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伦访华行程即将结束,中美达成2点新共识,美国核心目的未达成

作者:孙绪闻

在中美关系依然摩擦不断的背景下,美国财长于4月4日开启访问中国行程,并将于4月9日结束访华,返回美国。

在与中方高层举行会谈期间,耶伦表示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双方都有责任且有必要管理中美双边关系,并且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除此之外,耶伦认为中美两国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中美两国关系在“旧金山愿景”的背景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双方需要让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稳定。

耶伦的这一番表态,其实也算是一种积极意义,毕竟稳定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利益。除此之外,在耶伦访华过程中,双方除了重申11月旧金山会谈达成的“加强沟通”、“防范脱钩”、“应对共同挑战”三点共识外,还在经济、金融合作上达成了2项新的共识成果,并将共同努力推动将这种共识转化为务实的成果。

耶伦访华行程即将结束,中美达成2点新共识,美国核心目的未达成

耶伦

但尽管如此,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依旧存在明显分歧,并未因此次访华而有所缓和,而这也是耶伦此趟访华行程的核心目的。

在耶伦访华之前,耶伦就表示中国工人工资低、中国制造业成本低、中国工业产品卖得便宜,言外之意就是中国的工业品价格太低,导致美国的制造业难以与中国抗衡,所以中国需要提高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售价,以保证美国制造企业拥有所谓的“公平竞争环境”。

在耶伦在结束访华行程的记者会上也有提及这一核心层面,表示美国将不会接受新兴产业如同10年前美国钢铁领域那样,被中国廉价产品大批摧毁。这说明在美国政府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上,耶伦并没有拿到想要的成果。但耶伦同时也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因为这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以看出,即使未达成广泛共识,但美国也不会采取过激举措。

耶伦访华行程即将结束,中美达成2点新共识,美国核心目的未达成

中美两国

实际上,这一点在耶伦访华之前就已注定此行难以有实质性成果。4月3日,中国财政部发布公告,称经中美双方商定,美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注意,是经“中美双方协定”,这和去年耶伦访华之前的用词一模一样。“双方商定”这个词,也就意味着耶伦访华是美方主动提出。而去年耶伦访华成果乏善可陈,今年也大致如此。

再有,耶伦此行的核心目的,本身就是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耶伦动身之前,就表示中国在三个领域对美国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一个是新能源电动车、一个是光伏产品、然后就是锂电池。这三个产业都是近十年来中国取得突破的产业,未来中国也大概率会继续领跑全球,耶伦来华是商谈减少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对美出口,为美国新能源企业谋一条活路,让美国能在该领域尽快追赶上中国。但此举无异于让我们自缚手脚,所以耶伦访华自然难以达成目的。

再有,耶伦一边访华,美国一边却动作不断。比如在4月3日,美国宣布在亚太部署新型的导弹发射器,用于发射射程16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新的拦截导弹,射程刚刚好,涵盖大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耶伦访华行程即将结束,中美达成2点新共识,美国核心目的未达成

美菲两国

除此之外,在4月7日,美日澳菲四国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明显是为菲律宾撑腰。而在即将到来的4月11日,美日菲三国还将在华盛顿举行三国首脑峰会,南海问题将会是一个关键议题。

在贸易方面,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更是公开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对西方国家造成了损害,所以主张美国和欧盟一同采取措施,对中国进行制裁和压制。

换句话来说,在美国多方面、多领域对中国展开全面围堵的背景下,又让耶伦急戳戳访问中国,就是让中国放弃在新能源制造业内取得的优势,把已经打下来的部分市场让给美国企业,这真的是异想天开。

耶伦访华行程即将结束,中美达成2点新共识,美国核心目的未达成

当然,虽然耶伦此次访华行程,成果除了2项新共识,其他乏善可陈,但也不能说耶伦此次访华没有意义,最起码从中国官方媒体的表态来看,我们说中美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两国加强沟通、共同管控分歧等等,说明耶伦此次访华,对中美缓和两国关系依旧有着积极作用。而在耶伦开启访华前2天,中美也举行了海空军对话,核心议题就是减少摩擦。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政府和军方高层保持对话,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关系未来会进一步缓和,有利于地区乃至全球局势缓和,对全球经济发展有一定益处。不过,我们也得注意到,这种缓和只是让双方不至于走向完全对立,不至于爆发直接对抗或热战,在美国的对华战略不改变的情况下,美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只会加重,而不会减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