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压岁钱烘托浓浓年味,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作者:尚得堂手绘国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压岁钱则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压岁钱,又称红包,是长辈给晚辈的一种祝福和关爱,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和祝福。那么,在古代,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呢?

古时的压岁钱叫“压胜钱”,也叫“花钱”,是一种非流通性质的货币,即长得像钱币而不能花,上面铸有吉语或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个习俗起源于汉代,在春节前,大人会用红线穿系着几枚压胜钱,将其放在孩子的枕边,寓意驱邪避凶,保护孩子平安度过新的一年。而红线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寓意着孩子的生活会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压岁钱烘托浓浓年味,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比如这枚清代的“压胜钱”,正面铸有“多子多孙”,背面为“维熊维罴”,祈盼子孙兴盛、人丁兴旺,后代勇武多才、坚韧不拔。也有人对此调侃说,维熊维罴,那“熊孩子”的说法是否从此而来?

压岁钱烘托浓浓年味,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岁钱的发放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唐代,压岁钱逐渐用可以流通的货币取代,人们开始用红纸包裹铜钱,形成了现代红包的雏形。红纸的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好运,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会充满喜悦和幸福。而红纸包裹的压岁钱,也逐渐成为了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的形式更加多样,除了红纸包裹的铜钱外,还有用金银制成的压岁钱,甚至有用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制成的压岁钱。这些压岁钱不仅具有祝福的意义,也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压岁钱烘托浓浓年味,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百子图》局部

在许多传统国画中,都体现了“压岁红包”的元素。比如《岁朝图》画面上出现红包和元宝等象征财富和好运的物品,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祈愿。在一些《百子图》中,可以看到儿童们手持红包,或正在玩耍与相关的游戏,如“抓髻娃娃”等,这些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儿童过年的场景。《十二月令图》,是一组清代画家绘制的国画,其中正月初一的新春图就体现了红包文化的元素,如孩童们正在玩耍与红包相关的游戏。

压岁钱烘托浓浓年味,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尚得堂手绘九鱼图

实际上,在春节前夕,除了传统的“压胜钱”,人们还会赠送各种寓意吉祥的物品给年轻一代,如金鱼、莲花和铜钱等,这些物品象征着财富、幸运和成长。此外,还有那些绣有吉祥图案的衣物,如龙、凤、莲花等,每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吉祥寓意。这些习俗至今仍在传承,例如,寓意富贵吉祥的九鱼图,适合家里有学子的家庭,寓意祈求学业有成,同时它也代表连年有余,富贵吉祥,挂在家里可带来家庭的兴旺。

压岁钱烘托浓浓年味,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尚得堂手写家训《诸葛亮诫子书》

赠书、赠言也是古代的雅事和传统。例如,那句流传广泛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杜甫在馈赠友人书籍时所题写。文人墨客之女,亦会将书籍纳入陪嫁之中。及至近现代,某些文化世家便会选购一些著名的家训书籍赠予子女,意在培育他们的文化底蕴,并借此强化其自律自强的精神品质。

压岁钱烘托浓浓年味,古人是怎么发红包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岁钱已经根植于中国人的春节传统之中,成为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通过分发红包、互赠吉祥饰品所传递的深情与良好祝愿,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宝贵一环。让我们共同期待每一个洋溢着年味的春节,让这份深厚的传统文化在心中绽放,不断繁衍壮大,世代相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