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议办理进行时│撕掉“副科”标签 让体育站上育人“C位”

作者:日常恶魔
建议办理进行时│撕掉“副科”标签 让体育站上育人“C位”

座谈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为了让体育站上育人“C位”,一群人正在努力。

4月17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建议督办组赴省体育局,就“青少年体育参与”类重点处理建议进行督办,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议办理工作紧紧“责任阀”。

在今年初的省两会上,夏彬华、刘菲菲、彭荣宏三位省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了《关于完善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参与社会支持机制的建议》《关于打造青少年体育活动品牌IP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的建议》。

今年省两会以来,代表提出的建议有1000多件。经过多方征求意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了35类106件省人大代表建议为2024年度重点处理建议,以上三位代表所提建议位列其中,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单位承办。

从人大代表听民声、顺民意提出建议,到被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再予以督办,“青少年体育参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目前“重智育轻体育”“体育是副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观念仍然扎根在部分人的脑海中。这种观念若不改变,小则影响孩子的前途,大则影响民族的未来。

体育不仅健体更健脑

2023年11月,新华社报道了“部分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象”,其中提到“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

对此,部分人认为,我的孩子以后又不干体力工作,身体素质差点没关系。

实际上,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因为体育运动不仅健体,更健脑。也就是说,不运动不仅会影响身体素质,还会对学习成绩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办理进行时│撕掉“副科”标签 让体育站上育人“C位”

新华社报道截图。

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明明整天被父母关在家中学习,可成绩老上不去。本该是阳光、活泼的年纪,却显得无精打采、思维迟钝,父母不由得陷入怀疑:“我的孩子是不是太笨了?”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太笨了,很可能是经常宅在家不运动“宅”成这样的。不少父母认为运动会耽误孩子学习,然而恰恰相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运动或有助于学习提升。

早在2009年,一项在上海市2200多名五年级学生中的调查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往往成绩更好。2017年,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智利的学者分析了26项研究数据(年龄覆盖4至13岁儿童)得出结论,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数学和阅读方面。

体育为何会让人变聪明?

2023年4月,《北京青年报》刊发北京协和医院专家的一文显示,运动会增加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获得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血清素使人释放压力,提高记忆力;去甲肾上腺素能够提高反应速度和专注力。

长期来看,运动能够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人类脑计划”在研究中发现,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使大脑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强大。

世界卫生组织(WHO)声明:规律运动在保护孩子健康的同时,能提高他们的学术表现。

体育不仅健体健脑更“强心”

有个结论很可能打破一些人的认知,体育运动的作用不仅健体健脑,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受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以及感情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让家长和老师很焦心,学生心理健康成了“2023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盘,是出不了一点问题的。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很多人经过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后,似乎感觉曾经焦虑的一些事情放下了,心里的一些阴暗、消极的想法也没了。

建议办理进行时│撕掉“副科”标签 让体育站上育人“C位”

运动中的湖南师大附中学生。

其实,这种感觉是有科学依据的。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优于不参与或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大陆首枚冬奥金牌得主杨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运动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状态。规律的体育锻炼还能增强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积极人格特质具有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厉彦虎也表达了同样观点。他认为,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成长教育,孩子可以在体育的无言竞争中逐渐铸就强大人格。

哈佛大学神经精神医学领域专家约翰·瑞迪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指出,它(运动)绝对是我们治疗大多数精神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美国精神病学会将运动纳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

体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牢牢占据“主科”位置

由于家庭体育观念意识淡薄、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积弊尚未根本扭转、体育场地建设与利用不足等原因,现实中的体育还处于“副科”地位,我们的育人工作还欠体育一个“C位”。

实际上,体育在国外很多国家牢牢占据着“主科”的位置。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把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营造浓厚氛围。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赵萍表示,在美国,体育育人观念深入人心,打球、游泳、跑步等各种体育活动占据了美国青少年的大量业余时间。一般说来, 越是好的大学, 在录取学生的时候越看重学生在有高学业表现的同时是否在体育或是艺术方面也有一技之长。

建议办理进行时│撕掉“副科”标签 让体育站上育人“C位”

在日本东京一所小学的春季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叠罗汉项目比拼。(图源:人民日报)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日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中,体育课是一门重要课程。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一般由班主任亲自教授,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体验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爱上运动。日本小学每周有两到三个体育课时。

在德国,体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有2至3小时的课时。校园体育节、校际体育比赛、以体育为主题的户外拓展活动等,也是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3月《光明日报》刊载的一文显示,在现行的法国教育体系内,体育课是法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根据规定,小学体育课必须达到每周3小时,初中为每周3~4小时。

孩子的未来,短期来看拼的是学习,可是往往走到最后,拼的却是身体素质和体力。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最后拼的是身体,拼的是体力。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育只能强不能弱。

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已迫在眉睫

一个本该在“C位”的科目,如果长期处于边缘位置,教育就会欠账。对于欠账,只有努力还旧债不欠新债,才能阻止欠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如今,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已迫在眉睫,这是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因此,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夏彬华、刘菲菲、彭荣宏三位代表通过建议,为“青少年体育参与”鼓与呼。

夏彬华代表认为,来自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的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的体育参与起着关键作用。他提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开齐开足体育课,适当增加体育课课时和开设连堂课,推进多功能运动场地和体育综合体建设,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议。

建议办理进行时│撕掉“副科”标签 让体育站上育人“C位”

课堂上的青少年。(图源:视觉中国)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面对青少年‘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等健康问题的严峻,特别是‘小玻璃心’心理健康问题的低龄高发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刘菲菲代表建议,打造独具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品牌IP,吸引青少年参与,释放课业压力,提升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彭荣宏代表表示,目前在体育和教育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过于重视文化成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缺乏对运动的兴趣等不足。他建议,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要建立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在中小学建立体育基地校,引入体育部门的竞赛体系、训练体系和专业教练体系,鼓励中小学校为体育教师、兼职教练等建立激励体系。

根据相关规定,代表建议会办单位应于4月29日前向主办单位提交会办意见,主办单位应于5月29日前答复代表,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建议可延长至8月29日前答复代表。

此次督办时,督办组透露,将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推进代表建议办理,加强跟踪督办,适时以“小快灵”的方式开展青少年体育立法工作。希望以此建议办理为起点,探索出一条提高青少年体育参与率的“湖南路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