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于西魏的杜康寺传奇真多:喝酒睡三年,路沟咋恁玄

作者:老家许昌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306站:杜康(岗)寺(村)

文·图‖梁耀国

听老家梁北的郭松照老师讲,他们镇有个杜岗寺村,村里有个杜康寺,历史非常悠久,非常值得一看一写,并邀我合适的时候一同前往。因为这事那事拖着,一直没有成行。一月后,我独个跑去了一趟。

我是从大门进的杜康寺。进了大门,一眼就看到西侧那座石头墙、琉璃瓦的老建筑东山墙下,竖着两通老石碑。

北边那通碑题为《重修玉皇大殿碑记》,由于碑文风化厉害,仅辨认出“玉皇大殿焕然一新,厥工告成,以为勒石不朽云耳”等几句,勒刻时间为康熙元年(1662年)仲夏,勒碑者为朝山社会首。(欲欣赏梁耀国老师写的其它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许昌寇家巷觅古:百年前的寇家巷到底啥样?;2.口子庙,高底河,许昌塔湾郭,故事藏几多?)

南边那通碑题为《重修灵感寺伽蓝殿碑记》,此碑保存完好,碑文清晰可读:

郡城之东南,去城十里余,盖有灵感寺,其地名曰杜岗。考自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岁次丁卯,京兆(今西安)人有杜姓者,官寄兹土,修寺殿,刻文石,书岁月,书国号,书姓氏,其宗党姓名一厕衣者,不下数人,皆显匕于当世,故记文于石,以令后世君子善士仰观,而发作善之嘉意。以于今特寺以杜名,即岗以杜名者,岂不以寺之流传久远呼!千数百年来,其间兴废不知凡几,自经兵火纷乱,寺复半毁,如伽蓝殿,又为风雨雀鼠之所摧伤,摇摇欲坠。有善人徐三广等,俯仰前迹,为之凄然,大发虔诚,募化善众,捐金工,大复其旧真,不日而告厥成,将伐石以志,起讫有众善士来丐,余一言以为记。余因数言以遗之,至寺之缘起,或即始于杜,不始于杜,当有前记,余恨未能尽考之也。

禹○○贡生文○撰

魏○○○八月吉日立

下图:杜康寺。

通看碑文不难看出,西魏时期,杜康寺还叫灵感寺,是由姓杜的西安人来此做官时创建。很可惜的是,落款处因石崩炸出个窝子,刚好少了三个字,使得具体刻石时间不详。众所周知,带“魏”字的朝代,西魏是最后一个。这样的话,若伽蓝殿同为西魏重修,那么文中的“千数百年来,其间兴废不知凡几,自经兵火纷乱,寺复半毁,如伽蓝殿,又为风雨雀鼠之所摧伤,摇摇欲坠”,似乎又与之相左了。

杜康寺现存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等几座明清时期的老建筑。(文首图:大雄宝殿)

抄写期间,舒缓的梵乐一直响彻在耳畔。等抄完,才看见一僧人端坐在大雄宝殿前面,微闭双目,静心聆听。我蹑手蹑脚走至跟前,鼓足勇气,轻声说道,“师傅好,能否给我讲讲你所了解的杜康寺?”

师傅看看我,谦逊地说,他才来住寺,对过去一无所知,让我去村上找上年纪的人再问问。

显然,这是婉拒。我呢,也知趣地离开了寺院。

经一位热心村民引见,我有幸见到了博学健谈的杨宗仁老人。老人80多岁,退休前曾担任杜岗寺小学校长。

据老人讲,杜岗寺,本来就叫杜康寺,村名因寺而起。为啥改成杜岗寺,那是国民党时候,咱这出个能执事的人,说岗地少缴粮。这北边原来有道岗,站岗这边看不到岗那边的砖桥(村)。杜康寺改一字,改为岗,一字之差,给县里一说,可以少缴粮,算是给老百姓办了件好事,这才改成杜岗寺,一直沿用到现在。

下图:两通老碑。

零几年的时候,杜康寺向许昌市政府申报了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立的碑。

传说,杜康卖酒醉刘伶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这。刘伶酒量老大,外号酒仙。一天,他悠到这里,看见杜康的酒牌子上写着:三杯不醉不要钱。刘伶不服气,我要喝三杯试试。他喝了两杯,杜康说你不能再喝了,再喝要醉。刘伶说我喝五杯也不碍事。

谁知喝下三杯头晕起来,他怕丢人,赶紧摇摇晃晃回去了,回去一睡不醒。睡了三天,他媳妇以为他死了,还不甘心,想着无缘无故咋会死,于是把他躺在木板上,外面用砖券住,将他丘在屋里。

停了三年,杜康去到他家,问刘伶在家没有。刘伶媳妇说找他弄啥哩。杜康说我要酒钱。他媳妇说,俺男人都喝酒喝死了,你还要酒钱。今天走不了你,可找着下家啦。杜康说,他是喝醉了,你叫我看看。他媳妇说,他在屋里丘着呢。杜康说,我叫人喊醒,你得给我酒钱。

