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时代青年:为l世代制定未来政策

作者:坚料志

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朋友,比我小几岁,有天跟我分享了一段趣事。他在用餐时被远房长辈斥责「吃饭玩手机」,并对「00后」族群进行了长达十五分钟的激烈批评。然而,他其实正在忙着处理一些紧急的事务,这让他哭笑不得。这件小事引发了我的深思:我们对特定世代或群体的刻板印象,往往过于简化。我们习惯以「年轻一代喜欢玩手机游戏、迷因图是他们的共同语言、热衷于看那些毫无记忆点的三十秒短片」来概括他们,认为他们不愿与人面对面沟通。但这真的能全面代表他们吗?

新时代青年:为l世代制定未来政策

夏宝龙主任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强调了青年是香港未来和希望的核心。他提出对青年的期许:爱国爱港,展现奋斗姿态,用实际行动书写精彩人生。这次演讲不仅是对青年的激励与期待,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青年政策的新视野。为了更深入了解,我阅读了一本基于大量数据调查整理而成的书——《I世代报告》。

新时代青年:为l世代制定未来政策

I世代的数码生活方式

《I世代报告》深入剖析了从1995年到2012年间出生的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在数位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这些背景深刻塑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些年轻人常被形容为「头埋在屏幕中」的一代,透过数位屏幕来探索世界和建立人际关系。但这种模式往往无法让他们真实地洞察现实生活的多维度。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竭力展示最完美的自己,这种现象或许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扭曲的看法。

新时代青年:为l世代制定未来政策

社群媒体上的挑战

I世代在处理信息方面面临着挑战。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阅读往往是快速浏览、一扫而过。这导致了专注力和深入理解的问题。同时,尽管他们成长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但他们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这种感觉源于他们父母在教育和生活方式上接收到的繁杂讯息,以及社会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I世代在互联网的全然依赖下,并不擅长与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他们的童年延长,成熟的时间推迟,形成了与「千禧世代」、「X世代」、「婴儿潮世代」迥然不同的新世代特质。

新时代青年:为l世代制定未来政策

面向未来的政策建议

为了扶植I世代青年在迅速变迁的时代中茁壮成长,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既具前瞻性又富含包容精神的政策。首先,在教育系统中,我们应加强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教学,以此来深化青年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政府应致力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实习机会,为年轻人提供实战经验和职业成长的空间。除此之外,青年的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视,我们应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资源,以助他们在心理压力下保持稳定。

新时代青年:为l世代制定未来政策

青年群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是确保政策切合他们真实需求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我们才能构筑出真正能够回应他们所求的政策。因此,政府应当鼓励青年参与到政策制定的各个阶段,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I世代的青年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我们的政策和支援措施需与时俱进,应对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如高昂的大学教育成本和心理健康问题。透过提供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支援服务,我们旨在帮助I世代充分发挥其潜能,为香港乃至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叶浚生

民主思路地区干事,2023年区议会选举参选人。专注研究青年事务、环保议题。认为只有在寻求共识同时尊重差异,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坚料网立场