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安英烈故事|乔瑞生:成安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作者:河北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成安英烈故事|乔瑞生:成安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乔瑞生

他是成安县第一名共产党员,成安县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建者。

他举办“读书会”,发展了大批党员,后来都成为了革命骨干。有曾任成安县委书记的赵玉森、曾任成安县委书记的陈瀛、曾任县大队教导员刘晓风等。

他牵头成立了进步组织“成安县小学教师研究会”。

他主动作为,多次派人与八路军联系,要求开辟成安抗日根据地。

他曾任中共成安县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为组织县党政群机构做了大量工作。

他曾任临漳县抗日县长,建立健全了县抗日政府,充实了县大队的力量。

乔瑞生(1910—1938.9),原名书麟,字瑞生,成安县大霍村人。8岁开始在本村上小学,15岁考入成安县立高小16班,在校品学兼优。1927年,在大名参加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革命组织,下半年入党,在他的努力下,成安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大霍村支部于1928年初成立。1938年9月28日,在西羊羔村召开的部队、政府联席会议中,乔瑞生等人不幸中弹身亡,史称“西羊羔事件”,时年29岁。解放后,乔瑞生同志被追认为成安县革命烈士。

1►

建立成安县第一个党支部

成安英烈故事|乔瑞生:成安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入党后,乔瑞生满怀激情、劲头十足地投入党的事业中去。首先在他的家乡大霍村秘密活动,发展党员,筹建党的组织。经上级批准,1928年初成安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大霍村支部诞生了,乔瑞生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

他极其慎重地发展党员,扩大组织。小霍村刘振华和乔瑞生是县立高小十六班同学,大霍村支部成立时任宣传委员。刘振华在本村发展数人,于1928年秋,建立了成安县第二个党支部——中共小霍村支部,随后在他的主持下,建立了临漳县第一个党支部。大小霍村两个党支部建立后,乔瑞生带领党员利用一切机会,在贫雇农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并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宣传马列主义,扩大党的影响,唤醒群众起来闹革命。

2►

创办农民夜校和读书会

成安英烈故事|乔瑞生:成安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由于乔瑞生到处宣传革命真理,终被反动政府发觉,因周围环境恶劣,他不便再继续活动。1932年,乔瑞生独自一人前去江西找红军,途中历尽千辛万苦,却终未找到。虽无功而回,但这次经历使他丰富了社会知识,进一步坚定了革命决心。1932年冬,回到家乡。1933年,在中共直南特委书记王子清、组织部长王从吾的领导下,乔瑞生回到本村继续以教书为名,开展党的工作。他在村中办起了农民夜校,教农民识字读书学文化,借机传播革命道理,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农民,陆续加入了党组织。1934年他又创立了“读书会”,发展知识人士入党,其成员思想认识提高很快,后来陆续发展为党员,并成为党的骨干分子,相继走上领导岗位。

3►

参与领导增资罢课斗争

1936年,成安县教育局腐败不堪,任人唯亲,教师工资待遇菲薄,广大教师十分不满。暑假期间全县教师集训,时任小学教师的乔瑞生和其他党员发动领导了全县教师增资罢课斗争,130余名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直入教育局大院,要求增加工资,他们义正言辞,慷慨激昂,教师握拳怒视,同仇敌忾。教育局迫于压力,不得不答应条件。县教育局答应教师每月增资2元,斗争取得了胜利,扩大了党在知识分子中的影响。为了巩固其成果便于今后开展活动,增强教师间的联系和团结,经乔瑞生提议,成立了公开性的组织——成安县小学教师研究会。党员们通过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宣传马列主义,灌输革命思想,使小学教师研究会成为党的外围组织。

4►

成立抗日青年救国会

成安英烈故事|乔瑞生:成安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乔瑞生与县城南街共产党员张国良一起动员国民党县长李熙章共同抗日,还促使国民党二十九军帮助守城,这才有了彪炳史册的“成安保卫战”。全县城乡共计被杀达5200余人。日军侵略成安,对成安人民大肆烧、杀、抢、掠,成安县的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感到心情沉重,对敌人无比愤恨。特别是乔瑞生,更是寝食难安。鉴于当时党的力量还比较分散,不便于领导,他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时值八路军挺进冀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乔瑞生深受鼓舞。

