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作者:雪诺聊历史

因为李商隐一直是常规主力,柳永属于轮换球员。元稹是第一替补。而在预备队,还有3个以上像宋之问这种级别的在卷。

犯不着以上的大咖,晏几道认得不啊?同样走情爱路线的。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微言大义,叙情深刻,PK一下,纳兰的作品就稍显扭捏了。

再举1个想老婆的。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就问你,怎么卷?

没半点看不起纳兰的意思,只是目前的语文课本是按掐尖的标准来收录作品的,像婉约派还有李清照、李煜等等大神我还没抬出来呢。

神仙都安排不下,他就安心做个凡人吧。

下为某扑上网络海选72强对战表。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再给1复活赛的机会?你觉得他能打哪一个?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进入32强正赛后某小组的顶级大神。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淘汰赛的上半区。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下半区……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现行的大陆语文课本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文学内容质量过高,特别是古文领域。

这会导致学生一直浸没于质量奇高的篇幅里,觉得超一流是司空见惯的。没有接触过低质量作品,对优劣的辨识能力就会麻木。以至于会将下列诗词当普通作品。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网络诗圈里看见某首质量普通的现代作品,会不会有一种去纠正、修改或者重写的冲动?给学生提供优劣有别的内容进行比较,对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有更直观的感受。

所以,请语文课本尽快收录纳兰若容的作品,我举双手赞成。

至于说他很受欢迎,大概是为其鸣不平吧?

打个简单的比方。80年代突然冒出一股“诗歌热”,当时最出圈的有席派和汪派。然而在专业文学领域这2位根本就排不上号。特别是汪派汪国真,在正经圈子里一直被质疑。

质疑的并非其道德,而是并不认可其作品叫诗,而是箴句。汪国真也并不是名副其实的诗人。

诸如此类的也有仓央嘉措。

从博眼球的角度来讲,1个人受不受欢迎要具备多种要素。嘉措之所以能出名,主要还是他活佛的身份:庙堂人物、出生显贵、僧人恋情、反差诗人,拿到今天任何1个就能引爆流量。

纳兰也是如此。

单纯以文学质量而言,只算清代,他排不到3甲。

然而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其实也是和文学无关的无数身份加持:望族二代、少年得志、天子近侍、虐情经历、21岁进士登第,如果放到今天的网剧里,都是量身订做的男一标签。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历史真事。

你再回顾下现在最火的那些网剧网文,男一哪个不是名门之后、青年才俊、手握权柄、要么跟庙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一条和女一突破重重难关的虐情主线?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这样的人物如何不得小文青的欢迎?

这样的人物如何不得小女孩的同情?

这样的人物完全是给古偶男一的限定模板。

自清以来,对纳兰作品给出正面评价的专业人物,只王国维1人耳!

但问题是,这不过是王的一家之言罢了。

在文学圈远未得到公认,较苏辛之于宋词、李杜之于唐诗,纳兰在清代文学地位居首的说法很牵强。

王国维还讲过: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这个评价毫无依据,他想突出后主就过度地诽谤宋词,明显是信口开河。

南宋没名句?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你没听过?好,这句总听过吧?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众”还是王国维专著《人间词话》首推的名句。这不是自打自脸吗?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而王说名句迭出的五代,他自己也找不出来,收录的也只有区区下面这首: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无论是质量、产量还是受欢迎程度,南宋都吊打五代。

其实这是王国维的老套路了。

为了褒苏,其专著没有收录一条辛弃疾作品。

为拔高纳兰,又不惜将两宋抹得一干二净。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意思就是,两宋的全部名词人如李清照、柳永、陆游、姜夔、杨万X、刘承翁等等都是水货。

或许你会说:他单在指情真意切这方面。然而就算单拿一项,来来来: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你确定纳兰能卷得赢?

因此,这不过是王国维踩一捧一的伎俩而已。

从专业角度来说:纳兰的短板是显而易见的。

刨开课本本身重豪放轻婉约的倾向和立意高低这些因素,只从文学功底来讲就是:名句庸篇。

以最著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例,全词8段,只这句超一流,剩下的真的很一般。而且是逐渐下滑,慢慢悄无声息。这句完全可以取代整个作品。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而与之类同的“临江仙”,也只提供了1句超一流,但全篇的水平都在线,是以整体的架构呈现于世的,而“木兰花令”,人们则更习惯于使用他的孤句。

好好回想一下真正的婉约派佳作: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谁不是两者兼顾?1、2个名句并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塑造。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再找个同时代的“不出名作者”。

为何语文课本几乎不收录纳兰容若的作品?他不是很受欢迎吗?

从文学质量上讲,完全吊打纳兰。原因就是:前后一致,叙述清楚以及抒情自然。而非“木兰花令”般一暴十寒,一白遮十丑。

而这位“不出名的朱彝尊”,才是清代词人里公认举足轻重的人物。

倘若李白改名李二牛,他还是诗仙、第一人。

倘若纳兰容若改名纳兰二牛,别提专业圈了,网上一群自诩文艺清新、为纳兰摇旗呐喊的网友,基本上就不会用他的诗词来装裱自己了。

水货就是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