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作者:晨雾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洲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支援乌克兰

原创 小靠 一个写东西的地方 2024-04-12 20:30

晨雾 / 转帖

原创作者:告非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是2024年4月12日的俄乌哈以战况研判系列原创文章。

特别提示下,昨天的文章很不错,其中讲到了德国为什么要在立陶宛建设一家炮弹工厂,以及乌克兰盟友国家推动军工动员对战争走向的影响问题。但因推送乏力的缘故,可能很多读者朋友还没看过,建议大家可以看下:

乌求索7套“爱国者”;德国在立陶宛建炮弹厂

今天首先要汇报的一则消息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今天公开表示,如有必要,白俄罗斯准备帮助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

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笑了。老狐狸觉得现在乌克兰打不动了,该“迎王师”了,所以他就跳出来,想要帮助普京探探乌克兰的虚实。多么“暖人肺腑”的一个“老好人”啊!

奸滑之人投机取巧,十分正常。我笑的不是这个。

可笑的是,连卢卡申科都看出来,乌克兰处于极其危急的关头,而乌克兰最依赖的美国盟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约翰逊还在借故拖延,格林各种放狠话,川普仍在大言不惭“24小时”解决乌克兰战争,拜登则沉默不语。

这么明显的事实,看不出来?让人寒心呐!

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何塞普·博雷尔日前讲了一段很沉痛的话,应该是美国国会“卡脖子”援乌法案以来,欧盟官员讲过的最沉痛的发言。

虽然这段发言看了让人非常不好过,但这是真真切切的欧盟官员对于现状的思考。实际上,因为经常报道对乌克兰不利的消息,我的战况报道最近阅读量和打赏都大幅下跌。如果仅为了自己收入考虑的话,我宁可不报道这番话。但是,考虑再三,为了让大家了解到真实的信息,我还是愿意详细介绍这番话。

恳请大家不要因为看了不开心,就不愿意打赏。如果大家的格局都仅限于此的话,那等于逼着我编造谎话、瞎话,逗大家开心。那样的话,我就成了“花剌子模信使”。

何塞普·博雷尔说,美国拒绝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和川普关于退出北约的言论已经对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安全基础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裂痕”。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博雷尔是在4月9日的欧罗巴论坛上发表了这次关键的演讲。他说,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担任世界上那些分享西方价值观并反对“红色威胁”的国家的主要安全保障者的地位。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军队是易北河以西所有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苏联解体后,美国也将前华沙国家纳入保护之下。

但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今天来看,75年来坚定不移的东西不再如此:“我们需要让欧盟公民明白,在冷战期间和之后保护我们的美国保护伞可能不会一直敞开。也许,取决于谁在华盛顿执政”。

他明确地表示,美国根本不想再处理欧洲安全问题。因此,即使是北约的保证也已经变得非常短暂。

博雷尔呼吁,欧盟应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才能在今天这个情势下,加强北约成员国遵守承诺的意愿。他说:“我们不能依赖美国的支持和美国保护我们的能力。我们必须建立我们的共同防御能力。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坦率地说,我认为博雷尔这种呼声非常迫切,也非常及时。影响今天乌克兰受援助情况的,既有美国的扯皮,也有欧洲的虚弱。倘若欧洲人在过去的20年内真的认真履行了保护自己的职责,让军费开支多于GDP的2%,他们今天肯定有能力援助乌克兰,甚至有可能让克里姆林宫不敢轻举妄动,根本就不会发生战争。

然而今天的现实情况是,整个德国境内只有10套“爱国者”、法国陆军的炮弹只够打一周的仗,荷兰没有主战坦克。这让欧洲几乎是赤身裸体面对着野心家。

现在我们先抛开假设的情景,回到现实。博雷尔接着指出,北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工具,但欧洲国家自己也有义务建立一个单独的欧洲安全体系。毕竟,北约是双向的,“美国的参与都是虚幻的。毕竟,就像美国不想在欧洲打仗一样,欧洲也不愿意在太平洋打仗”。因此,博雷尔进一步指出,一旦欧洲独立地解决其安全任务,那么也就“不再需要北约”了。欧盟根本无法再奢侈地信任美国的承诺是任何联盟的基础,也并不是缺了美国就无法建立“共同的东西”。

博雷尔的话相当“政治不正确”,但这反映了欧洲人现实的恐慌情绪。由于美国的懈怠和软弱,导致欧洲人认为有必要组建自己独立的安全联盟,这样就不再需要美国。但这与近几十年来欧洲和美国紧密团结的历史传统背道而驰,倘若这一构思成为现实,未来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必将被颠覆。

当然,这也与美国的利益背道而驰。缺少了欧洲盟友的支持,美国庞大的海外利益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川普想要的“解散北约”。如今川普自己不敢提这个口号,倒是欧洲人自己提出来了,还是从一贯比较亲美的博雷尔口中。

何况,如果美国不能履行对欧洲盟国的义务,那么对亚洲盟国的承诺如何得到保证?韩国、日本是否将寻求更可靠的合作伙伴、更强大的安全保障以及全球安全的其他结构性转变?

