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

作者:顾茂权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

红光配纯白,猪肉更鲜嫩;红光配暖白,熟食更鲜亮……曾几何时,熟食、水果、蔬菜等,在“生鲜灯”的“美颜滤镜”下,通过调整灯的颜色、亮度、色温等,使生鲜食物(尤其是肉类)看上去色泽更加新亮、水灵、卖相更诱人。“生鲜灯”成为商家必备“神器”。然而,“美颜滤镜”的食物,存在误导嫌疑,离开“生鲜灯”后食物就“打回原形”了。一些农产品看上去很新鲜,买回去却发现品质不佳,都是在悬在商品上方的“生鲜灯”在作怪:给农产品加了“美颜滤镜”,误导了消费者。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

消费者苦“生鲜灯”久矣。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自去年12月1日起禁止使用“生鲜灯”。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

“生鲜灯”是一种工具,一些商家借此能够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生鲜灯”的滥用,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及时叫停是顺应民意之正确举措。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

“生鲜灯”也反映一种心态、一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农贸市场超市,还会在一些单位或者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比如,在宣传汇报时,过于追求形式美,“穿靴戴帽”成定式,报喜不报忧;比如,在工作总结时,对成绩大夸特夸、浓墨重彩,对问题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甚至文过饰非;再比如,在迎接检查时,对台账资料过度包装,脱离客观实际……凡此种种,都是运用了“生鲜灯”的障眼法,把实际工作的黯淡无光,美化成鲜亮润译。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

消费者自然乐见产品的“素颜”。即便暂时可能有点“不适应”,但终归会为品质买单。商品仅因换灯而销量大减的现象,其实也反向说明了此前“生鲜灯”对消费者的误导确实不轻,所以禁用无论如何是件好事。而且,如果此前商家是“随大流”地使用生鲜灯,上演了劣币驱逐良币;而当周围的商家都弃用这条“捷径”后,自己当然也没理由再坚持。到那时,由于“换灯而影响销售”的伪命题便会不攻自破。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

市场上的“生鲜灯”灯要禁,实际工作中的隐形的“生鲜灯”也要禁。要通过加强监管,关掉“生鲜灯”,还原工作真本色。检查考核和总结评比时,不仅要听汇报看材料,还要对材料、台账进行仔细核查、检查对照,多听听,各方面尤其是群众的意见,“挤干”材料水分,让实工作在太阳底下“真实出镜”。对于弄虚作假、“涂脂抹粉”的,一经发现就要动真格处理,以微效尤。总而言之,形形色色的“生鲜灯“都应该退场!(2.5)

退场的不止是市场上的“生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