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分享历史故事,追思世纪伟人”之三十一——三湾改编

作者:大道巴蜀

“分享历史故事,追思世纪伟人”之三十一

三湾改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轫大手笔

“分享历史故事,追思世纪伟人”之三十一——三湾改编

时间: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

地点: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事件:毛泽东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

意义: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一个不争的事实:南昌起义是以国民党左派的名义打响的第一枪,而秋收起义,却是第一次以人民的名义。

毛泽东最经典的11句话,深入无数人的血液里,堪称创业圣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分享历史故事,追思世纪伟人”之三十一——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1925年10月至1926年5月,毛泽东在担任了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7个月以后,因为国民党《整理党务案》而被迫辞职,从此,这个曾经当过陈独秀、胡汉民秘书的伟人,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之路。

秋收起义,毛泽东代表中央,组织发动了此次起义,但真正指挥军队的是余洒度等人。但秋收起义失败以后,剩下1000余人,逃兵天天有,此时此刻,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从此,没有军事学习与历练的毛泽东,成了带兵打仗的行家里手。

“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三湾改编之前,已经诞生达六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拥有一支独立的军事武装。

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支部)都是设在团一级,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直接管连队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只做宣传教育工作,因而政治工作没有群众基础。

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就难以直接掌握士兵,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的组织也难以掌握部队。可以说,我们党掌握或影响的叶挺部队、贺龙部队等所以在三大起义中被逐次击溃,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个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在毛泽东直接领导的秋收起义中也普遍存在。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东赣西秋收起义爆发。秋收起义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合后,毛泽东否定“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把部队引向罗霄山脉建立革命根据地。当部队走到萍乡县芦溪镇时,遭遇敌军和地主反动武装的偷袭,部队伤亡1/3,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军阀习气严重。

“分享历史故事,追思世纪伟人”之三十一——三湾改编

当部队到达莲花县三板桥时,毛泽东叫来何长工,要他到永新,去找一个上井冈山途中安全的休整地。9月25日下午,何长工来到永新石市村,找到了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农会干部汪季元,了解到走过高溪后,爬越十里山,有个群山环抱的山沟名叫三湾。那里既能摆脱敌军追击,还可走上宁冈茅坪的山路直达罗霄山脉,并介绍井冈山上有袁、王两支“绿林武装”。连夜,何长工向毛泽东汇报此事,作出决定去“三湾改编”重大决策。9月29日上午,起义部队翻越了大山口,来到一个群山环抱、没有地方反动武装的山坳里——永新县三湾村。当时,原有5000多人的秋收起义部队仅剩不足1000人和48匹战马。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

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1927年9月30日秋收部队到三湾村,在毛泽东住的“协盛和”杂货铺里召开了前敌委会议。毛泽东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渡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室内争论非常激烈、讨论异常,毛泽东耐心作解释,最后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第三天清早(10月1日),师长余洒渡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了,毛泽东站出来讲话,首先鼓舞士气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起义暴动出来了,一个人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战士可以当敌人100个,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接着宣布“三湾改编”会议精神,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第一,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随即,部队开始整编。

10月3日清晨,改编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集体在三湾村的枫树坪,毛泽东向部队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向井冈山进军的意义,坚定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信心和意志,同时宣布了行军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筹款要归公、不乱拿群众一个红薯。毛泽东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只有严格遵守这三项纪律,我们才能搞好同山上群众和王佐部队的关系。

这就是后来对人民军队建设有重大意义的三大纪律的开端。随后,在三湾人民群众的欢送下,部队离开三湾向原宁冈古城进军,10月27日,部队到达井冈山腹地——茨坪。此后,三湾改编所确立的建军原则,在整合袁文才、王佐的井冈山农民武装、朱德的南昌起义余部、毕占云和张威起义部队、彭德怀黄公略起义部队、季振同董振堂的宁都起义部队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坚持,逐步提升了军队和军人素质,为建立打不垮的红一方面军积累了经验。

“分享历史故事,追思世纪伟人”之三十一——三湾改编

在三湾改编之前,毛泽东从来没有上过专业的军事院校,也没有带过兵、更没有去打过仗,为什么他偏偏能在井冈山带好兵呢?这背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可以学习来运用到实际过程中?

三湾改编不仅仅标志着毛泽东以全新的方式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早发源点。

就是说,那一次“改编”,不仅仅是塑造了“军魂”、对组织很重要,而且对他个人非常重要。

其实,三湾改编之前,毛泽东从来没有接受过国内、国外那些专业军事院校的培训,更没有去带过兵,也没有去打过仗。

如果我们从职业军官的视角去看他,说他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小白”也没错。

虽然他参加了1927年的秋收起义的领导,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秋收起义中、实际的军事调度和军队管理工作,都不是他,而是卢德铭与余洒度,况且,秋收起义还失败了。

而三湾改编正是发生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发生在军队节节败退的过程之中的,发生了那支1000来人的军队即将分崩离析之时。

结果,通过三湾改编,正是这个看起来还处于“军事小白”的人,一出手就放了大招,打破常规,尊重常识和人性,更是从根本上奠定了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基本原则。

后来,无论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怎么变,无论面对国内外的什么矛盾和压力,最最根本的、基本的建军思想从来没有跳出这个三湾改编的框架之外。

“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的制度,更保证了这支人民军队在无数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内外部斗争形势下,依然能凝聚不散,依然能纪律严明。

而且,越是在极端的、险恶的斗争环境下,越是爆发出无比惊人的战斗力。(图片、素材源自网络,侵删)#时代瞭望者# #媒体人周刊# #头条创作挑战赛##冬日生活打卡季##文章首发挑战赛#

“分享历史故事,追思世纪伟人”之三十一——三湾改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