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季度,日本超50%晶片制造裝置出口流向中國
觀察者網
2024-06-12 20:00釋出于上海觀察者網官方賬号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日本經濟新聞6月12日報道披露,從今年一季度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出口額來看,面向中國市場的出口額已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占總體比重超50%。分析認為,這說明在中美緊張的貿易形勢下,中國對日本半導體制造裝置的需求正在增加,中國産生了替換生産線的特需,以通用産品為中心的洽購增多。
日本财務省的貿易統計資料顯示,在日本國内半導體制造裝置及其零部件、平闆顯示屏制造裝置的出口額中,今年1月至3月,對華出口占總量的一半。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來,已連續三個季度占比超過50%。
從實際金額來看,今年一季度日本相關裝置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5212億日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82%。報道稱,金額為有可比資料的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日本政府自2023年7月起,把電路線寬10到14納米以下的邏輯半導體等尖端半導體的制造裝置納入出口管制。相關産品向友好國家以外出口時,需要獲得經濟産業相的準許。

日本經濟産業省去年7月加大了對先進半導體制造裝置的出口管制(資料圖)
日經新聞認為,對中國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制帶來的“搶搭末班車”需求。中國海關資料顯示,2023年9月中國從全球進口的半導體制造裝置達到52億美元,增至上年同期的1.5倍,其中從日本和荷蘭的進口有所增加。
不過,SMBC日興證券的丸山義正表示,“目前趨勢不能完全用‘搶搭末班車’的說法來解釋”。
實際上,中國海關資料也顯示,截至2024年4月,相關裝置的進口額一直在40億美元左右,持續高于去年同期。
日本大和綜研的岸川和馬認為,“由于無法引進尖端半導體制造裝置,中國廠商正在轉向生産通用半導體”。這一轉變刺激了日本不受限制的半導體制造裝置出口。
日媒指出,半導體市場通常會經曆三到四年的興衰周期。全球市場在2022年下半年疫情後跌入低迷期,但現在顯現出觸底的迹象。今年一季度,日本全球晶片制造裝置出口同比增長13%,時隔4個季度再次轉正。
日本财務省5月22日公布的貿易統計初值顯示,日本4月貿易逆差額達到4625億日元(約人民币214億元),同比擴大7.36%,也是日本兩個月來首現逆差。
共同社指出,受汽車、半導體裝置出口增長拉動,日本當月出口額同比增長8.3%,達8.9807萬億日元,這是1979年有可比資料以來4月份出口額的最高值。
其中,對華貿易逆差5270億日元,出口額同比增長9.6%,達1.59萬億日元,創同期新高,半導體制造裝置出口額同比增長95.4%,為拉動出口的最大因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檢視原圖 117K
-
連續3季度,日本超50%晶片制造裝置出口流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