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现被日本奉为国宝,天皇也不能随意动它

作者:幸福44960

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一块普通的木头,怎会被视为如此珍贵的国宝,连日本天皇也不敢随意触碰?这背后必定蕴含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传奇。让我们一起追溯这段源于唐朝时隋炀帝与日本交往的往事,揭开这木头国宝的神秘面纱。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现被日本奉为国宝,天皇也不能随意动它

奇特国礼

话说隋朝时期,日本正是文化发展空白期,生活也极为落后。日本当时并无其他选择,只得向隋朝求教问学。于是他们派出使团远涉重洋,前来中原朝觐。谁知国书开头竟写有"日出处天子敬白日没处天子书"这等无理称呼,差点让隋炀帝勃然大怒,发兵远征。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现被日本奉为国宝,天皇也不能随意动它

好在群臣力阻,并向日本使团当面指出了这一"无心之过"。日方连连诚恳赔罪,这才打消了隋炀帝的疑虑。及至日本使团将离,隋炀帝竟又施以"报复"手段,赏赐了日方一大块沉香木头。

隋炀帝之所以选择这一奇特的国礼,其中自有深意。

首先是炫耀国力。一块如此巨大的木头,不啻是展示了隋朝财力物力的强盛。隋炀帝甚至还向使臣炫耀,日本可有此香木?得知没有后,他更是得意洋洋地将此木赏赐与日本人。

其次,则是讽刺后者。沉香木虽大,却极易碎裂。隋炀帝是想借此警醒日本人,切莫再有"日出之国"、"日没之处"的无理言辞。然而日方却没能明白这层意思,反倒视之为极为珍贵的馈赠。

据说,这块沉香木在被赏赐给日方后,还被日本人亲自为其命名为"兰奢待"。兰,意为空静、闲寂;奢,即是候伺、等候之意。兰奢待,是想表达出对这块国礼的崇敬有加之意。

至于这块令日本人如此捧为圣物的沉香木,其出处还得从隋炀帝的身边说起。原来隋炀帝一生最喜爱收藏各类奇珍异宝,这沉香木便是其中最得意的一件。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此庞大的木头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龟裂,于是隋炀帝便将其废弃不用。

岂料这一弃之不顾的木头,最后竟然成为了日本人的"国宝"。不仅如此,就连身为天皇的日本最高统治者,也不能擅自动它分毫。这背后自有一段神秘的传奇故事。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现被日本奉为国宝,天皇也不能随意动它

据说,当年日本著名的足利义教大将军曾想强行将这块沉香木据为己有。可就在他触碰木头的那一刻,天空骤然狂风大作、阴云密布。足利义教吓得赶紧放下木头,天空便恢复晴朗。东大寺中的高僧长老见状,警告将军不可亵渎神物,否则将祸及子孙。

足利义教只得放弃,而后人们也就将这块木头奉为不祥之物。再加上隋炀帝当年赐予之时的深意,日本人自然将其视为圣物宝贝。

尽管如此,日本天皇们后来仍从这块木头上小小"取过私囊"过。只不过取走的分量微不足道,加起来不过两千来克。由此可见,这块昔日被隋炀帝视为弃物的沉香木,如今确已成了日本人心中永不可亵渎的国宝。

从被轻视礼物到日本国宝:沉香木在东渡日本后地位的嬗变历程

那块被隋炀帝当做"报复礼物"赏赐给日本的巨型沉香木,在刚抵达日本的时候,地位可谓是微不足道。

当年日本使节远涉重洋,只为向隋朝中原请教文化建设之道。他们原本是希望得到经书典籍、文物古迹之类的礼物,却没想到隋炀帝竟然如此轻慢,赏赐了一块木头作为国礼。

对此,日本使节们自然大为光火。有几位使节据说还当场拂袖而去,至今无人知晓其最后去向。留下的几人也是勉强将这块沉香木带了回去,却从未将其摆上檀香案,而是直接将其搁置在仓库之中。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现被日本奉为国宝,天皇也不能随意动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木头却渐渐升级为了日本的"国宝"。关键是有两件事情的发生,极大提升了这块木头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一件,就是几年后,日本向中原朝廷请求支援,修缮被震毁的法隆寺建筑。朝廷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运送了大量的檀香木到日本。此事令日本人们意识到,檀香材质实在太过珍贵罕有,如此稀缺的物品必定值得珍惜。

于是他们开始重新审视那块被遗忘的沉香木,终于意识到其中的不凡。沉香毕竟也是檀香的一种,材质稀有珍贵,自己们居然将这般国宝般的礼物如此轻视,简直是暴殄天物啊!于是,日本便将其供奉在佛寺之中,视为珍宝。

另一件事,则显示出这块木头的神奇异能。据说当年有一位足利义教大将军,想将这块国宝占为己有。不料他一触碰这木头,天空便狂风阵阵、雷声大作。一位高僧见状赶来,斥责将军不可亵渎神物,否则将祸及子孙。

足利义教虽权倾朝野,却也被吓得缩手而退。人们由此认定,这块木头神力非凡,必有来历非同一般。渐渐地,人们便将其奉为国之重器,连天皇也不能擅自动它分毫。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现被日本奉为国宝,天皇也不能随意动它

这样一来,这块木头的地位自然就与日俱增了。它不再是被人们弃若敝屣的"报复礼物",反而成为了日本人的"护身符"和"镇宅之宝"。人们开始围绕它编织出各种传说和神话,并将其与佛法结合,视之为佛门重器。

由此可见,隋炀帝赐予日本的那块木头,经历了由被忽视到被奉为"国宝"的嬗变历程。虽然一开始只是被视作敷衍的礼物,但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却也成为了中日友好的见证和象征。

结尾

这段沧桑巨变的历史,不啻是一个鲜活的注脚,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曲折蜿蜒的旅程。而那块被冷落的木头,也终于在时光的洗礼中,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芒。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东西文明碰撞的火花,启迪着后人探究独特的文化渊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