也就是说,对美国来说,放弃乌克兰,就等于放弃欧洲盟友;放弃欧洲盟友,美国在全世界提供的安全产品的信用也将崩溃,到那一天,美国就是妥妥的最大输家!

一贯口头呼吁“欧洲独立”的法国,现在也加大了音量。法国新任总理加布里埃尔·阿塔尔在访问加拿大时接受加拿大媒体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称欧盟的安全不应取决于美国,欧洲应该主要依靠自己,欧洲需要北约以外的第二个“救援者”。

不过,少了美国,乌克兰还不至于立刻失败。博雷尔称,“尽管乌克兰还不是欧盟成员国,但乌克兰战争对整个欧盟构成了威胁”,“我们不能将乌克兰人民的命运与欧盟人民的命运分开,特别是因为普京决心将其破坏稳定的活动扩展到整个联盟”。

博雷尔的这番话表明,欧盟领导人将尽力承担起拯救乌克兰的任务。我们从德国、波罗的海国家以及北欧国家的全力以赴的援助当中,确实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支持乌克兰的诚意,英国虽然不是欧盟国家,但也在尽全力支持乌克兰。

但是,之前我也分析过,欧洲国家既往的安全投入实在是太薄弱了。如果美国从援乌事业中退出,欧洲国家是否能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撑住乌克兰?如果乌克兰能撑住,欧洲国家的军工动员是否能达到支撑乌克兰收复失地的程度?欧洲人和欧洲政要的决心,是否能支撑乌克兰到获得最终全面胜利的那一天?这些问题,目前还很难预测。

我个人的看法,依然是呼吁美国众议院加速通过援乌法案。这对乌克兰来说是极其有力的支持,有了这份支持,乌克兰就可以坚持下去,并逐步收复失地。

这对欧洲来说也是莫大的支持,让他们有理由继续团结在美国周围,成为对全世界和平最有力的结构性支撑力量。

最后,这对美国本身也极其有利,这将决定性地削弱那些尝试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野心家。

我认为,美国绝不能放弃乌克兰,因为他们庞大的海外利益不容割舍,他们与欧洲盟友历史上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也绝不容在今天割断。

说一千道一万,选择支持乌克兰,就是选择了现实利益、长远利益和政治正确、历史正确;而放弃乌克兰,无异于自毁长城!

川普和共和党应该放下党争,以美国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全世界的和平与道义为重!

俄乌总体战况简报:

1、战争第779天,根据乌总参当地时间今晨发布的战果报告,在过去的一天里,在整个前线一共发生了78次战斗。

到昨天为止,俄军已累计伤亡451730人,昨日新增损失840人。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乌军还摧毁了俄军坦克总计7146辆,新增9辆;装甲车13698辆,新增19辆;火炮11486门,新增34门。

2、当地时间今天凌晨到早晨,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导弹袭击,乌克兰防空网拦截了17架沙希德无人机当中的16架。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ISW网站今天发表文章称,俄军正在利用乌克兰缺乏防空系统的窘境。他们增加了袭击前线的次数,同时攻击乌克兰的能源系统。这样,乌军被迫在保卫前线或保卫定居点之间做出两难的决定。

这一观点与我昨天文章中的说法完全一致。其实不是我特别聪明,而是谁都能看出,仅有的三套“爱国者”系统,无论怎样安排,也不可能既保卫了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利沃夫,又能在前线击落那些每天投掷50到70枚滑翔炸弹的Su-34们,现在这些Su-34在距离前线70到90公里的地方就丢下炸弹,只有“爱国者”才能击落它们。

乌克兰常驻联合国代表谢尔盖·基斯利齐亚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表示,只有 3% 的俄罗斯弹药击中了军事目标。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他指出,自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破坏战略和恐怖战略,向乌克兰城市和村庄发射了近 1000 枚导弹、约 2800 架沙希德无人机和近 7000 枚制导滑翔炸弹。只有 3% 的俄罗斯导弹、无人机和制导炸弹击中了军事目标,而 97% 击中了民用基础设施。俄军袭击了乌克兰 80% 的火力发电厂,还对水力发电厂造成了严重破坏。

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昨天称,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的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表明,美国国会需要立即提交并通过支持乌克兰的法案。她强调:“过去 24 小时内对乌克兰的袭击是另一个可怕的提醒,即乌克兰需要支持,乌克兰至关重要!”

泽连斯基真是太难了,援助迟迟不到位,前线缺乏兵员和炮弹,他只能多方奔走,为自己战火中的祖国尽量多争取一些援助。昨天,他抵达立陶宛参加三海峰会并与伙伴国家元首举行会谈。

“三海倡议”,也称为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黑海或三海倡议,是一项国际经济和基础设施倡议,汇集了位于波罗的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附近的欧盟乌克兰的 12 个国家。

在维尔纽斯,他会见了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捷克共和国总统彼得·帕维尔、罗马尼亚总统克劳斯·约汉尼斯和拉脱维亚总统埃德加斯·林克维奇。泽连斯基还代表乌克兰与拉脱维亚领导人签署了为期10年的双边安全协议。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泽连斯基强调再次向国际社会呼吁提供更多的防空系统。他还强调:“俄罗斯的邪恶不仅对乌克兰构成威胁,而且对与俄罗斯接壤的每个国家以及所有重视国际法的人都构成威胁”。

