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作者:猫叔带你吃喝玩乐

这个假期,作为北京最热闹的街巷,烟袋斜街绝对能够排上名次的。北京著名的什刹银锭桥边上,有一条斜街叫做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早在元代就已经形成,当时名叫“打鱼厅斜街”,到了清朝的乾隆时期,改名叫“鼓楼斜街”,到了清末因为此处经营烟袋、烟具,又加上斜街自身就仿佛一条烟斗,故改名为“烟袋斜街”,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如今烟袋斜街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热闹场所,每天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到了节假日更加多。但是熙熙往往的人群可能不会注意在斜街中间的位置,路边上有一座古老的道观,安静的看着街面上的热闹,这就是今天要聊的广福观。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这座广福观修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是什刹海著名的“十刹”之一。据说当年的一位姓彭的太监把自己的私宅改为了这座道观,并且由当时的明英宗朱祁镇敕建。如今观内中院的一座天顺四年的《重修广福观碑》,上面便记载了重修广福观的相关历史。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为了管理分散在各地自行设置的道教机构,设置成立了全国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称道录司,归礼部所辖。等到广福观修建完成后,明朝便将管理全国道教事务的“道录司”设在广福观中。直到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广福观的主持明慧道长依然还是华北道教总会的负责人。1949年以后,广福观基本成为了民居,一直到2007年开始文物腾退,广福观基本恢复了现在的样子,但已经没有了当年道观的作用,成为了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我们从现在的院落以及历史记载,可以看到广福观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建筑为白云仙院,经修复后较为完整,有山门、前殿、后殿及配殿,东路有部分建筑遗存,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清殿及东西配殿、三官殿。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如今的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的1号厅主要展示的什刹海的溯源,整个什刹海的发展历史。从金代的“白莲潭”到元代的“积水潭”。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三清殿内的2号厅主要介绍了什刹海是北京建城的依据以及北京漕运的历史。作为整个道观内明代建筑遗存,如今抬头还可以看到梁架,属于明朝承宋制,采用了彻上露明造的记忆,体现了明代注重结构之美。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除了这些,如今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看到跟什刹海、北京城有关的名人趣事、发展历史,不失为一个熟悉北京、熟悉什刹海的场所。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广福观的现状也反映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既能保持原有的风貌,又能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探秘广福观 烟袋斜街上的道教秘境

广福观作为烟袋斜街上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不仅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