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作者:舜网

残障人士就医难,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那么如何破题,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这一难题呢?近期,济南市历下区残疾人联合会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第三方“泉润”志愿助残组织和历下区聋人协会,借助辖区优质医疗资源,开辟了一条残障人士就医的“绿色通道”,为残障人士就医带来了福音。

发现需求

2023年7月,历下区文东街道一户多残老人因就医困难寻求“泉润助残”志愿者的帮助,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因此了解到残障人士就医困难,萌生“打通残障人士无障碍就医通道”的想法。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历下区聋人协会、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链接到上海聋协委员,建立“助聋门诊思路工作”交流群,学习了解了上海助聋门诊相关经验。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2023年10月、11月,陆续开展多次“暖医助残,爱润齐鲁”志愿服务活动座谈会,历下区残联、齐鲁关爱生命健康志愿服务联盟、齐鲁医院门诊部、齐鲁医院团委、历下区聋人协会、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会议。会上,就“暖医助残,爱润齐鲁”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性、延展性和普适性进行了深度研讨,同时就历下区残联、齐鲁医院及社会各界的“人才共育、活动共建、资源共享”达成进一步共识。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揭牌成立

2023年12月2日,在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暖医助残·爱润齐鲁”志愿服务站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举行。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处长贵峰,历下区残疾人联合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部有关负责人共同为志愿服务站揭牌。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这是帮助残障人士解决就医困难,畅通无障碍就医绿色通道,增强残障患者就医体验,营造平等、包容、无障碍社会环境的有益尝试,也是发挥齐鲁医院的领头雁作用,在医院“心系天下、服务社会”家国情怀的感召下,为健康山东建设助力、为强省会建设添彩、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助阵的爱心行动。

为进一步推进“暖医助残爱润齐鲁”残障人士无障碍就医志愿服务项目顺利进行,12月7日,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历下区聋人协会、历下区肢体协会相关代表开展项目工作推进会。会上,大家就如何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助残就医志愿服务详细流程展开讨论。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一面锦旗

2023年12月8日晚上,听障老夫妇在紧急就医的过程中,得到了“泉润助残”志愿者的无私帮助。在志愿者的沟通和协助下,历时6小时,他们顺利地完成了就医检查,并获得了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为表达对志愿团队的真挚感激之情,这对听障老夫妇特意准备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恩情重如山,助残暖心间”。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2023年12月17日,“暖医助残爱润齐鲁”志愿服务站接受一项重要任务——陪同7岁新疆籍听障儿童及其家属办理入院及就医咨询。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动员3名新疆籍“泉润助残”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医院提供志愿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并全程陪伴他们完成住院手续办理。志愿者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为听障儿童提供了良好就医体验,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日趋完善

在历下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下,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各类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与残障人士有着密切的接触,深刻体会到了残障人士所遭遇的各类障碍问题,尤其是在面对有关生命安全的医疗问题时,显得更加无能为力,在获取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障碍使他们成为了社会医疗中的特殊群体,帮助他们打通无障碍就医绿色通道,让残障人士有“医”靠便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多方多次沟通协调,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齐鲁医院、历下区残疾人协会建立了涵盖医务人员、志愿者、手语翻译、残疾人协会成员等多方在内的齐鲁医院助残预约就诊群,成立以手语翻译老师为队长,残疾人协会成员等为副队长的“暖医助残·爱润齐鲁”志愿服务队,制定“就医前筛查-预约就诊-志愿者陪伴就医”等系列流程,助力解决残障人士就医困难问题。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畅行无阻

1月21日,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暖医助残·爱润齐鲁”志愿服务队接到听障患者求助信息,并及时反馈至齐鲁医院助残预约就诊群,随即各方在群聊中根据听障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就诊方案,确定就诊时间及科室,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就医流程。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1月26日,听障患者到达齐鲁医院就医,在“泉润助残”手语翻译高老师、齐鲁医院病员服务中心主王主任及志愿者全程陪伴下,顺利完成建档、挂号、就诊等一系列就医流程。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让残障人士有“医”靠

下一步,济南市泉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将继续携手各方,在实际服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残障人士无障碍就医流程,助力实现残障人士无障碍就医效率最大化。同时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助残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让扶残助残成为全社会文明进步的自觉行动,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情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