既然说到这,刘伶媳妇只好打开墓丘。打开一看,只见刘伶面色红晕,像睡了一觉。杜康说,刘伶你很睡哩。刘伶打了个哈欠,说这酒劲真大呀!杜康说,你知不知道你睡了多长时候。刘伶说,我约摸着睡了好多天。杜康说,睡了三年。刘伶很吃惊,呀呵,你的酒劲咋恁大。

刘伶的媳妇一看这,千恩万谢,要招待杜康。杜康拿到酒钱就走了。从此以后,这个故事慢慢传遍河南,传遍全国。

鄢陵往东,提及杜康寺,比我年龄大上20岁的人都知道。过去,咱这赶着牛车去那边卖煤,一问,你是哪儿的呀?答,杜岗寺。又问,哪儿的杜岗寺?又答,小禹州的呀。人家说,您不是杜岗寺,您是杜康寺。人家说,俺去过,你知不知道大殿前头的一连三脚台?答,不知道。人家说,连这都不知道,你肯定不是杜康寺的。

其实,外边人早晚到了新地方,看得格外仔细,本地人熟视无睹,不注意罢了。

下图:杨宗仁老人。

建于西魏的杜康寺传奇真多:喝酒睡三年,路沟咋恁玄

改革开放以后,汝州财政局带着汝州酒厂的人,来到杜康寺。一打听,说大殿里头西北角,有块石头盖在杜康井的井口上。据说,用那口井里的井水做酒,出酒多,也好喝。然而,找来找去没找到杜康井,最后不了了之。

杜康井找不到,没法了,人们根据传说,在大殿外边西北角掏了一井,拐到殿里,起井里的水做酒。禹州酒厂经常开着车来拉水,也没弄出名堂。再后来,公社和大队联合做杜康酒,结果没请到名师傅,虽然做的是纯粮食酒,但卖的便宜不划算,卖的贵没人买,只得关门了。

一通光绪碑上,提到过杜康寺,如今,村里没有姓杜的。之后,孙家来得早,起名孙庄。杨家来得晚,却人口多,想改名杨庄,争执不下,干脆恢复杜岗寺。

解放前,王犟子最早在杜康寺里面办私塾,说他教的咋好咋好,说白了就是老严格,打学生打的厉害,有时把人家的孩子打的钻桌子,最后那个孩子成了国民党的军长,他跟着也出了名。

国民党时办学堂,当时老师少,学生也少,一二年级满共一二十个学生,因此采用复式班,也就是一个教室里同时有几个年级合班上课,老师教了这班教那班。

有时老师忙不过来,就由大点的学长教小的,叫传帮带,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小的教《三字经》,最高的教《五经》《四书》。

解放后,杜岗寺学堂改成杜岗寺小学,主要招收杜岗寺、南海庄、寺后刘三个村子里的学生。到(19)68年开始办初中,一下办到(19)79年,其间还办过一届高中。到了(19)80年,为了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杜岗寺砍掉中学部,合到西边的砖桥,成立了新的砖桥联中。

下图:杜岗寺小学。

寺西边的南北沟,以前叫寺路沟,也是有故事的。

明朝的马文升马天官是咱禹州的,哪儿出的官肯定向着哪儿的民。他当宰相的时候,招禹州籍的进士格外多,同时点了不少官。陕西有个王内官,具体名字不知叫啥,他给皇上奏本,告马文升舞弊。皇上派人下来私访,查查是不是有这回事。马文升得住底,赶紧要求禹州人全民读书,纺花老婆纺花车上挂着书,拾粪老头粪叉上挂着书,连犁地的犁拐上也挂着书。

私访的回到京城,给皇上奏本汇报了所见所闻。皇上一听,说人家恁重视文化,别说这么些,再多出些也不过分。

王内官没法了,又给皇上奏本阴褒马文升,说禹州西边有个金沟银沟,取那儿的土修金銮殿万年不坏。马文升在一边听见了,说你挖了金沟银沟,挖不了杜岗。皇上问为啥,马文升说杜岗上的土比金沟银沟里的更好。皇上于是派人挖寺西边的土。

奇怪的是,白天挖了,到晚上又平上复原了,就这样,挖了又平,平了又挖。后来没法,连明彻夜挖,终于挖成了这条大沟。

土运到京城,马文升根据王内官的生辰八字上奏本说,这个人蹅出来的泥格外好,皇上果然挑中了王内官。马文升派人在泥里放些铁蒺藜,上面使了药。王内官蹅泥时果然受了伤,洗洗也不中,最后中毒死了。

小时候,寺路沟一丈多深,范坡那边的人进城,都走这条沟里。现在公路修得四通八达,这条路沟随之废弃了,但它的故事必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下图:神奇的寺路沟。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