用石灰浆涂白主干。定植时必须做到“苗正(主干与地面垂直)、根舒(舒展)、土实(土与根紧密结合)、水足(定根水充足)、根系入土、嫁接口外露、树盘覆盖”,才能确保定植成活率。
2 土壤管理
幼龄果园由于植株未形成较大树冠,果园裸露土地面积大,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杂草生长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幼苗定植成活后,应适时做好除草及中耕工作,中耕深度 10~15 cm,保持树盘土壤疏松、透气、无杂草;或用地膜或压草布铺置在地面控制杂草生长,并及时用割草机割除高度超过 10 cm 的杂草。新建果园需经常检查、修整好台面和梯壁、排水沟,特别是雨季,更要及时修复被雨水冲毁的地面。目前,在滇南孟连产区,主要采用生草法进行土壤改良,选用豆科作物、绿肥等进行间套种,并及时用割草机割除高度超过 10 cm 的杂草,可有效起到防止土壤板结,控制杂草,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熟化土壤等作用。
3 施肥技术
牛油果幼树和结果树的合理施肥必须根据土壤肥力、树龄、植株生长或生长与结果情况,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叶片检测结果,决定施肥种类和数量,并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施肥,既满足不同生长期营养需求,又防止因施肥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施肥采用传统施肥与滴灌施肥结合的模式,即扩穴改土施有机肥和部分化肥作为基肥,追肥则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
3.1 幼树施肥
1~3 年生牛油果幼龄果园行间空旷,可套种大豆、花生等豆科绿肥来固氮,并结合冬季扩穴改土时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根据牛油果植株的生长特点,特别是主干及枝条的木质部形成慢,而韧皮部发达的特点,氮(N)、磷(P 2 O 5 )、钾(K 2 O)的施用比例以 1 ∶ 2 ∶ 1 为宜,越冬前适当增施钾肥,在中小苗阶段应注重钾肥施用,从而促使植株中纤维形成,让植株更健壮。有机肥料宜选择畜禽肥料或腐熟有机肥,可与磷钾肥一同施下,施肥方法为穴施,每株年用肥量4.5~18.0 kg,随树龄增长而增多。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每 5~7 d 灌施水肥 1 次。雨季适当延长施肥间隔天数或缩短每次灌溉施肥的时间。
3.2 挂果树施肥
未结果树后期和新结果树施用氮(N)∶ 磷(P 2 O 5 ):钾(K 2 O)的比例为 1 ∶ 1 ∶ 1,结果盛期为 2 ∶ 1 ∶ 2;初结果树,每年要施 4 次关键肥:2 月下旬施花前肥,株施优质腐熟有机质 5 kg + 磷肥 1 kg + 钾肥 0.5~1 kg,5 月下旬、7 月下旬和 9—11 月分别施稳果肥、果实膨大肥和采后肥,均可株施复合肥 1 kg+钾肥 0.5 kg;成年结果树,每年施肥 3 次,春、夏季氮(N)∶ 磷(P 2 O 5 ):钾(K 2 O)为 2 ∶ 2 ∶ 3,秋季为 2 ∶ 4 ∶ 5,株施 2~3 kg。有机肥应在春季或秋季施加,每 1 株牛油果树每年应施加有机肥 4.5~18.0 kg 。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每 5~7 d 灌施水肥 1 次。雨季适当延长施肥间隔天数或缩短每次灌溉施肥的时间。同时,伴随其树龄增长,针对 5 年以上树龄牛油果树每年应施加有机肥 68 kg,施肥时间应选择春季或秋季。
3.3 根外追肥(叶面肥)
牛油果对有机肥、特别是有机氮反应良好,对微量元素特别是硼和锌反应也良好,可叶面喷施。
4 水分管理
以孟连县为代表的滇南产区具有干湿季明显的气候特点,一般 11 月至翌年 4 月为旱季,是水分管理的敏感时期。一定要根据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物候期牛油果生长的需水规律合理制定水分管理措施。特别是进入挂果期后的花期及第 1、第 2 次生理落果期,满足果树最基本的水分需求方可实现稳产、丰产,标准化商品生产牛油果园均需配备高效节水设施。
牛油果全年均需保持根际土壤湿润,果园缺水,树势长势衰弱,在花芽分化期、开花换叶期和果实膨大期缺水,会出现落花、落果现象,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开花换叶期及果实膨大期,缺水会影响产量。
牛油果果园灌溉既要充足,又切忌过量,灌水过多,会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致使品质差,也会引起根腐病的发生。每年 5—10 月为湿润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长时间积水,雨季一般不进行灌溉,仅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施肥。每次水肥施用时间控制在30 min 以内。
5 树体管理
对牛油果树体管理,经过整形修剪可培养良好的树形,集中养分供应,使牛油果树通透、健壮。
5.1 幼树整形修剪
牛油果幼树以整形为主。主干高度宜控制在 40~50 cm,定干时选留 3~4 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培养成主枝,构建良好的树形骨;主枝与主干延长线夹角 40°~60°。每个主枝交错培养 2~4 个侧枝。第一侧枝距离主干 30~40 cm,侧枝间距离 30~40 cm。
通过修剪调整枝条角度,控制夏梢萌发生长,每次梢长度控制在 60 cm 以内。剪除枯枝、弱枝、病虫枝、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背向枝、直立枝。保持树冠内通风透光。
5.2 结果树整形修剪
