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作者:慕士塔格的季风

从去年的淄博、哈尔滨,到今天的天水,风水轮流转,你方谢幕我就登场,昙花一现的出圈,火也不过三五个月,至多半年,流量难道能塑造网红城市,但却很难能打满全场,只要带有“网红”两个字,给人的印象是既俗又土,而且有马上就过气儿的感觉。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真正的网红城市是重庆和西安,这两座城市每年都有几个火爆季,无论五一、国庆还是春节,反正遇到节假日就是一个“火”字,流量的作用仅是锦上添花,但对很多网红城市而言,流量更像是一阵风刮过,是雪中送炭,但也只能低档一时,免费接机、免费送开水和奶茶,似曾相识的操作真救不了一座城。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内功不够,泼天的流量下更容易现原型。无论是淄博也好,哈尔滨也罢,表面的东西好做,如果内功练的不够,任凭政府主导下的强营销,在巨大的流量面前更容易暴露问题,淄博的等几个小时才能吃上烧烤、周末订不到酒店,哈尔滨的旅游团低价套路、虚假宣传等等,都是暴露出管理上还存在漏洞。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城市烧烤和麻辣烫,在热腾腾的市井烟火气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廉价食品的大倾销,烧烤和麻辣烫美味但不健康,还有大把烂了大街的“网红美食”充斥其中,打的都是低价牌,便宜才更吸引人,其实质是后疫情时代消费降级,价廉不一定物美,更缺少市场力量的自然引流,行为注定不可持续。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超限度接待的“宠粉”模式不可持续。把外地游客“宠上天”,政府大院、机关重地,私家车随便停,起到一定的揽客作用,但某种程度会扰乱正常工作秩序。外地车违章不处罚,说好听点是人性化执法,其实质是不符合法律原则的双标执法,滥用公权,免责应当一视同仁。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重庆似的“宠粉”模式不是简单复制粘贴那样简单。一窝蜂的网红操作注定不可持续,流量过后,这样的服务还能否存在?最后的结果注定是惨淡收场,淄博烧烤热度降温之后,曾经人声鼎沸的浅海广场等几个网红烧烤打卡地,如今是一片萧条。哈尔滨的“游客需要什么就上什么”和冰雪大世界的退票事件是不是有一定关联性?以诚相待、真心诚意做实事,未必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某个城市要想“火”的话,基本盘必须要好。要么底蕴深厚如西安,要么美食超群有特色,要么有密集而且足够吸引人的网红看点,如重庆的洪崖洞、磁器口、长江索道、穿楼轻轨,西安的大唐,需要美食打头阵,但仅靠烧烤、麻辣烫一类的街头小吃想横空出世,只能靠运气,而且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短视频只是助力,自身没实力再营销也没用,网红的套路化操作,既能推波助澜,也能放大瑕疵,一座城市的包装定位和宣传不是一窝蜂,短期效应和零打碎敲效果肯定要差,考量的是城市外宣的功力和持久性。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旅游城市真正的出路在哪里?最近小编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风光好的地方经济都不行,而真正挣大钱的所谓旅游城市没有一个靠旅游发家,如苏州和重庆是工业立市,杭州的经济支柱是电商和互联网科技产业,西安的航天和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网红重庆GDP3万亿,旅游收入只占了百分之七。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一座城市产业是王道,旅游宠份只是招牌。发展还要靠内功,制造出来的网红城市转瞬即逝,沉浸式的体验才能持久,背后支撑的是这座城市的底蕴、工商文明和消费文化,还要有一定水准的城市运营管理,所谓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网红城市为何都昙花一现,几个月就凉凉,下一个会是谁?

淄博烧烤没人了,哈尔滨的冬天也结束了,天水麻辣烫又火了,也许这一波的流量几个月就将过去,天水也许也会和淄博一样无人问津,下一个会是谁?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