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戰# 中華文化中至高無上的法則

作者:何老師說話
非戰# 中華文化中至高無上的法則

孟子的

“非戰”

思想,深深植根于大陸儒家、道家的傳統理念,也構成了軍事哲學的核心原則,仿佛是我們文化中至高無上的法規。

非戰# 中華文化中至高無上的法則

他明确提出,

“善戰者服上刑”。

這裡的“善戰者”,即那些好戰之人。而所謂的“服上刑”,則指除了人世間最嚴厲的死刑之外,還将受到上天的懲罰,承受看不見的果報與責罰。這是對窮兵黩武者的嚴厲警告。

進一步,孟子提到

“連諸侯者次之”。

這是指那些運用政治外交手段來擴張勢力,隻講權術、不顧仁義的政治家。在孟子看來,這種行為雖然不像直接戰争那樣血腥,但仍然是有罪的,應受次一等的刑罰。

再次,

“辟草萊、任土地者”

也受到孟子的譴責。這些人通過侵占土地,比如偷偷移動國界石碑來擴張自己的領地。雖然他們可能聲稱是辛苦開拓,但這種行為在道德上仍然是不可接受的。這就像一些

盜墾者,

明知土地有主,卻不經合法手續就擅自占用,最終通過漫長的官司和各種手段達到占地的目的。

在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除了直接的軍事沖突,還有複雜的

外交鬥争、政治鬥争和心理戰。

這些鬥争無一不是為了擴張勢力,而在孔、孟看來,這些都不是君主之道,不是大丈夫所為。

從“非戰”的立場來看,《孟子》中的這些思想在後世得到了廣泛的發揮。不僅在哲學、道德領域産生了深遠影響,還滲透到了文學作品之中。

非戰# 中華文化中至高無上的法則

唐人的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以及“澤國河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将功成萬骨枯”,都深刻反映了戰争給普通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展現了濃厚的儒、釋、道思想。

孟子通過觀察人的眼睛來判斷其

内心的正直

與否。孟子認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無法掩飾内心的邪惡。如果一個人心胸坦蕩,他的眼睛就會明亮清澈;如果内心不正直,眼睛就會顯得昏暗無光。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眼睛和言語,就可以大緻判斷出其為人如何。這不僅是

孟子識人

的一種獨特方法,更是他“非戰”思想的一種展現——他期望人們都能擁有正直、和平的内心,而非被戰争和權謀所侵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