至牛油果结果期,主要通过整形修剪控制夏梢萌发生长。剪除枯枝、弱枝、病虫枝、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背向枝、直立枝。保持树冠内通风透光。树高控制在 4 m 以内。株间距保持 40 cm 以上。每年 2—3 月在园内放养蜜蜂 60 d,提高牛油果授粉率。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6.1 牛油果病虫害发生种类
牛油果病虫害较多,在孟连县等滇南产区,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茎溃疡病、炭疽病、黑星病、疮痂病和蒂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象甲、蝗虫、蚜虫、鳞翅目幼虫、天牛;啮齿类动物松鼠也会危害牛油果。
6.2 防治措施
6.2.1 农业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重整形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控制杂草生长,搞好果园卫生,搞好冬季清园,树干刷白,剪除烧毁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保持果园卫生,减少病源;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树体抗性。选用抗病砧木,严禁从带病的砧木园采种。
6.2.2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食诱剂等方法诱杀害虫。
6.2.3 生物防治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进行有效防控。
6.2.4 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监测,掌握病虫发生动态,达到防治指标时根据环境和物候期适时对症用药。
6.3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为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标准,牛油果病虫害防控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满足消费者及市场准入对绿色食品的要求。
根腐病和炭疽病是牛油果常见的两大病害。根腐病属土传病害,由疫霉菌、蜜环菌、焦菌和丝核菌等多种病原菌引起 ;牛油果染上根腐病后,须根坏死,叶片枯黄,不再发梢,最终植株死亡。防治根腐病应以预防及农业防治措施为主,选用耐病砧木,培育健壮根系,避免根系受损,及时排涝防止积水,可有效预防根腐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增施有机堆肥和石灰来改良土壤,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可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750 倍液喷施或拌土撒施;或用 70%噁霉灵 1500 倍液喷施或撒施于定植穴,也可用于苗圃地的土壤消毒和砧木种子的消毒处理;或用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或 35%的土菌灵等化学药剂灌根,可以控制植株的病情蔓延。随时在果园巡查,发现后及时清除感病植株并集中烧毁。
炭疽病主要危害牛油果的果实,采前引起落果,采后引起腐烂;也可侵染叶片、嫩枝、花及幼果。采前及时剪除病叶病枝,在营养期和结果期,轮换使用50%多菌灵 500 倍液+2%加收米 500 倍液+高钾叶面肥、50%吡唑醚菌脂 3000 倍液+3.6%保美灵 70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施,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的发生。
牛油果还可能被疮痂病、尾孢斑点病、小穴壳果腐病、蒂腐病、疫霉果腐病和煤烟病等多种病害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因此在栽培和贮藏过程中要及时剔除病枝病果,减少机械损伤,避免各病害间的交叉感染。牛油果的虫害主要有鳞翅目幼虫,如潜叶蛾、蚜虫、象甲、蝗虫、天牛等,这些害虫以牛油果的叶、枝干和果实为食,可引入、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也可在虫害发生危害初期,针对不同危害种类,轮换使用毒死蜱(乐斯本)、菊酯类等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减少虫害的蔓延。
7 采收
牛油果属于后熟型水果,采收期集中在 8—9 月,不同品种稍有差异。牛油果成熟度和采收标准主要根据果肉干物质含量进行判断,不同品种成熟采收的干物质含量标准各不相同,达到各品种干物质含量标准方可采收。果园采收应在晴天进行,根据果实生长时间、果皮颜色、果实密度和果实内含物指标(果实内含干物质达 22%以上)进行判定;采摘时使用专用果剪进行采摘,并采用具软质内衬的专用果箱、果篮装果。根据果实成熟度、销售和贮藏计划,安排好劳动力、运输车辆、采后处理场地、工具、材料、人员、贮藏库;做到宜采则采,应采尽采,尽量减少采后损失;在采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果实物理性损坏的发生,包括划痕、物理损伤缺陷、软塌(碰撞、凹陷)等。
采摘下来的牛油果应当立即(10 min 以内)存放在荫蔽的环境中,适当喷洒冷水以保持低温。采摘完成的牛油果应当立即运输至包装厂,运输途中,装有刚采摘的牛油果的塑料箱应有遮盖物,以防止太阳灼伤;牛油果到达包装厂后,必须存放在 8 ℃ 左右的冷藏室中,并于同一天内完成分拣。分拣前,必须在防黑腐剂中浸泡进行防黑腐处理,推荐使用的防黑腐剂材料:施保克(有效活性成分为咪鲜胺,有效活性成分浓度为 300 mg·L -1 )。将装有牛油果的塑料箱,连同牛油果一起浸泡在防黑腐剂内 3 min,然后再次放回冷库中直到表面液体变干;分拣后按照每箱 4 kg 用专用纸箱或塑料箱进行包装、贮运,运输及贮藏温度为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