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战# 中华文化中至高无上的法则

作者:何老师说话
非战# 中华文化中至高无上的法则

孟子的

“非战”

思想,深深植根于大陆儒家、道家的传统理念,也构成了军事哲学的核心原则,仿佛是我们文化中至高无上的法规。

非战# 中华文化中至高无上的法则

他明确提出,

“善战者服上刑”。

这里的“善战者”,即那些好战之人。而所谓的“服上刑”,则指除了人世间最严厉的死刑之外,还将受到上天的惩罚,承受看不见的果报与责罚。这是对穷兵黩武者的严厉警告。

进一步,孟子提到

“连诸侯者次之”。

这是指那些运用政治外交手段来扩张势力,只讲权术、不顾仁义的政治家。在孟子看来,这种行为虽然不像直接战争那样血腥,但仍然是有罪的,应受次一等的刑罚。

再次,

“辟草莱、任土地者”

也受到孟子的谴责。这些人通过侵占土地,比如偷偷移动国界石碑来扩张自己的领地。虽然他们可能声称是辛苦开拓,但这种行为在道德上仍然是不可接受的。这就像一些

盗垦者,

明知土地有主,却不经合法手续就擅自占用,最终通过漫长的官司和各种手段达到占地的目的。

在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除了直接的军事冲突,还有复杂的

外交斗争、政治斗争和心理战。

这些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扩张势力,而在孔、孟看来,这些都不是君主之道,不是大丈夫所为。

从“非战”的立场来看,《孟子》中的这些思想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发挥。不仅在哲学、道德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渗透到了文学作品之中。

非战# 中华文化中至高无上的法则

唐人的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以及“泽国河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都深刻反映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体现了浓厚的儒、释、道思想。

孟子通过观察人的眼睛来判断其

内心的正直

与否。孟子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无法掩饰内心的邪恶。如果一个人心胸坦荡,他的眼睛就会明亮清澈;如果内心不正直,眼睛就会显得昏暗无光。因此,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和言语,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其为人如何。这不仅是

孟子识人

的一种独特方法,更是他“非战”思想的一种体现——他期望人们都能拥有正直、和平的内心,而非被战争和权谋所侵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