1938年4月,在乔瑞生主持下,成安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乔瑞生任秘书。6月中旬,中共成安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乔瑞生任组织部长。同时,“成安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在“成安青年抗日救国会”基础上筹建成立。

5►

英年早逝

1938年8月底,乔瑞生奉命调赴临漳任抗日政府县长。乔瑞生同志以惊人的工作毅力,丰富的斗争经验,很快打开了临漳局面。9月29日,在西羊羔村召开的部队、政府联席会议中,乔瑞生等人不幸中弹身亡,史称“西羊羔事件”,时年29(虚)岁。

尽管乔瑞生活了29岁,但他的革命事迹将永载成安史册,令后人敬仰。

解放后,乔瑞生同志被追认为成安县革命烈士。

抗战时的临漳“西羊羔事件”

1938年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开进冀南,建立地方武装,健全地方党组织,开创冀南抗日根据地。漳河两岸土匪多,有的土匪武装和日伪勾结,破坏抗日,东进纵队发动了漳南战役,打击了土匪武装,扩大了根据地。在此期间,临漳县的游击大队也建立了起来。有一天,东进纵队七支队领导把临漳县工委书记李亭、抗日政府县长乔瑞生、战委会主任刘松年等召集到一起,声称县大队组织不纯,要求收缴县大队的枪支。李亭、乔瑞生、刘松年三人也认为县大队有的人员有问题,但不同意收枪。

1938年9 月28日(农历八月初五),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三团通知临漳县党政军干部百余人到西羊羔村开会。通知中称,首长要传达冀南军区的重要指示。

会议在一家地主院内召开。会议刚开始,一名侦察员跑进来报告说,磁县敌人出动,进攻临漳。团长要求立即把县大队调到西羊羔来。县长乔瑞生当即写通知,派人飞快送到临漳城里。通知送出后,继续开会。正讲话间,一伙儿战士端着枪冲进会场,同时发现房顶上也有很多人端着枪,枪口朝下。突然发生这种情况,教育科长李光熙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身上带的三八盒子枪,进来的一名战士立即将其打死。随之又让乔瑞生县长交枪,乔瑞生还没把枪摘下来,头上中了一粒子弹,倒地身亡。此外还打伤数人。在此情况下,其余的人都交了枪。战委会3 位部长、县大队的张洛华和几个科长都被捆绑起来。

这时,县大队 300 多人都被集中在村边的广场上,由三团文艺战士教唱歌、喊口号。而后让县大队把枪架起来,起步走,一声号令把枪全缴了。

“西羊羔事件”后,三团以锄奸为名,把不少好干部,包括临漳县战委会组织部长齐泽山、青年救国会干部贾春育打成汉奸,执行枪决;战委会锄奸部部长刘尧龄、宣传部部长秦振武、副部长吴芳菲,以及任学诗、冯好学等,被打成汉奸后罚款释放。不少好同志蒙受了不白之冤。

“西羊羔事件”后,刘尧龄脱离党组织,战委会主任刘松年回家不归,动员也不回来;吴芳菲也对共产党耿耿于怀。冯好学是杜光前部下的一个小土匪头,任学诗是地方封建势力的头头。当时他们还不是汉奸。“西羊羔事件”中,他们二人被戴上汉奸帽子,又被罚了款,误认为是战委会主任刘松年在背后说了坏话。1939 年3 月,任学诗、冯好学二人带领武装夜间袭击刘松年家,杀害了刘松年一家四口人。解放后任学诗、冯好学二人被政府枪决。

“西羊羔事件”在当地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不少人对共产党、八路军产生误解,一些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临漳县已经打开的抗日局面一度陷入了低潮。

1984年,中共临漳县委作出了“关于对在西羊羔事件中受冤枉同志的平反决定”,乔瑞生同志被追认为成安县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走进成安、成安党史

来源:邯郸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