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克回忆录-34

作者:江山如娇一大好河山
萧克回忆录-34

第二天,我军进攻敌阵,红3军从正面进攻,最先和敌人接触,吸引敌主力。红4军打敌侧面,红12军迂回到敌后,断敌退路。军部给我纵队的任务,是在1纵队的左面展开,我纵队的两个支队平行攻击,上下一心,进攻有序,很快就占领了敌左侧后阵地。

经过三个小时的冲杀,正面敌溃退,12军在后面拦击,敌全旅被我消灭。我纵队缴获步枪三百多支,重机枪四挺,子弹三四万发,还抓获了大批俘虏。这是我们这支农民军自闽西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仗,也是第一次大胜利。这个胜利使全纵队上上下下的信心大为提高。

记得刚从闽西出发时,我们这支农民军不要说打大仗,就是长途行军都很难掌握。进入江西后,部队过乌江,那一带是赤白交界地区,离吉安、吉水敌据点不远,敌机经常出来侦察轰炸。许多战士没见过飞机,敌机来了也不知道隐蔽,还在那里指指点点地看热闹。为了安全,部队改为夜间行军。

一天晚上,地主武装来袭击,我们纵队在最后,敌人离我们老远,枪声稀稀拉拉,可以判断人数不多。而新兵没经验,听到枪响就紧张起来。天快亮,将近乌江边,后续支队的副官跑来报告,说他们的支队听到枪响就向后面跑了。

我急忙问:“跑了多少?”副官回答:“跑了一大半。”我又问:“连长、排长跑了没有?”副官说:“他们没有走。”我生气了:“那为什么不掌握部队?”副官竟回答:“白天好掌握,夜晚看不到,一惊就跑散了。”

我和张赤男愣了一下,一想,也不奇怪,农民军新兵多,难免发“谣风”。 我就命令副官:“立即回去,让各连连长、排长、党代表到山上去把走散的人员喊回来,我们在这里等。”

我让纵队直属队就地休息,又令跟直属队走的一个支队继续前进,到乌江边,控制渡口,等我们和部队到了再前进。

天亮后两小时,后面报告,跑散的人都找回来了。于是,一起到乌江边,在林中休息,同时报告军部。

这次发“谣风”让我们紧张了一下。说实话,那时我最怕发“谣风”,29团在湘南因发“谣风”溃散的悲剧,我记忆犹新。发“谣风”是因为战争环境下心理紧张造成的,新兵和一些没有经验的军官,对于突然出现的情况,缺乏判断能力,盲目性很大,听到一点动静,就乱作一团,个别人甚至因梦幻而惊醒,也会引得许多人丢盔弃甲地乱跑。

发“谣风”是使部队跑散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要掌握部队就必须制止发“谣风”。除了加强日常训练和纪律教育外,还采取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晚上在室内宿营,连长、排长都睡在门口,一发“谣风”就把门关上,谁也不准跑出去。如果在路上发“谣风”,就命令大家坐在地上,都不准动。

一静下来,就能冷静地观察和鉴别情况。这样做果然有效,在樟树镇住的两个晚上,有几个部队发“谣风”,就是采取这个办法制止住的。

为了尽快使部队能够

打大仗和硬仗,我还想在军队中采用“连坐法”。“连坐法”是戚继光创造的,北伐军用这个办法在北伐进军中,确实起了作用。

红4军从汀州出发后,我曾在纵队委员会上提出实行“连坐法”。张赤男是黄埔生,他知道北伐军有这个制度,我的建议得到他的同意。我同林彪也讲了,林彪也表示同意,这样就定下来。后来红4军军委检查我的工作,认为这个办法不妥当。我为此而受了党纪处分。

“连坐法”是旧式的治军方法,1929年曾有人提出在红4军中实行,朱德不同意,说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游击战争,毛泽东也不同意。现在看来,红军是无产阶级的新型军队,主要靠提高政治觉悟、加强纪律教育来激发战斗热情,不应用这种方法。

文家市一仗缴获很多枪,步枪大家会用,但重机关枪就不会用了。我发现,俘虏的国民党军官中有一些人懂机关枪,我就亲自给他们做教育工作,讲共产党的主张,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国民党军阀混战不顾工人农民士兵死活,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当时,蒋冯阎中原大战正酣,俘虏兵们目睹军阀混战给国家带来的灾难,饱尝战乱给个人身心造成的痛苦,对我的讲话很容易接受。我讲,他们也插话,列举军阀混战的事例,说到痛楚之处,有的禁不住唏嘘出声。

这样宣传,使他们思想发生了转变。我任命一位解放过来的中尉排长当机关枪连连长,他很感动,尽管知道我们不发饷,生活很困苦,也愿当红军,接受任命。

那时,每打一仗,都抓不少俘虏,俘虏兵成了红军补充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俘虏兵的教育改造,成了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感到,对俘虏兵的教育改造,攻心为上,晓以大义,让他们明白为谁打仗,同时也要给予更多的信任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红军队伍的温暖,体会到人民军队中亲密无间的官兵关系。通过两种军队的对比,他们多数人的觉悟有很大提高,昨天为白军利益打仗,今天掉转枪口就会成为英勇杀敌的红军战士。

在文家市就听说彭德怀率领的红3军团打开了长沙,但占领十天又退出了。毛泽东和朱德派杨岳彬去同3军团联络,准备两个军团一起行动。当时3军团在永和市,离我们只有六十里,杨岳彬很快就联系上了。两天后,我们从文家市向浏阳前进,在永和市与3军团会师。两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滕代远为副总政委,还成立了总前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