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春走基层|荆坪:千年古村里的非遗年俗

作者:掌上怀化
新春走基层|荆坪:千年古村里的非遗年俗

(扎染工艺。)

辞旧迎新,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历史悠久,神州各地都有着丰富多样的春节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中方县“荆坪管理处”主任杨海蓉,带记者一同去感受荆坪这个千年古村里的精彩年俗。

荆坪古村位于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㵲水河西岸,距怀化市区15公里。村内现有祠堂、古驿道、伏波宫、文昌阁、节孝坊、唐代古井、水文碑、龙凤桥、观音阁、五通神庙和旧、新石器时代遗址等20多处古文化遗址。荆坪古村历史悠久,战国时是牂牁古国之都“且兰古城”,汉代为㵲阳县址,唐宋为溆州城址,是地地道道的千年古村。

荆坪及㵲水河一带,古为南蛮之地,历来为各民族及各部族的杂居之地,民俗文化气息浓厚。现流传的如酒歌、傩戏、渔鼓、霸王鞭等民俗文化要素吸引着无数游人。

非遗文化:舞龙狮

“舞龙狮开始了!”只见领狮人手握引狮棒,口吹响哨,身手敏捷地逗引龙狮,做出“水中捞月”“蜻蜓点水”等动作。

龙和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舞龙狮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方式。

在荆坪古村,非遗风俗舞龙狮已传承600多年,每逢节庆或是重大活动,必有龙狮舞,为村民们送上一道文化大餐。

“舞龙始于汉唐,一开始叫“龙灯”,人们用布做成龙形状的灯,在我们荆坪村,每逢重要节日或者婚嫁等大日子都会有很多青年举起龙灯,伴着锣鼓节奏,祈求龙带来的吉祥平安。”杨海蓉说,今年是祥瑞之年。舞龙不仅是在节日期间为大家带来的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非遗文化的传承。

非遗遗址:柚见图书馆

“我们进去看一下‘柚见’图书馆。图书馆经过600多年时间的洗礼,当时这里只剩下了残垣断壁,我们在原址上重新修复,将其打造成了一座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

据说,荆坪古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有种柚子树的习俗,柚子谐音“游子”,寄托了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很多游子的心声,所以取名“柚见”图书馆。

如今的“柚见”图书馆,收藏有5千多册各类书籍供游客们阅读,还设有茶座等服务。图书馆设计融合了“阅览”+“观景”等现代元素,与古村相辉映,成为怀化新的“网红”打卡地。

非遗文化 :“琴庐”民宿

新春走基层|荆坪:千年古村里的非遗年俗

(“琴庐”民宿。)

一曲悠扬的古琴声音传来,因为荆坪也是帝师故里,乾隆皇帝的老师潘仕权,他所教授的就是古琴。他是把中国音阶五音提升至七音的人,《四库全书》中的“大乐元音”里收录了他很多曲谱。为纪念潘仕权,所以“帝师故里”荆坪的这个民宿取名为“琴庐”。

这里也经常会做一些古琴的雅集,今天是有一位古琴大师,现场演奏。

据专家研究,荆坪古村建于唐宋,成形于元代,兴盛于明清,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主要为杨姓侗族,是保存较完整、建筑规模较大的古村落,现保存有古民居建筑104栋。

非遗体验 :扎染工艺

“‘扎染’是国家级的非遗,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荆坪古村正好是千年古村,所以我们引进了这项非遗项目,这里的非遗老师,每个周末都会在这里带大家领略非遗的魅力。”杨海蓉说。

秦汉时期,扎染作为一门实用技术,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民间诞生。唐朝时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盛行,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

鹤城区五溪蜡染非遗传承人魏建勇介绍:“扎染”是古代一种“纺染”技术,它也叫“扎炫”。它是借助我们的针线、皮筋、夹板等,对我们的布料进行捆扎。捆扎起来的地方它就不会被染上色,没有被捆扎的地方它就会被染上色,让我们的布料出现“扎花”的一个效果,出现不同的花纹。

改革开放后,在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背景下,扎染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长期以来,大陆的云南、贵州、湖南等地仍然保留着较为完整的手工扎染技术。

非遗技艺:中方斗笠

斗笠,又名笠帽、箬笠,因其平面如斗大小,故名斗笠,是斗篷中的主要类型,其外形宽大、携带轻便,手感顺滑,具备防晒、防雨、透气散热等多重功能。

乾隆年间,中方荆坪村人潘仕权,时任太常寺博士,执掌宫庭礼仪。他省亲返京时,将中方斗笠献给了乾隆皇帝,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极高赞赏。从此,中方斗笠成为清朝贡品,名声鹊起。

如今,出产于中方县的“中方斗笠”,已成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篾,先做一个尖顶,还要用鹅毛,再做一个顶尖,把桐油刷上,还要刷一层浆。”“中方斗笠”非遗传承人曾玉珍说,使用鹅毛管做顶子,比竹子更具有韧性,斗笠会更加结实耐用。

看到这个墨黑的尖顶,仿佛已成了中方斗笠的标志。编织斗笠的过程,我们能看到时光沉淀的指尖技艺,看到一代代手艺人的精巧匠心。而对于还在编织斗笠的老人来说,它不仅仅是遮雨避阳的工具,还是一份特殊的情感记忆,也是一抹浓浓的乡情寄托。

杨海蓉说:“今天,在我们大湘西,斗笠更多地是承载了饰品的功能。就像我手中的这个‘文创’小斗笠,它可以挂在车上,也可以挂在我们家里,很漂亮。在我们荆坪古村,轻便、精巧、光亮、耐用的中方斗笠,正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赢得中外游客的喜爱。”

非遗美食:打糍粑

新春走基层|荆坪:千年古村里的非遗年俗

(打糍粑。)

在荆坪古村,打糍粑很带劲,很有氛围感。不管男女老少,会不会,跟上节奏就行。

作为中方县非遗年俗文化之一的糍粑,其传统制作工艺已传承了有上千年的历史。

“先把吸足了水分的糯米,放入蒸笼里蒸煮,待到蒸笼里的糯米香气四溢之时,便把蒸好的糯米放入石臼中,用木槌或者竹竿上下翻动舂打”一村民说,糍粑一般要打十多分钟,要把糯米打成糊糊浆,在加模的时候便于定形。

传统的手工糍粑是荆坪古村里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其吃法,也是形式多样。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烤糍粑。将糍粑置于烤火炉上,两面不断翻烤,糍粑在火气下渐渐鼓胀,等到表皮微微金黄隆起,烤糍粑就大功告成了。

如今,打糍粑的习俗已流传千年,它黏住的是人们对过年的期待,也是古村邻里乡亲最朴素真挚的情感。

除了非遗文化展演,在古村里还有写春联、炸糖油粑粑等传统年俗活动。浓浓的“烟火气”和“文艺范”在这里和谐共处,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赶集打卡。

近年来,中方县致力荆坪古村“文旅融合”,打造周末常态化创意集市——“河畔集”,为青年创意摊主、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美食爱好者等提供免费展示平台,推动乡村景区品牌创建,激发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河畔集”自2020年首次开市以来,连续三年获得“怀化市优秀文旅项目”,2022年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全省优秀文旅”项目。

杨海蓉介绍:荆坪将围绕打造4A级景区,丰富音乐文化和农耕文化,持续开展文旅、“农旅”宣传活动,唱响“中方县文旅”品牌,提升荆坪景区知名度,做活、做好城郊游、周末游、乡村旅游文章,推动中方县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