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在情绪能力上

作者:茶余饭后

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在面对一些不好的事情时,每个人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有人说,成熟的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够“控制情绪”固然好,只是很多人曲解了控制的含义,或者并不具备管理情绪的能力。

于是选择拼命隐藏和压抑情绪。

结果,不但没有改善关系、缓解心情,还摧毁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要知道,任何关系的维系,都不应以牺牲自我为前提。

一个人最好的自爱,是允许自己释放情绪。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在情绪能力上

太过在意他人的感受

注定委屈自己

听过这样一句话,这世间,只有两件阻碍我们幸福的事:

活在过去和观察他人。

生活中有些人,在待人接物时,总是习惯以他人的感受优先,费尽心思去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自己却活得委屈而痛苦。

小说《抓落叶》中的主人公艾略特,就是这样的人。

小时候和哥哥比赛抓落叶,原本占优势的他为了让哥哥高兴,故意输掉比赛。

从那时起,讨好他人便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生活中,总是处处让着哥哥,委曲求全去迎合哥哥的朋友;

就业时,听从父母的意愿,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会计工作;

对待恋人也是唯唯诺诺、无微不至……

他努力去照顾所有人的感受,却遭到哥哥排挤、父母误解、女友出轨。

在一次次的伤心与失望中,艾略特的内心越来越空虚,最终抑郁自杀。

作家马德说:

“讨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着要彻底得罪了自己,辜负了真实的内心。”

太过在意他人的感受,注定会委屈自己。

就像电影《热辣滚烫》中的杜乐莹。

被闺蜜抢了男朋友,却还是去当了伴娘,因为不忍心朋友坐实小三的头衔;

为了帮表妹顺利转正,违心去参加直播节目,却被表妹利用,遭到观众的痛骂和指责;

和心仪的教练吃饭,明明不爱吃牛蛙,却不忍心扫对方的兴;

看见教练遭受不公平待遇而失落难过,便悄悄用五千块钱为其“买回”拳击比赛的名额,却发现人家并没把自己当女朋友。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在情绪能力上

伤过、痛过之后,乐莹终于用“赢一次”的方式找回了自信,也学会了爱自己。

美国作家格伦农·多伊尔在《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一书中说:

我们应该要遵循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做取悦自己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很累,就是因为总是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却屏蔽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渐渐地,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还会被别人所忽视。

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痛苦纠结。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在情绪能力上

那些被压抑的情绪

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看过一个故事。

主人公琪琪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听话的“乖乖女”。

不但学习成绩好,还很有礼貌,深得父母、老师和周围人的喜欢。

工作后的她,同样深得老板的赏识。

但却莫名地患上了惊恐症。

每当老板经过她的办公桌时,琪琪就会惊恐发作,恶寒想吐,只好去会议室躺下休息一会儿,有时不得不请假回家。

可即便在家里,有时也会发病,尤其是丈夫出差时。

看了很多医生,都毫无办法。

最后只好去看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问她:

“如果我能让你所有的梦想成真,你想要什么?”

琪琪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想当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并且希望像叛逆的妹妹一样,由着性子好好放纵休息几个月。

原来,琪琪一直被“乖乖女”的标签所累。

为了不让父母、丈夫和老板失望,不断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她很讨厌现在的工作,却按父母的意愿选择了这个行业;

工作几年来,从没好好地休息过;

和丈夫意见不同时,她很想大吵一架。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在情绪能力上

但母亲曾说,真爱一个人就不会和他吵架,所以再恼火也忍着。

明白诱因后,琪琪花了几个月时间,度过了一个真正的假期,并且换了一份为女性设计服装的工作。

从那以后,她的惊恐症再也没有发作。

心理学上,将那些习惯克制、压抑自己的想法,很少表现出负面情绪,总是一味隐忍的性格,称为“C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更容易“积忧成疾”。

米歇尔也曾在《情绪的81张面孔》一书中说:

“忽视情绪,远比直面情绪本身要痛苦得多。一旦情绪受阻,负面影响会成倍增加。”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而选择无视、隐忍或自我解释的方式来回避自己的情绪。

殊不知,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只会在心底越积越多,最后转向内攻击自己。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在情绪能力上

最好的自爱

是允许自己释放情绪

我们总以为,情绪是一时的,“控制一下就过去了。”

其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强行压下的情绪并没让我们的内心释然,只是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其深埋于心底。

殊不知,那些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倘若一直得不到宣泄,便会消磨成对身心的伤害。

网友小雅曾讲过自己的故事:

曾经的她,在生活中一直扮演老好人的角色。

工作中,哪怕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也会咬牙答应同事的各种请求;

恋爱时,总是忽视自己的感受,对男友一味忍让;

为了博得周围人的好感,她总是任劳任怨、小心翼翼。

即使受了委屈,内心十分难过愤怒,也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从不与人争执。

可是,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的身体。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情商,而是在情绪能力上

长期的压抑和隐忍,让小雅患上了严重的失眠和偏头痛,只能靠药物治疗。

小雅这才意识到,为了迎合别人,而选择压抑自己,是一种本末倒置。

现代女性,被赋予了很多期待,既要工作赚钱,还要养育孩子、照顾爱人、孝顺父母,

难免有时心力交瘁、情绪失控。

之前的一个新闻中,一位女士因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在地铁站里崩溃大哭。

当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时,却听到让人心酸的一句话:

“我不能回家,回家哭会吓到孩子”。

这位妈妈并不是个例。

有数据显示,在都市女性中,有97%的人会在工作或学习中,隐藏自己的情绪;

93%的人会对家人隐藏自己的情绪。

为了将最好的一面示人、让家人安心,我们习惯于苛求自己、伪装坚强,从不袒露自己的无助和脆弱。

可就像这句话说的:

“杯子里要先盛满对自己的爱,溢出的部分再去爱别人。”

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更有余力去爱别人。

而最好的自爱,不是苛求完美,而是能够觉察并允许自己释放情绪。

《国语·周语下》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

“堵,不如疏。”

情绪就如河水一样,当我们在内心筑起堤坝,将所有的不快都封存在心底。

天长日久,委屈和愤懑越积越多,终会冲破情感的闸门,伤及身心。

与其一味地追求情绪稳定、过度控制情绪,不如温柔地去接纳、允许自己的所有情绪。

懂得合理适度地释放情绪,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感情的真实流露。

余生,愿你我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能够保持觉知,既不伤害他人,亦不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