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俩”“后俩”的由来

作者:洛邑过客

#来点儿干货#

前李,土著谓之“前俩”,西起苏滹沱,东迄徐村,北交后李,南接后洞,原为邙山镇辖下之行政村,后改隶洛浦街道办,名因姓氏不假,源来却是两说。

古时,这片土地经瀍河冲犁,雨水作用,形成无数道沟壑,从东到西,自南至北,纵横交错,溪流淙淙。往事越千年,沟壑后能叫出名儿的,还有柳沟、寨沟、东坡沟、马黄沟、后涧沟、西沟、东沟、丫环沟等8条。

大抵逐水而居为古之特性,有水源的地方,总能吸引人类。区区河沟也是。相传,最早来此定居的,就是李姓人,一在明朝,二在北宋。从后往前溯。

“前俩”“后俩”的由来

前李村景

史载,洪武初年,大局甫定,人口不均,制约发展,明廷启动移民之策,久经战乱的洛阳,也被纳入视线。大约此时,有山西李姓两兄弟联袂迁洛,又辗转来到北邙,临瀍河落户。当时,哥哥居南,弟弟住北,遥相呼应,繁衍生息。

若干年后,哥俩膝下人丁兴旺,分别成村,时因哥距洛阳城近,村叫前李,弟稍远,村称后李。

后李,俗称“后俩”,今属孟津朝阳镇,传为千古词帝李煜的长眠处。另说前后李村名,均与李煜有关。李煜,少聪颖,爱读书,擅文章,精通书画音律,有着文化巨匠的一切特质,惜入错了行,干得窝窝囊囊不说,最后还成为亡国被俘之君。

“前俩”“后俩”的由来

前李地坑院

公元961年6月,李煜在今南京继父业,登基为帝,时南唐已历三世。生性仁孝的李煜,平时就爱写个诗,填个词,当甩手掌柜,干皇帝,治理国家,专业那是真不对口,勉为其难。

在位期间,强敌环伺,宋又独大,李煜战战兢兢,选择抱大腿,找保护伞,一向以宋为尊,低心小意。南汉被灭后,唇亡齿寒,李煜再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自贬仪制,主动示弱,诚表臣服,以期苟活。

当宋陈军边境,觊觎之心已昭然若揭时,李煜如梦初醒,但还是派人向宋太祖诉苦,辩说南唐无罪云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太祖一句话,才让李煜彻底断念想,反激发出血性,下令坚决抵抗。

“前俩”“后俩”的由来

仗打的是综合国力,涉及方方面面,后唐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公元975年12月,南京城破,李煜被俘,送往开封,等待太祖进一步发落。宋太祖瞅着李煜的可怜样,动了恻隐之心,不仅赦免其罪,还封了违命侯。名虽有辱意,结果却最不坏。

公元976年,太祖因故去世,胞弟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时大赦天下,李煜辱称被去,又加封陇西郡公,先给了颗甜枣。李煜不在乎这些,只管饮酒作诗。其词伤亡国忆往事,哀婉凄绝,意境深远,登峰造极。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千古名句,多出于此时。

公元978年,李煜逝世,被追封为吴王,职级回到登基前,后葬洛阳邙山,享年四十二岁,世称南唐后主,也称李后主。

“前俩”“后俩”的由来

后李村景

关于李煜死因,历来有俩说法。一说死于抑郁。据称,李煜从皇帝到囚徒,落差太大,思想转不过弯,常自艾自怨,郁郁寡欢,夜不能寐,焦虑成疾,导致病亡。

另说被太宗鸩杀。相传李煜继妻小周后有国色之貌,太宗无比贪恋,一直对李煜看不顺眼,又闻李煜借词抒情,思国怀乡,中有反意,最终痛下杀手。太宗是个狠人,亲哥都能办,何况李煜?

李煜葬后李,后李人深信不疑。传说后李村北的“老坟台”,就是李煜墓。后李有知情者爆料,民国年间村里有人从“老坟台”挖出一方墓志,卖到洛阳民间,上载墓主为“吴王”。

“前俩”“后俩”的由来

网友在后李村“老坟台”立的李煜碑

李煜两次封“吴王”,是史实。李煜墓志,为老部下徐铉奉宋太宗命所作,曰《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前段时间,有网友众筹为李煜、在“老坟台”立碑,引来一片叫好。当时一同在后李立碑的,还有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

“老坟台”是李煜墓,官方尚未予认可,民间还颇有微词。相传李煜落葬后,当年一同被掳来的李氏族人,就留在当地守墓,经年繁衍,形成村落,名取后李,就含怀念“后主李煜”之意。多少年后,后李人丁翻番,向南分迁,又形成一村,顺名前李。

能够佐证此说的,还有周寨的传说。周寨也属朝阳镇。相传李煜生前与小周后伉俪情深,死后,小周后痛不欲生,强烈要求守灵。宋太宗被逼无奈,允准其在西北三四里处,设寨远祭。小周后在族人陪伴下就位,整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三日即忧思而亡,与李煜合葬。祭寨后也形成村落,遂名周寨,沿袭至今。

“前俩”“后俩”的由来

前李后李周寨位置图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市作协会员,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谢谢。

“前俩”“后俩”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