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隋炀帝賞給日本一塊木頭,現被日本奉為國寶,天皇也不能随意動它

作者:幸福44960

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一塊普通的木頭,怎會被視為如此珍貴的國寶,連日本天皇也不敢随意觸碰?這背後必定蘊含着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傳奇。讓我們一起追溯這段源于唐朝時隋炀帝與日本交往的往事,揭開這木頭國寶的神秘面紗。

隋炀帝賞給日本一塊木頭,現被日本奉為國寶,天皇也不能随意動它

奇特國禮

話說隋朝時期,日本正是文化發展空白期,生活也極為落後。日本當時并無其他選擇,隻得向隋朝求教問學。于是他們派出使團遠涉重洋,前來中原朝觐。誰知國書開頭竟寫有"日出處天子敬白日沒處天子書"這等無理稱呼,差點讓隋炀帝勃然大怒,發兵遠征。

隋炀帝賞給日本一塊木頭,現被日本奉為國寶,天皇也不能随意動它

好在群臣力阻,并向日本使團當面指出了這一"無心之過"。日方連連誠懇賠罪,這才打消了隋炀帝的疑慮。及至日本使團将離,隋炀帝竟又施以"報複"手段,賞賜了日方一大塊沉香木頭。

隋炀帝之是以選擇這一奇特的國禮,其中自有深意。

首先是炫耀國力。一塊如此巨大的木頭,不啻是展示了隋朝财力物力的強盛。隋炀帝甚至還向使臣炫耀,日本可有此香木?得知沒有後,他更是得意洋洋地将此木賞賜與日本人。

其次,則是諷刺後者。沉香木雖大,卻極易碎裂。隋炀帝是想借此警醒日本人,切莫再有"日出之國"、"日沒之處"的無理言辭。然而日方卻沒能明白這層意思,反倒視之為極為珍貴的饋贈。

據說,這塊沉香木在被賞賜給日方後,還被日本人親自為其命名為"蘭奢待"。蘭,意為空靜、閑寂;奢,即是候伺、等候之意。蘭奢待,是想表達出對這塊國禮的崇敬有加之意。

至于這塊令日本人如此捧為聖物的沉香木,其出處還得從隋炀帝的身邊說起。原來隋炀帝一生最喜愛收藏各類奇珍異寶,這沉香木便是其中最得意的一件。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如此龐大的木頭也逐漸出現了一些龜裂,于是隋炀帝便将其廢棄不用。

豈料這一棄之不顧的木頭,最後竟然成為了日本人的"國寶"。不僅如此,就連身為天皇的日本最高統治者,也不能擅自動它分毫。這背後自有一段神秘的傳奇故事。

隋炀帝賞給日本一塊木頭,現被日本奉為國寶,天皇也不能随意動它

據說,當年日本著名的足利義教大将軍曾想強行将這塊沉香木據為己有。可就在他觸碰木頭的那一刻,天空驟然狂風大作、陰雲密布。足利義教吓得趕緊放下木頭,天空便恢複晴朗。東大寺中的高僧長老見狀,警告将軍不可亵渎神物,否則将禍及子孫。

足利義教隻得放棄,而後人們也就将這塊木頭奉為不祥之物。再加上隋炀帝當年賜予之時的深意,日本人自然将其視為聖物寶貝。

盡管如此,日本天皇們後來仍從這塊木頭上小小"取過私囊"過。隻不過取走的分量微不足道,加起來不過兩千來克。由此可見,這塊昔日被隋炀帝視為棄物的沉香木,如今确已成了日本人心中永不可亵渎的國寶。

從被輕視禮物到日本國寶:沉香木在東渡日本後地位的嬗變曆程

那塊被隋炀帝當做"報複禮物"賞賜給日本的巨型沉香木,在剛抵達日本的時候,地位可謂是微不足道。

當年日本使節遠涉重洋,隻為向隋朝中原請教文化建設之道。他們原本是希望得到經書典籍、文物古迹之類的禮物,卻沒想到隋炀帝竟然如此輕慢,賞賜了一塊木頭作為國禮。

對此,日本使節們自然大為光火。有幾位使節據說還當場拂袖而去,至今無人知曉其最後去向。留下的幾人也是勉強将這塊沉香木帶了回去,卻從未将其擺上檀香案,而是直接将其擱置在倉庫之中。

隋炀帝賞給日本一塊木頭,現被日本奉為國寶,天皇也不能随意動它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塊木頭卻漸漸更新為了日本的"國寶"。關鍵是有兩件事情的發生,極大提升了這塊木頭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一件,就是幾年後,日本向中原朝廷請求支援,修繕被震毀的法隆寺建築。朝廷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并運送了大量的檀香木到日本。此事令日本人們意識到,檀香材質實在太過珍貴罕有,如此稀缺的物品必定值得珍惜。

于是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那塊被遺忘的沉香木,終于意識到其中的不凡。沉香畢竟也是檀香的一種,材質稀有珍貴,自己們居然将這般國寶般的禮物如此輕視,簡直是暴殄天物啊!于是,日本便将其供奉在佛寺之中,視為珍寶。

另一件事,則顯示出這塊木頭的神奇異能。據說當年有一位足利義教大将軍,想将這塊國寶占為己有。不料他一觸碰這木頭,天空便狂風陣陣、雷聲大作。一位高僧見狀趕來,斥責将軍不可亵渎神物,否則将禍及子孫。

足利義教雖權傾朝野,卻也被吓得縮手而退。人們由此認定,這塊木頭神力非凡,必有來曆非同一般。漸漸地,人們便将其奉為國之重器,連天皇也不能擅自動它分毫。

隋炀帝賞給日本一塊木頭,現被日本奉為國寶,天皇也不能随意動它

這樣一來,這塊木頭的地位自然就與日俱增了。它不再是被人們棄若敝屣的"報複禮物",反而成為了日本人的"護身符"和"鎮宅之寶"。人們開始圍繞它編織出各種傳說和神話,并将其與佛法結合,視之為佛門重器。

由此可見,隋炀帝賜予日本的那塊木頭,經曆了由被忽視到被奉為"國寶"的嬗變曆程。雖然一開始隻是被視作敷衍的禮物,但經過幾百年的流傳,卻也成為了中日友好的見證和象征。

結尾

這段滄桑巨變的曆史,不啻是一個鮮活的注腳,見證了兩國文化交流曲折蜿蜒的旅程。而那塊被冷落的木頭,也終于在時光的洗禮中,重新煥發出它應有的光芒。它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東西文明碰撞的火花,啟迪着後人探究獨特的文化淵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