波罗的海三国真的对乌克兰掏心窝子。在与乌克兰签署10年安全协议的同时,拉脱维亚还宣布,将向乌克兰拨款1.12亿欧元提供军事支持。

爱沙尼亚外交部长马格斯·萨克纳在社媒上发文,呼吁西方伙伴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他说:“不要过度夸大乌克兰对俄罗斯炼油厂的袭击,可俄罗斯每天都在进行大规模空袭,系统地摧毁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并继续占领扎波罗热核电站”。

昨天也就是周四,立陶宛又向乌克兰移交了一批援助物资,包括反无人机枪、发电机和折叠床。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立陶宛今年已经提供了大批155毫米弹药,以及M577装甲运兵车。

前面虽然汇报了博雷尔关于美国的一番话,让大家对于欧美关系产生了忧虑,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欧洲确实也在积极行动起来以图自救。

马克龙近来发声,法国正在加速武器生产,欧洲需要动员起来。他还呼吁加快向“战争经济”过渡并帮助乌克兰。他依然声明坚决支持乌克兰,因为这毕竟是欧洲的核心利益。

很久没有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波兰也坐不住了。波兰总统杜达公开声明,华沙可能会将一些原苏系的防空系统的导弹转移到基辅,众所周知,乌克兰装备了大量苏系防空系统,如能从波兰获得这些防空导弹,他们的防空网就可以大大增强。

关于乌克兰想要获得7套“爱国者”防空系统的讨论,最近是很大的热点。欧洲议员们十分支持这一援助。在昨天布鲁塞尔举行的全体会议上,欧洲议会拒绝批准欧洲理事会之前提交的预算,声称只要乌克兰还没有获得额外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就不会批准。

欧洲议员们的态度是很有帮助的,这样的一个集体表态,对于欧洲国家下定决心转移更多“爱国者”导弹将极有帮助。

我们有的时候嘲笑欧洲太多“白左”,太多“圣母”,嘲笑他们过于仁慈,但其实人道主义是没有错的,仁慈本身也没有错。在乌克兰每天抵御弹道导弹的攻击,每天都有民房被摧毁、平民在死去的时候,欧洲议员们怀着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敦促欧盟国家向乌克兰转移防空系统,证明他们的心中确实有爱。

布鲁塞尔公共组织“促进乌克兰”的一群代表在欧洲清算金融机构大楼附近举行集会,要求将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和应计利润转移到乌克兰。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集会的组织者之一奥莱娜·库日姆告诉记者:“Euroclear拥有约2000亿欧元的俄罗斯冻结资产,每年从中赚取30亿至40亿欧元。因此,我们呼吁比利时金融机构和欧盟将这些被冻结资产的所有收入以及被冻结资产本身转移到乌克兰。明天,4月12日,欧洲工作组将举行会议,讨论将这些被冻结资产转移到乌克兰的法律和财务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必须大声宣布俄罗斯必须为其罪行付出代价”。她说,这类立法工作已经持续了两年,乌克兰的每一天等待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里正在发生新的破坏,人们正在死亡。因此,绝对不要再拖了!

哪怕之前对于援乌并不热心的斯洛伐克,最近也在转变。

乌克兰总理什米哈尔这两天在斯洛伐克访问,借这个机会,斯洛伐克向乌克兰提供了许多人道主义援助。比如,斯洛伐克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排雷车。

亲俄的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科明确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武力,并表示乌克兰需要帮助。乌克兰和斯洛伐克签署了合作路线图和另外四份文件,斯洛伐克承诺不但不会阻碍乌克兰加入欧盟,还会提供帮助。

乌克兰总理什米哈尔热情邀请菲科参加即将在乌克兰举行的和平峰会,为乌克兰取得胜利、欧洲恢复和平共商大事。

俄乌4.12:欧盟外交负责人担心美国承诺;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援乌

可见,尽管来自美国的援助暂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热爱和平支持道义的欧洲国家仍在帮助乌克兰。

我们现在很难预测乌克兰是否能在极为有限的援助支持下守住战线,更无法预测乌克兰何时才能取得胜利。但跟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许多影响重大的战争一样,只有先稳住阵线,才能以拖待变。有了欧洲国家的支持,乌克兰就有了和俄军周旋到底的可能。

而俄罗斯也并非不可一世,更不是不可战胜。虽然今年这几个月俄军咄咄逼人,但他们也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俄罗斯国内同样暗流涌动。拖下去,时间未必就站在俄罗斯一边,我仍极其看好乌克兰人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说一千道一万,我绝不相信野蛮能战胜文明,我也绝不相信,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力量,竟能允许俄罗斯胡作非为!

信息来源:2024-04-12 微信公号 一个写东西的地方

https://mp.weixin.qq.com/s/W5N8uWnEc9-zxLfeAWS_hg

【声明】本文为转发分享,已经注明来源。不代表本平台赞成或反对原作者的观点,文责和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