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7,蒋经国“宽容”民进党 第三只眼看台湾 叶永烈

民进党是“绿营”的主角,是党员人数仅次于国民党的台湾第二大党。

民进党在1986年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万把人。在2000年3月大选取胜前夕,民进党已经发展到16万名党员。

在民进党赢得2000年大选才两个月,随着民进党成为执政党,民进党的党员人数一下子猛增到30万人。

民进党执政8年,是民进党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这8年之中,民进党是执政党,所以申请加入民进党的人相当多。截止2008年1月1日,民进党党员约为100万,这在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民进党,是“民主进步党”的简称。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成立时,是由原“编联会”、“公政会”等组织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当时号称拥有2至3万名党员(其实不足1万人)。

民进党能够出现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民进党能够成为国民党的强大对手,与当年蒋经国作出了开放“党禁”的重要决策有关。

众所周知,在蒋介石的铁腕把持下,长期以来,国民党“一党独大”,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1938年1月,国民党复兴社头目康泽、刘健群鼓吹“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三一主义”,成为蒋介石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所谓“一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所谓“一个领袖”,即蒋介石;所谓“一个主义”,即“三民主义”。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不仅依然实行“一党独政”、“党国一体”,而且实行“党权世袭”,把儿子蒋经国定为世袭的接班人。

蒋介石当局在台湾颁布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国家总动员法”,实行非常时期的军事管制,宣布戒严。蒋介石严禁党外人士组党,如有发现立即取缔。蒋介石还严禁各类政治活动,禁止非法集会、结社、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罢市、罢业,并对广播、新闻、出版等实行严格的管制和检查制度。台湾民众把蒋介石时代称之为“威权时代”。

1975年4月5日,统治大陆22年,又在台湾偏安26年的蒋介石病逝台北,结束了蒋介石的“威权时代”。

虽然表面上还涂着“民主”的色彩,按照“宪法”由“副总统”严家淦出任“总统”,但是蒋介石之子蒋经国早已是“钦定”的世袭接班人。蒋经国迅速成为国民党主席,继而成为“总统”。

可贵的是,蒋经国在晚年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决策,其中包括开放党禁: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9月上旬,蒋经国表示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

尽管当时蒋经国的话,还只是停留在“吹风“阶段,岛内的“党外人士”马上敏感地从中看出苗头。所谓“党外人士”,这“党”是指国民党,“党外人士”即反对国民党的一批异见人士。9月28日,许多“党外人士”聚集在圆山饭店。这股“党外势力”最初是为了迎战当年底的“立法委员”选举而聚集,准备成立选举的“后援会”。他们选择了圆山饭店开会,以为越是这样国民党的高档次社交场所,越是安全。会议过程中,有人提出应乘机讨论组党问题,并宣称“(选举)后援会是过渡性质的组织,我们的目标是要组党,组党的时机,大家认为今年最好,而今年又是今天最好”。谢长廷提议,这个新组成的党,叫“民主进步党”,获得与会者一致赞同。“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就这样诞生了。

据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先生告诉我,当时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早就已经获悉“党外势力”这一不寻常的动向,在圆山饭店布下罗网,只等蒋经国一声令下,便把“党外势力”的代表人物一网打尽。

87,蒋经国“宽容”民进党 第三只眼看台湾 叶永烈

然而,蒋经国没有下逮捕令。蒋经国经过再三权衡,决定对民进党采取“宽容政策”。他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10月5日,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发表讲话称,“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因应这些变迁,执政党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做法,在民主宪政的基础上,推动革新措施。”

马英九在听到蒋经国亲口说要开放党禁、报禁时,当即被一股“我们正在创造历史”的电流击中,但国民党许多要人则纷纷质疑,“国策顾问”沈昌焕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

这时,蒋经国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蒋经国说出这句话,其实是他多年反复思索的结果。自从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台湾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民心浮动,台湾民众日益不满国民党的专制统治,称国民党政权是“外来政权”。蒋经国明白,只有结束戒 严,只有采取一系列开明的政策,才能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才能使国民党不会失去政权。蒋经国是用一种“高明”的策略来挽救日益衰落的国民党。蒋经国相信,让反对党公开亮出旗帜,会使国民党更具有危机意识,反而会促使国民党去除长期执政形成的许多弊病,以崭新的面目获得台湾民众的支持。

在蒋经国的推动下,1987年7月15日,世界上实施时间最长的戒严令宣布解除,台湾人民真正拥有了自由组党、结社、办报办刊的权利。

紧接着,10月15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通过两项“政治革新”方案:一是取消“戒 严令”,二是开放“党 禁”。

这样,民进党就在蒋经国的开放“党禁”的政策下,迅速崛起,成为台湾最大的在野党,成为国民党的竞争对手。

蒋经国晚年,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视网膜脱落,下肢麻痹,只得坐在轮椅上,出席一些非要出席不可的会议。1987年12月25日,蒋经国坐轮椅参加“行宪纪念日”大会,会场一片混乱。这倒不是因为蒋经国已经不能说话,他的“总统致辞”只好由“国民大会”秘书长何宜武代为宣读,而反对党——民进党揭起反对的旗帜,在会场上高声抗议。往日,在“威权时代”高压政治之下,向来是一人在上,万众无声,而如今民进党公然不把蒋经国放在眼里。

蒋经国亲眼目睹了会场中民进党的疯狂鼓噪,而他仍坦然、泰然,因为民进党是在他的允诺之下诞生的。

19天之后,蒋经国溘然长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