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議辦理進行時│撕掉“副科”标簽 讓體育站上育人“C位”

作者:日常惡魔
建議辦理進行時│撕掉“副科”标簽 讓體育站上育人“C位”

座談會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吳公然 長沙報道

為了讓體育站上育人“C位”,一群人正在努力。

4月17日,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建議督辦組赴省體育局,就“青少年體育參與”類重點處理建議進行督辦,對建議辦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建議辦理工作緊緊“責任閥”。

在今年初的省兩會上,夏彬華、劉菲菲、彭榮宏三位省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了《關于完善湖南省青少年體育參與社會支援機制的建議》《關于打造青少年體育活動品牌IP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推進“體教融合發展”的建議》。

今年省兩會以來,代表提出的建議有1000多件。經過多方征求意見,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确定了35類106件省人大代表建議為2024年度重點處理建議,以上三位代表所提建議位列其中,由省體育局、省教育廳、團省委等機關承辦。

從人大代表聽民聲、順民意提出建議,到被列為重點處理建議再予以督辦,“青少年體育參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然而,目前“重智育輕體育”“體育是副科”“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等觀念仍然紮根在部分人的腦海中。這種觀念若不改變,小則影響孩子的前途,大則影響民族的未來。

體育不僅健體更健腦

2023年11月,新華社報道了“部分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現象”,其中提到“很多男生一個引體向上都做不了”。

對此,部分人認為,我的孩子以後又不幹體力工作,身體素質差點沒關系。

實際上,這種觀點大錯特錯。因為體育運動不僅健體,更健腦。也就是說,不運動不僅會影響身體素質,還會對學習成績造成負面影響。

建議辦理進行時│撕掉“副科”标簽 讓體育站上育人“C位”

新華社報道截圖。

有這樣一種現象:孩子明明整天被父母關在家中學習,可成績老上不去。本該是陽光、活潑的年紀,卻顯得無精打采、思維遲鈍,父母不由得陷入懷疑:“我的孩子是不是太笨了?”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太笨了,很可能是經常宅在家不運動“宅”成這樣的。不少父母認為運動會耽誤孩子學習,然而恰恰相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運動或有助于學習提升。

早在2009年,一項在上海市2200多名五年級學生中的調查發現,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往往成績更好。2017年,來自西班牙、意大利和智利的學者分析了26項研究資料(年齡覆寫4至13歲兒童)得出結論,身體活動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尤其是在數學和閱讀方面。

體育為何會讓人變聰明?

2023年4月,《北京青年報》刊發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的一文顯示,運動會增加大腦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如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獲得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态;血清素使人釋放壓力,提高記憶力;去甲腎上腺素能夠提高反應速度和專注力。

長期來看,運動能夠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人類腦計劃”在研究中發現,堅持運動可以明顯增加神經細胞的數量,使大腦像肌肉一樣越練越強大。

世界衛生組織(WHO)聲明:規律運動在保護孩子健康的同時,能提高他們的學術表現。

體育不僅健體健腦更“強心”

有個結論很可能打破一些人的認知,體育運動的作用不僅健體健腦,還會對心理健康産生積極影響。

受學習壓力、人際交往以及感情等因素的影響,現在的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嚴重,讓家長和老師很焦心,學生心理健康成了“2023年度中國基礎教育十大關鍵詞”。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長的基本盤,是出不了一點問題的。如何保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很多人經過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後,似乎感覺曾經焦慮的一些事情放下了,心裡的一些陰暗、消極的想法也沒了。

建議辦理進行時│撕掉“副科”标簽 讓體育站上育人“C位”

運動中的湖南師大附中學生。

其實,這種感覺是有科學依據的。

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系。科學研究表明,定期參與體育活動的中國小生在心理健康水準上顯著優于不參與或少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大陸首枚冬奧金牌得主楊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運動能促進大腦釋放内啡肽等神經遞質,有效緩解壓力和焦慮,提升情緒狀态。規律的體育鍛煉還能增強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對于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積極人格特質具有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厲彥虎也表達了同樣觀點。他認為,體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磨難教育、成長教育,孩子可以在體育的無言競争中逐漸鑄就強大人格。

