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谁知道坐上轮船和火车观赏自己修的运河和铁路我会联想到什么?

作者:周舟剪影论社保

有人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读书会改变命运,但我觉得并不完全是这样,重要的是命运决定一切,时运主宰人生。

1923年12月13日老伴重病术后需康复,儿子出钱催我们去南方疗养。我们四位退休老人结伴从宜昌东站上火车,坐上绿皮卧铺车,准备到广西北海去度过寒冬。踏上宜昌开往柳州的列車后,我正在刷手机,观看头条网上关于农民上水利参加了国家工程建设是否应发放养老金的评论文章。当火车鸣笛声响起时,我突然想起我坐的这条线路,不正是55年前我参与亲手修建的枝柳铁路吗?

枝柳铁路从宜昌枝城起到广西柳州止,全长883公里它穿越了崇山峻岭,连接了焦枝线,号称第二条京广线,是当时修建的一条战备铁路。回想起55年前我修铁路的场景,我丢下手机急忙趴在车窗上寻找我年轻时经历过的地方,火车匆匆驶过枝城大桥,我极力回想眼前的一切,和我经历过跨越两个年头,数个月的艰辛劳动场景看它有多少重合度。没有找到啊!沿途的风景如画,它与我55年前战斗过的劳动的场景完全不同。

那是1968年冬季至1969年春季,文革让我这个没读完高中的青年加入了知识青年回乡大潮,这年冬季我随天门民兵师,从老家农村开赴枝柳铁路路基建设工程建设兵团战斗前线,其实就是民工搞建设。我们以生产大队组成的民兵连,人数远远超过了一个连的“兵力”。人们挑着行里带着生活用具,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湧去,我夹在人群中匆忙随人流渡过汉江,徒步走了二十公里来到潜江县城,等在那里的一辆辆敞篷汽车,把我们从潜江拉到了沙市老体育场。接着来到长江堤边现在的洋码头。我们在堤上露宿了一夜,第二天乘上机器驳船货轮顺着长江向西开,下午来到目的地,枝城南岸枝柳铁路线宜都分段洋溪。当时枝城大桥未建,后来是我们这些民工修建的。我们的主战场是洋溪向南路段,那是一片崇山峻岭,要开出一条平坦的铁路路基还包括架天桥。

有谁知道坐上轮船和火车观赏自己修的运河和铁路我会联想到什么?

那时没有挖掘机全靠肩挑手提打人海战役,路基从山包上炸开取土修筑,修桥需从远处江边挑沙担水泥修建。一座座山包削平用来填充山谷,筑成路基后用推土机碾压成路,这个工程多么浩大,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天下着鹅毛大雪,民兵们挑着土,光着上身只穿一条短裤迊着北风,在急促的冲锋号声中拼命向路基填土处冲锋,工地上到处可见“早日修好战备路彻底埋葬帝修反”的标语口号,当我冲到山谷时,我满满的一担土已成半担,我的短裤也湿透了,作为才参加劳动的一介书生,我尽力了,当时我心里有无限的自豪感,没有什么强迫与自愿之分。

这个春节我们不能回家过年,平时生活艰苦,米饭能管饱,吃的菜是白菜萝卜,难见一点晕腥,谁都希望回家过年吃顿好的,可是不能够,谁逃跑会作为逃兵批斗。这个春节没有休息,武汉下乡知青受不了啦,偷偷逃往江边准备回家过年,民兵团派我们前去抓“逃兵”,这个年的团年饭只能自个到车阳河街上吃了一碗肉片汤。后来这些逃兵怎样处理就不清楚了,只知不久后他们都招工回了武汉,可想他们的此段经历已算作了工龄,记作了人们热议的视同缴费养老金工龄,而我此段时间只是农民,因为回乡不算工龄,网上拿这段经历说事,要养老金,我怎么说呢?只能算是命吧!此后我下定决心,我也要改变命运。

火车继续在向南开,我又拿上手机在网上细观网上评论。

车上无事,思绪又把我带入了1970年,那一年我又参加了天门汉北河挖掘工程,汉北河全长91.8公里,是一条1969年冬到1970年5月开挖的人工河。上起竟陵西郊万家台处开口,与天门河接流,纳天门河上游来水,流至武汉辛安渡分两支:一支从新沟闸入汉江;另一支从东山头闸入府河,注入长江。

我们当时在万家台开口处平地挖河,此次挖河使用了半机械化,是用板车运土,比修枝柳铁路轻松一些,经过一冬一春的奋战,一条途经两县一市的人工河挖成了,河道疏通了汉川沉湖湖区积水,使沼泽改为了上千亩良田,连通了天门县河、汉江与长江的通道,不仅使水利受益于几县农业,同时使交通也便利了。十年后我读大学坐上从武汉回老家的轮船经过了这条我挖过的河流,使我感慨万分,深感我作为建设者的一分子,当时的付出值得。但是当时在农村的我,眼见身边知青和有门路的农村青年都跳出了农门,我也一定要想办法离开。

1972年冬,我通过找亲戚帮忙,终于把户口迁到了荆州市的一个国营农场。虽说农场是国营,但还是农村,我被安置在砖瓦场,这里的劳动强度比老家农村还大。作为经历过挖河修路锻炼的我,完全不能适应这里的劳动强度。农场的伙伴们无时无刻都想着能跳出场门,到荆州和沙市当工人,这成了当时农场青年们梦寐以求的追求。

随后,我当过农场教师,通过补学高中知识,后来考上了大学,才彻底跳出了农门。我的农场伙伴留在农场的,有的还当上了副场长几个都是正科级,目前农场变成了街办,有的成为了公务员和事业编,他们也退休了,养老金比我高,有的在社保局领5800元,财政局还补贴1500元,养老金都7000多元了。

而我毕业后自认比他们强,在事业单位干过,也享受过正科级,还是高级工程师,谁知组织上调我去国企任职,在国企退休。并且还经历了下岗,下岗后当起了大学代课老师。

我也曾想过退休后能多领养老金。认为先天机遇不好,只有后天来补。从事业调往企业后,我却又遇到了下岗,使我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同农民同事到了相同的起点。我总想厄运怎么总是围绕着我,我要挣脱,人家社保局不是宣传养老金多缴多得吗?只有下岗后多出钱,买高指数,看能否多拿养老金?

我下岗后在高校教书,拼命打工赚钱,力争买养老金高指数,我买的指数虽然高于普通下岗职工3倍,人家下岗职工出0.5是出在岗1.5的费用,我买1.55指数需多少费用呢?这是灵活就业人员的交费标准,要承担多大压力呢?大家去想!

可我想错了,你缴费再高,你的视同年限长啊!24年只用1计算,而事业是用1.98计算,你能扭转乾坤吗?所以平均指数只1.13,缴的费再高养老金也会算低,这是我努力的结果,这只能是命,命运是不能由自己改变的,所以我告诫农民同事们,不管你如何抗争,我奋斗过,抗争过,我不能与农场伙伴比。我们同为科级,学历和职称我比他们高,缴费我比他们多,但养老金少他们四千多。

所以农民同事们,我也修过路挖过河考上了大学,你们羡慕我三千元养老金吗?我又羡慕谁呢?只能说我努力了,我的父辈在农村当了几十年村支书无工资无养老金,老了由我赡养活了个高寿,我比他强,我的儿子比我强。我希望农民朋友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强,不要与命运抗争。我仍然这样说:

人的一生只是命运决定一切,时运主宰人生。

有谁知道坐上轮船和火车观赏自己修的运河和铁路我会联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