哈佛大學神經精神醫學領域專家約翰·瑞迪的《運動改造大腦》一書指出,它(運動)絕對是我們治療大多數精神問題的最佳方法之一。美國精神病學會将運動納為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之一。

體育在歐美發達國家牢牢占據“主科”位置

由于家庭體育觀念意識淡薄、學校重智育輕體育的積弊尚未根本扭轉、體育場地建設與利用不足等原因,現實中的體育還處于“副科”地位,我們的育人工作還欠體育一個“C位”。

實際上,體育在國外很多國家牢牢占據着“主科”的位置。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把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營造濃厚氛圍。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趙萍表示,在美國,體育育人觀念深入人心,打球、遊泳、跑步等各種體育活動占據了美國青少年的大量業餘時間。一般說來, 越是好的大學, 在錄取學生的時候越看重學生在有高學業表現的同時是否在體育或是藝術方面也有一技之長。

建議辦理進行時│撕掉“副科”标簽 讓體育站上育人“C位”

在日本東京一所國小的春季運動會上,學生們正在進行疊羅漢項目比拼。(圖源:人民日報)

據《人民日報》報道,在日本的學校教育尤其是國小教育中,體育課是一門重要課程。國小低年級的體育課一般由班主任親自教授,主要目的是讓孩子通過體驗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愛上運動。日本國小每周有兩到三個體育課時。

在德國,體育是中國小生的必修課程,每周有2至3小時的課時。校園體育節、校際體育比賽、以體育為主題的戶外拓展活動等,也是德國中國小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3月《光明日報》刊載的一文顯示,在現行的法國教育體系内,體育課是法國中國小生的必修課。根據規定,國小體育課必須達到每周3小時,國中為每周3~4小時。

孩子的未來,短期來看拼的是學習,可是往往走到最後,拼的卻是身體素質和體力。

國與國之間的競争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争,人才之間的競争最後拼的是身體,拼的是體力。是以,要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體育隻能強不能弱。

促進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已迫在眉睫

一個本該在“C位”的科目,如果長期處于邊緣位置,教育就會欠賬。對于欠賬,隻有努力還舊債不欠新債,才能阻止欠賬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如今,促進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已迫在眉睫,這是關乎青少年健康成長和民族未來的大事。

是以,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夏彬華、劉菲菲、彭榮宏三位代表通過建議,為“青少年體育參與”鼓與呼。

夏彬華代表認為,來自學校、家庭、社群和企業的社會支援對青少年的體育參與起着關鍵作用。他提出了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管道作用,開齊開足體育課,适當增加體育課課時和開設連堂課,推進多功能運動場地和體育綜合體建設,建構高水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等建議。

建議辦理進行時│撕掉“副科”标簽 讓體育站上育人“C位”

課堂上的青少年。(圖源:視覺中國)

“在目前社會背景下,面對青少年‘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等健康問題的嚴峻,特别是‘小玻璃心’心理健康問題的低齡高發趨勢,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劉菲菲代表建議,打造獨具特色的青少年體育品牌IP,吸引青少年參與,釋放課業壓力,提升體質健康,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彭榮宏代表表示,目前在體育和教育融合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中國小過于重視文化成績、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缺乏對運動的興趣等不足。他建議,教育部門、體育部門要建立融合發展工作機制,在中國小建立體育基地校,引入體育部門的競賽體系、訓練體系和專業教練體系,鼓勵中國小校為體育教師、兼職教練等建立激勵體系。

根據相關規定,代表建議會辦機關應于4月29日前向主辦機關送出會辦意見,主辦機關應于5月29日前答複代表,涉及面廣、辦理難度大的建議可延長至8月29日前答複代表。

此次督辦時,督辦組透露,将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推進代表建議辦理,加強跟蹤督辦,适時以“小快靈”的方式開展青少年體育立法工作。希望以此建議辦理為起點,探索出一條提高青少年體育參與率的“湖南路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